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霓
摘 要:教育不能没有爱,而教师的爱不同于常人所理解的溺爱和宠爱,教师的爱与严是分不开的。把握好师生间“爱”与“严”的界限,做学生们“心灵的守望者”。
关键词:爱寓于严、爱而不纵、严而有理
“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个人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座右铭,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方面。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人格素养等众多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所以经常有家长、老师这么说:“有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学生”。而进入高中阶段,由于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进入青年初期的学生的独立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他们中有的人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控制,可以说软硬不吃;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心扉,这给高中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在新课程改革逐渐走进每个老师的今天,作为班主任又该如何贯彻新课程“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呢?通过自己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思索和实践,我认为其中的关键就是:把握好师生之间“爱”与“严”的界限,做学生们“心灵的守望者”,成长之路上的引导者。别轻易为他们做任何决定。
一、“爱”与“严”的理解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前苏联经典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不需要爱的学生,而教师的爱不同于常人所理解的溺爱和宠爱,教师的爱与严是分不开的。
二、班主任的爱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它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班级管理重在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多发期,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特别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容易急躁、冲动。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并且以讽刺、挖苦为教育手段,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曾有一届学生,班级学生不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是特有血性的孩子,正气也特正。而也正是因为有血性,也导致容易冲动。那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可以说让我身心疲惫,但自己的真心付出,自己的辛苦,学生都看在眼里,他们与我之间也极为融洽。曾有男生意识到自己犯错误后,自己拿根棍子来找我,说清事情并让我打他。那一届学生让我真心体会到自己的付出是有用的。
因此,我个人认为:一方面班主任应关心学生,对其优点和成绩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要客观地分析。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是真心护他时,就会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教师,从感情上缩短与教师的距离。学生越是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就越加信任教师,教师的教育也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就是爱的“双向互动”。
三、爱的误区
1.大包大揽型
有些班主任出于自尊、利已或是虚荣的思想.信奉“服从便是美德”,在班级管理中,事事包办代言,认为学生需要做的就是言听计从,从不轻易放手,不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而这样的班主任忽略了班主任与学生的对话也应该是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种“权威式”的爱是对学生能力的剥夺,是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2.外冷内热型
有些班主任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时下学生们对这类班主任有个称呼叫“池田老师”(热播动画片的主人公)。这种外冷内热“暖水瓶型”的爱学生,往往难以让学生感悟,师生情感难以交流,结果是学生对班主任只能是“敬而远之”。
3.“嫌贫爱富”型
有些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喜欢将学生分等级、分阵营,印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对他们的爱也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对于优秀生,喜爱之意常常溢于言表。而对成绩不太理想的差生,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人性中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班主任喜欢优秀生也属正常,但这种爱变为“嫌贫爱富”,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有可能挑起部分学生与老师的对立情绪,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他(她)自己的可爱之处,每一个学生都有他(她)自身的闪光优点。人文精神的内涵之一说“人生而平等”,这种平等体现在各个领域。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教学中不该给学生贴上不同等级的标签。
总之,班主任的爱既应如“随风潜入夜”般地人微体察,又应如“润物细无声”般地循循善诱。班主任既要关爱学生,又不能“偏爱”、“私爱”、“蛮爱”。这样,学生会因教师的亲切、仁爱、公正,向教师袒露思想,教师才能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以便对症下药,开展教育工作。
四、班主任的严
对学生悉心爱护、耐心帮助是爱,进行严格要求更是不可缺少。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严”字当头。中国有句俗语:“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所以,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教育。事实上,真正受到学生爱戴的老师,都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老师。
教师的公正严明是“孩子信任教师的基础”。然而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存在严重的曲解。不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
1.严而不厉
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的,但必须把严格和严厉区别开来。冷淡的面孔、尖刻的语言、使学生难堪的惩罚,并不是严格,反而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在一定条件下,宽容也是一种严格,也是一种教育。可引起学生发白内心的自省、自责。
2.严而有格
“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评人,会造成很不好的效果。
因此,班主任的严不是强硬和武断,而是能公正、严格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而使学生感到一种平等尊重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則为枳。”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鼓励、鞭策、指点、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唯有把握好两者的界限,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没有完美的教育,但有着美丽的责任和使命。“爱必严,严是爱”,让我们以此为座右铭。贯彻新课程理念,当好朋友和老师!
从科任老师到班主任,从研究历史学科教学到研究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并重,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有了提升。在历经两届的班主任工作中,一步步去经历,去处理各种问题……现在再把自己的所感、所悟整理书写出来,也算是一个简单的总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