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5G的传送网新架构及关键技术

2019-09-10 07:22林国明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24期
关键词:核心网时延切片

林国明

【摘  要】5G已经成为了通信行业研究的重点、热点,未来的数据流量,网络连接设备总量将呈现“爆炸式”地快速增长,用户的需求也会更为多样化。为此,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相互融合是势在必然的,才能更好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比如智能家居、智慧医疗、工业监测系统等等。但是,5G技术也给当前的传送网带来了一定的沖击和挑战,为适应5g时代,传送网必须进行一定的转型和升级。本文将对5G网络传送网新架构需求进行分析,以及介绍其关键技术,以便实现高速率,高可靠性,低时延,智能化的5G网络架构。

【关键词】5G传送网;架构;关键技术

目前,全球多个标准化组织,包括ITU、NGMN联盟等都在进行着5G网络架构的相关研究工作。学术界、产业界、中国IMT-2020网络技术工作组都已经在深入研究中。通常我们会认为5G传输,只要在4G的网络基础上,再做一定的升级、扩容便可完成。中国移动于2017年中时首次提到过“5G传输需求”和“5G技术体系架构”,而且在2018年初发布了切片分组网SPN技术白皮书。本文将简要分析下5G技术对传送网新的承载需求以及SPN的关键技术。

一、5G网络架构变化

5G网络的构建,要求其拥有超高速率,大吞吐量,超高可靠性,超低延时等。因此在部署时,要具有高灵活的网络架构,而且有多种接口来支持多种业务的接入,方可通过“多跳的方式”来实现基站的Mac层和用户的直通,而网络也可以自行组织、配置,将网络最优化。5G网络构建的重点在于其能够灵活扩展,所以一般采用扁平化的IP网络架构,采用分布式软件架构,以及逻辑网关、虚拟化技术等。另外,扁平化的网络架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将无线接口技术和核心网的相分离,实现“即插即用”,保障其具有灵活性和拓展性。

ITU定义了5G的三类典型应用场景,包括eMBB、uRLLC和mMTC,其中eMBB与人的体验密切相关,而mMTC和uRLLC一般都是满足物物互联的需求。而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会引起发5G网络架构的不同变化主要有:

(1)5G网络分离的RAN构架

5G RAN将会演进成为CU、DU以及AAU三级的结构。由前传、中传以及回组成承载网。

(2)5G核心网云化和下沉

3GPP在17年中被正式确认为5G核心网采用中国移动牵头提出的,基于服务的SBA网络架构,这在很大程度上,使5G网络真正面向云化设计,并将引入了MEC。

二、5G传送网需求分析

(1)大带宽需求

为适应5G网络的需求,对于5G传输的带宽的估算,接入层的设备客户接口带宽为10GE/25GE,其接口带宽也要大于25G。同时,其回传中的核心层,以及汇聚层的线路侧带宽范围要保持在100至600G间。

(2)低时延需求

3GPP对于5G时延的相关技术指标分为四类型:第一类是移动终端-CU(eMBB),其时延指标为 4ms,来源为3GPP TR38.913;第二类是移动终端-CU(uRLLC),其时延指标为0.5ms,来源为3GPP TR38.913;第三类是 eV2X,其时延指标为3~10ms,来源为3GPP TR38.913;第四类是前传时延(AAU-DU),其时延指标为100μs,来源为eCPRI。

(3)灵活组网需求

5G网络要求站间协同、快速切换、可多连接、引入Xn接口,流量占比增大。另外,云化部署也要负载均衡,多归属备份,流向显得更为复杂。

(4)网络切片需求

5G网络在不同场景下,对于网络的要求不一样。所以,5G网络应该要具备由网络切片的功能,对于不同的网络切片,都拥有自己独立的网络资源以及管控能力。

(5)高精度时间同步需求

5G网络的载波聚合、多点协同,以及超短帧,都要求空口之间的时间同步精度,其偏差要小于260ns。通常而言,5G网络都是采用TDD模式的,即其在使用时,要求任意的两个空口间,他们的相对精度偏差要小于1.5μs。如果应用于室内定位业务,其精准度要求还会更高,一般要求相对精度要小于10ns。

