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早年有个不孝之子,其父年老体衰后,便被其关锁在破屋之内,且只让老父吞糠咽菜,他却和自己的儿子遍吃珍肴。这事被老人看到后,感伤无限,就吟出了《明日他儿饿我儿》的打油诗:“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今日我儿来饿我,明日他儿饿我儿。”这首打油诗看似平淡无奇,但为后世之人起着警世策人的作用。
清代诗人袁牧所著的《随园诗话》里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说是有一箍桶匠对儿子十分疼爱,怎奈年老体弱不能自食其力后,其子经常让他饿肚子,而把好饭留给自己的儿子吃。箍桶匠触景生情,感慨之余哼出了与《明日他儿饿我儿》完全相反的《莫教孙儿饿我儿》的打油诗:“曾记当年养我儿,我儿今又养孙儿。我儿饿我凭他饿,莫教孙儿饿我儿。”可怜天下父母心,虽身处厄運,感受彻骨寒意,但对不孝之子却难以割舍亲情。在这里,一个可悲又可敬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清康熙年间,福建南安县某村有一老者,儿子不孝,在猪圈旁搭一草屋让他住。有一天,老人生病,无人过问。隔天猪生病,家人忙请兽医折腾,老人遂感叹,自咏打油诗一首:“我与猪邻墙,猪命比我强。我病无人问,猪病全家忙。”这首打油诗不仅表达了老人的无奈与愤懑,而且鄙视了儿子视猪命重于亲情的不孝行为。
(摘自《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