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浪新
【关键词】 数学 思政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049-01
一、深入挖掘数学中的思政元素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时代要求学生要做社会的建设者,因此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业水平上实现价值,同时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期望的人也是十分重要,这其中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就是重中之重。而数学是一门内容比较多元化、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课程。不仅包括以上逻辑思考能力的要素,还拥有各种其他思政要素在其中。如数学中的定义、定理都是一代代数学家不懈努力、追求真理、用科学的方法通过探索、猜想、证明而完成的,这就蕴含着科学精神和探索创新能力这些思政元素;数学中各种精准核算体现了勤奋刻苦、执着努力等思政要素;数学中许多和物理、生物、经济等加以融合的实例体现了追求真理、踏实做事的思政要素……由此可见,数学,特别是初中数学,本身就蕴含思政的元素,数学教师要努力挖掘这些思政元素,肩负起教育的责任。
二、研究思政教法,教师因材施教
做好初中数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需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以學定教”思想得以贯彻和落实的关键。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原有的学习水平以及课堂接受能力等一些非智力因素进行合理分类,给不同“学力”的学生设立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并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使课堂成为每个学生都能进行个人才能展示的场所。那么具体的划分依据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目标分级。教师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非智力因素等设立每个学生的目标。
二是教学过程分层。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状况来拟定教案、顺学而导,使教学内容不但要贴合学生生活,还要具有层次性、可选择性,以保证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是教学评价分类。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当前在数学融入思政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课前不做学情分析,上课不能及时有效的抓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导致学生听课效率下降。针对此现象,笔者建议教师应该在课前提醒学生,新的课程会有很多新的名词定义以及观念想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有听课的兴趣。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教师在备课时要首先考虑学生的状况,要先清楚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在授课时,根据学生的反应,从复习旧知开始慢慢引导学生衔接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难点。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把初中数学与思政融合,提高思政的实效性。
初中学生正是处于发育青少年阶段,活力无限,天真无邪。有句话说得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的一言一行、思想政治形态对学生而言拥有极强的示范效果。因此,数学老师需要以身作则,将自己的语言与行为加以融合,将教书与育人加以融合,在课堂中需结合思政而展开。有了思政这个精神基础,就不会在课堂中抱怨、监考时开小差等,有了思政这个精神基础,就会处处为学生示范、认真治学,就会努力关怀自己的学生、精益求精,就会全面育人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在数学教学中贯彻思政教育的主角。
尽管我们主张在数学教学中需结合思政教育而展开,然而这并非需将数学课变成“思政”课,数学老师不可在上课时进行一些空洞、无实际意义的说教。数学老师必须将数学和思政有效融合在一起,传授的为数学知识,体现的却是思政内涵;老师讲解的为数学理论,呈现的却是思政精神;讲述的内容为数学,表达的却是思政职责与义务……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不只是学生的愿望,更是教师的责任。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数学教师,只要让学生感到你是真的关心他,学生就会像亲近朋友一样亲近你、信任你。那么这就需要架起一座信任的友谊桥梁,这样学生机会经常找你聊天,向你吐露心思,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心理上,初中生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比如在课堂上学生更喜欢自己举手回答问题;而在生理方面,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阶段,对自己各方面要求都会很多,所以在这个敏感的阶段,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显得尤为重要。
2.作为教师要多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讲究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学生这种要求逻辑性强的学生,优生、差生之间,教师要应做到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
3.放下身段。教师需要主动跟学生做朋友,以朋友的身份跟学生打成一片,是学生对你没有防范心理,这样学生才不会避讳,对教师也不会有胆怯的心理,进而才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展示最真实的自己。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学科专业知识教学,面对信息时代对传统思政方式的冲击,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掌握网络教育方法,创新思政方式,把数学与思政教学相结合。在数学教师是数学教育中贯彻思政相结合的主角,必须以身示范,把言传和身教有机结合、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王娟.高校思政教育中时政思想的渗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91.
[2]魏忠发.基于传统文化的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路径分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4):44-45.
[3]赵地梅.高校思政教育渗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05):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