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其人及其艺术生涯

2019-09-10 07:22宋春雨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6期
关键词:吴昌硕海派齐白石

2017年12月17日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版块”的夜场拍卖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这回拍卖可谓是近来的小巅峰,最吸引人眼球的是联袂拿出了两位民国大家的扛鼎之作——吴昌硕的《花果十二屏》和齐白石的《山水十二屏》。随着拍卖会激烈的抢夺价格,最终齐白石的作品以8.1亿元落槌,含佣金9.315亿成交。而吴昌硕的作品1.8亿人民币落槌加佣金是以2.093亿元成交。吴昌硕的十二屏,绘制牡丹、水仙、石榴、荷、松、梅、竹、菊、兰、紫藤、玉兰、白菜,原为日式六屏一双,属吴昌硕存世的最巨型的绘画作品。可同样是十二联巨制,为何吴昌硕价格却远低于齐白石,是吴昌硕的作品价值不如白石老人吗?

缶翁作为海派后期的宗师代表人物,在近年来艺术资本市场的疯狂膨胀背景下,吴昌硕的作品市场价格一路高涨,但却不如齐白石耀眼,更不符合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这个嘈杂的市场中,新晋藏家习惯于瞩目齐白石和张大千,而老一辈藏家却常惋惜于吴昌硕不敌齐白石。这是因为后者因衰年变法而一举成名,但这“变法”极大程度上是受了吴昌硕的影响。白石老人曾作诗一首:“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由此可见齐白石对吴昌硕的敬仰之情。

虽然在业内有学者和专家还有部分藏家普遍认为齐白石在艺术上的成就不如吴昌硕。但观察齐白石成名以后几十年来的市场表现,“学生”反而比“老师”要高。各种的原由很复杂,一是认为吴昌硕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应酬较多;另一种则认为他活跃画坛的时间较短且距今久远;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作品中的文人气质和内涵太过深刻不为普罗大众所理解和欣赏。

每一位艺术家的生平都是构成他整个艺术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观察吴昌硕的艺术生涯,在他和时代的变化中找到最后一代文人画复兴和终结的原因时,发现他的成功在于顺势,而如今相对的式微也许缘于他固守自己艺术信念的静止或者是当代人还不能完全解读其艺术的魅力。

一.艺路无涯

吴昌硕一生处于中国近现代乾坤多事、战火频繁的历史背景下。他降生于激荡年代且少时贫困。其父亲在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是一个读书人,自小教儿子读书和篆刻。所以吴昌硕的金石功底从小由父亲带入门道,并在长达几十年的练习中渗透进了艺术生命的血液中。不幸的是,在他16岁时,因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与家人失散,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少年成长时期,吴昌硕尚处在封建社会中,还考取过秀才,旧时代在他身上的印迹是很明显的,他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试图去做一个文人士大夫,当不得已要以卖画为生时,他对传统文化尤其是金石文化复兴的执着贯穿着整个艺术生涯。

51岁时,吴昌硕还随军北征过一段时间,国破山河在的满目疮痍让亦他心里有种不屈的复兴传统中华的心志。

种种际遇,集合成吴昌硕的矛盾心理。他渴望成为士大夫而不得;终于有随军报国机会时,却已垂垂老矣;他喜爱金石艺术这种古典文化收藏中的高雅门类,但却要以卖画这种当时士大夫不屑为之的行为来养活家庭;他生时清廷尚在,长于国破之际,成名于西化的上海,虽然心中坚持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有力挽狂澜之气概,却不敌时代大势。

70岁后的吴昌硕达到了一生的顶峰,虽然大器晚成,但成名速度却令人惊叹。从60岁自定润格卖画开始,仅仅用了十数年,吴昌硕就成为后期海派开山级的人物。吴昌硕晚年越发勤奋谦虚,其艺术上已经进入极高的境界。海内外求他书画刻印的人很多,就是片纸只字,皆极为珍贵,但苍石却毫无骄人之态。当时有丁辅之、吴石潜等人发起组织西泠印社于杭州西湖孤山,研究印学,推吴昌硕为社长。吴昌硕晚年除了因卧病。万不得已歇息以外,每天仍笔耕不辍,从不间断。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画了一幅兰花,照样气势宏阔,毫无衰颓之气。

