“156项工程”的形成是分三批逐渐确定的。第一批项目是在毛泽东首次访苏联期间确定的。双方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其中苏联同意向中国贷款3亿美元,实行1%优惠利率,5年还清。苏联用这笔贷款向中国提供50个大型工程项目,包括煤炭、电力等能源项目、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基础项目和国防项目。
抗美援朝后,苏联加大对中国的援助力度。1952年8月,周恩来率领代表团访苏,双方确定了援助项目的基本原则。周恩来和陈云等回国后,李富春带领代表团在苏联继续与苏联方面商定细节,边考察边学习边研究,最后在1953年5月,双方确定,苏联在1953年至1959年援助中国新建和改建91个规模巨大的工程项目,连同1950年签订的50个项目共141个。这些项目将在1953年至1959年期间分别开工。据当时预测,当这些项目建成后,中国的工业水平将会有很大提高,达到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水平,达到日本1937年的水平。
1954年,赫鲁晓夫率团访华,签署向中国移交旅顺港和中长铁路的正式协定。双方又商定,苏联向中国提供5.2亿卢布长期贷款,再新添15个工业项目,追加提供总价值为4亿卢布的设备等。这是第三批确定的项目。这些项目加起来,总共156項,因此被称为“156项工程”。后来又根据实际情况,去掉2项,因此实际上是154项。而真正实施兴建的是150项。但是,人们还是习惯地称之为“156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