三、SPN关键技术与进展

(1)FlexE以及FlexE Tunnel技术

FlexE,即灵活以太网,作为一个接口技术,其主要时利用多个物理链路,来对扩展网络的容量进行捆绑,从而达到5G网络的大带宽需求。另外,FlexE也能够通过Shim层的时隙配置,来进行多个Client业务,达到多业务间的物理隔离的效果。

FlexE Tunnel,是重要的功能扩展,由FlexE交换、操作、管理维护以及保护倒换技术组成。FlexE交换,位于在L1层,主要是在时间片66bit数据块的交换技术,交换时不需要队列调度,也不需要查找报文的MAC和IP地址。而且,在不同的业务间,可以利用时间片来做隔离,两者不会产生干扰。使用FlexE交换技术,能够实现多个网元间建立FlexE隧道,这是“端到端”的刚性电路信道,会在隧道的中间转发点,而且不需要不进行分组,就能够达到超低时延、高度物理隔离的特性。

(2)SR-TP技术

一般来说,分段路是由SR-TP是源路由技术,在SPN中面向连接的扩展。他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在源节点上,把携带路由的信息指令压栈到报文头中,然后转发点逐跳弹出相关的指令来进行报文转发工作。这个阶段,并不需要感知状态,只需要维护拓扑信息,便能达到业务实例数和网络的解耦,进一步提升网络的支持泛在连接的能力、扩展性。该技术有助于与SDN技术融合,其可以通过网络的流量,以及和拓扑资源的情况,计算出适应业务需求的最佳转发路径,而且其并不需要对转发路径上的其他节点,做控制或者信令交互,这大大地增强了网络的控制性能。

(3)SDN技术

SDN,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结构,其主要是将网络控制,和网络转发解耦合构建开放可编程的网络体系结构。在SPN技术中,SDN能够和SR-TP有效结合,能够有效满足5G多种业务的需求。而且,传送网业务控制器也能够在Vnet拓扑上进行编排业务,不同的业务是独立进行的,独立控制的,采用不同的控制协议的。

(4)50G PAM4调制方案

为有效提高光模块速率。一方面,可以通过通道数的增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单通道的速率来实现。目前,IEEE采用了单波长PAM-4调制方案,该信号有四个电平值,能够在相同的通道物理带宽条件下,传输NRZ信号两倍的信息量。能够使得光层,从单波10G增加到25G,而但成本无显著变化,能够实现最大化带宽和端口密度,其单位成本更低。

(5)超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

该技术由本地源技术以及异地多源比对技术组成。前者又包括单频、多频全球定位系统;后者主要指的是,通过采用异地共视差分技术,来对空间的电离层等干扰因素进行消除,从而达到同步信号能够测源到更高精度的参考源。5G承载设备的超高精度时间传递技术,涉及到设备和链路上的时间的同步技术升级,链路上的涉及到非对称性补偿技术,以及和消除非对称性的单纤双向时钟传送技术。

四、结语

5G网络,对传送网带来一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大带宽、低时延、高精度同步、网络切片等上。各个方面。因此,可以采用SPN技术承载方案,SPN技术是基于高效以太网的内核,提供成本较低的大带宽承载管道,同时,再通过多层网络技术进行互相的融合,从而达到实现软硬管道分片,更好地适应5G网络。

参考文献:

[1]秦飞,康绍丽.融合、演进与创新的5G技术路线[J].电信网技术,2013(9):11-15.

[2]王晓周,杨小乐.5G网络新技术及核心网架构探讨[J].现代电信科技,2014(12):27-31.

猜你喜欢
核心网时延切片
5G核心网关键技术布局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总时延公式的探讨
计算机网络总时延公式的探讨
基于物联网的IT运维可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浅谈服务化的5G核心网切片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5G网络切片技术增强研究
探析对5G核心网演进方向的展望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舍不得星星》特辑:摘颗星星给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