吴昌硕身材不高,面颊丰盈,细目,疏髯。年过七十而鬓发不白,看去不过四五十岁的样子。这是他勤于劳作的结果。他常常每日早起,梳洗过后,面对书桌,默坐静思,安排好当日行程,再进早餐。每每作画之前,胸中构思。或端坐榻上或闲步庭中,往往酝酿颇久,待画面在心中涌现,灵感随即勃发,于是凝神静气举笔泼墨,一气呵成。等到大体告成之后,对局部的收拾,却又十分沉着仔细,惨淡经营,煞费苦心。常见他凝视沉思,笔头颤动,跃跃欲试,但很久不着一笔。

他曾说过:“奔放处要不离法度,神微处要照顾到气魄。”一幅画作好之后,就张挂在墙壁上反复观赏,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再着手修改,直到满意才肯题款、钤印。若画不得意,便断然弃置,毫不顾惜。

二.海派宗师

早期海上画派指以任伯年为核心的海上画家群体,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上海的经济关系尤为密切。开埠以后,上海书画家有三分之二以上来自外地,一部分是因战乱频仍来沪避乱的,更多的是因上海为书画家提供了健全的商业环境,来沪讨生活,“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于而来,侨居卖画”。这些来沪“卖字鬻画”的画家以江浙人为主,且多为职业画家。

近代海派画家以动乱时期在上海的吴昌硕影响巨大。吴昌硕自称“颇识画理”,其绘画理论多以题画诗的方式流传下来,而且颇成体系。从吴昌硕的绘画理论及作品中体现的绘画理念看,他的绘画思想虽不排除市场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受到文化的洗礼。

作为海派绘画的创立者,他的艺术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齐白石、王震、赵子云、陈师、陈半丁、陈师曾、朱屺瞻、吴茀之、王个簃、诸乐三、刘海粟、钱瘦铁、潘天寿等都曾受到吴昌硕艺术的影响与启示。他们是研究吴昌硕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在对吴昌硕艺术的学习、传承与研究中,也对近中国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吴昌硕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传统绘画遵循“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吴昌硕提出“道在瓦甓”,“刻画金石岂小道? 谁得鄙薄嗤雕虫”,他认为训诂、金石、书画等古文化记载着先代的典章制度,蕴涵着渊深广博的思想。传统文人绘画重视“以画示道”,吴昌硕提出“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诗文宏大雄强的浩然之气、书法苍茫朴茂的古拙之气、篆刻延绵不绝的流贯之气、绘画郁勃充沛的纵横之气,在画家的深思力索中融通为一,绘画成为文化的综合体。

在诗书画印融为一炉的过程中,吴昌硕是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终为近代画坛执牛耳者。吴昌硕的绘画思想,在价值上,继承了文人画的高超情怀和主体意识,在形态上,画气不画形,以金石入画,风格古雅拙逸,形成了诗书画印一体的完美的形式,提升了海派绘画的文化价值。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市场、东方与西方的两难境域中,吴昌硕能够追本溯源,直抵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中国画从康有为的“衰亡”说中逐渐走向振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中国画的内在张力。

参考文献:

[1] 李淑辉.吴昌硕与海上画派的观念转型.浙江艺术职业学校学报,2007.

[2] 徐沛君.论吴昌硕艺术在当代的价值.艺术论坛,2006.

[3] 丁羲元.吴昌硕的绘画艺术.荣宝斋。2005.

作者简介:

宋春雨(1992.5-),男,汉族,籍贯:山西大同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中国画(花鸟)研究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畫派学院)

猜你喜欢
吴昌硕海派齐白石
拜门
齐白石画蝉
齐白石画螃蟹
齐白石的半截虾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为“海派”正名
跨界合作引领时尚
用劲刻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