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荐
摘要:对锦鲤12种比较常见的真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进行归纳,从症状、病因、预防、治疗几方面对锦鲤疾病防治进行解析,为广大锦鲤养殖爱好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锦鲤;常见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943 文献标识码:C
锦鲤,又名日本锦鲤,是一种名贵观赏鱼,具有易饲养的特点。近几年锦鲤在分宜县养殖比较成功,作为当地重要的扶贫产业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宜县美好观赏鱼养殖合作社也凭此入选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笔者长期从事水产病害防治工作,现将锦鲤12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1 病害防治基本原则
锦鲤养殖需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准则,可根据实际制定防病计划,如定期使用消毒剂全池泼洒,净化水质,预防疾病。
应对鱼病需早发现、早治疗。很多鱼病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一旦有鱼病很有可能会殃及整个池塘,严重者有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的风险。
在用药上,应遵照“对症下药,科学用药“的原则。锦鲤出现病情后,养殖者急于治病,可是,盲目用药甚至大剂量用药,不但难以有效治疗疾病,反而易形成药物刺激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在养殖过程过程中,应找准病原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2 常见病害及防治
2.1 真菌性疾病
2.1.1 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
⑴症状:肉眼可见鱼体表有灰白色毛状物,病鱼食欲不佳,鱼体呆滞,最终衰弱而亡。若病菌寄生于鳃部,会引起鳃霉病。水霉一年四季都有,易在鱼卵上感染。
⑵病因:肤霉病由水生霉菌(水霉、绵霉)引起,主要原因是捕鱼、搬运等过程中操作不当,人为因素导致鱼体受机械损伤,或者寄生虫(口丝虫、锚头蚤等)使鱼体受伤后水霉孢子侵袭所致。
⑶预防:①放养前,可用生石灰彻底清塘。②捕鱼、搬运过程中要小心,防止机械损伤。③放养前,用食盐水或消毒剂浸泡给锦鲤消毒。
⑷治疗:①食盐水2%~5%浓度浸泡锦鲤3~5分钟;②硫醚沙星0.3~0.5 mg/L全池泼洒,连续用药2天。
2.2 细菌性疾病
2.2.1 皮肤发炎充血症
⑴症状:病鱼体表发炎和充血,在头部、腹部、尾部、鳍条处常见。但是鳍和鳞通常是完整的。
⑵病因:水质不洁,新老鱼交叉感染,
⑶预防:①定期泼洒生石灰、氯制剂或溴制剂等消毒剂用于预防;②控制养殖密度、投喂量,保持清新水质。
⑷治疗:①用利凡诺(黄药水)1~1.5 mg/L浓度溶液泼洒;②用恩诺沙星粉(5%)拌饵投喂,每1kg锦鲤用药10~20 mg,连用5~7天。
2.2.2 赤皮症(出血性腐败病)
⑴症状:病鱼体表发炎充血,鱼鳞脱落(不同于皮肤发炎充血症),严重者鳍末端破损。
⑵病因:致病菌为荧光极毛杆菌。鱼体受伤时,病菌乘虚而入感染。春秋季节锦鲤易患此病,造成锦鲤大量死亡。
⑶预防:①定期泼洒生石灰、氯制剂或溴制剂等消毒剂用于预防。②控制养殖密度、投喂量,保持清新水质。③捕鱼、搬运过程中要小心,防止机械损伤。
⑷治疗:①用利凡诺(黄药水)1~1.5 mg/L浓度溶液泼洒。②用恩诺沙星粉(5%)拌饵投喂,每1kg锦鲤用药10~20 mg,连用5~7天。
2.2.3 细菌性肠炎病
⑴症状:病鱼食欲不佳,鱼体呆滞,腹部膨大,有红斑,肛门发红。解剖后可见腹部积水,肠壁有充血和炎症,肠道空洞或少量食物。发病晚期,整个肠道红肿,没有食物,只有淡黄色黏液和血脓。
⑵病因:致病菌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鱼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病菌感染所致。
⑶预防:定期泼洒生石灰、氯制剂或溴制剂等消毒剂用于预防。
⑷治疗:①可用复方磺胺二甲嘧啶粉(肠鳃灵)拌饵投喂,每1kg锦鲤用药1.5 g,一日2次,连用6天。②用大蒜素拌料,100 mg/kg饲料,连喂3~5天。
2.2.4 白头白嘴病
⑴症状:病鱼头顶和嘴部发白,有絮状物黏在上面,唇肿胀,开合不正常。
⑵病因:致病菌为纤维黏细菌(黏球菌),锦鲤苗种对此病比较敏感,有发病快,来势猛的特点。
⑶预防:定期泼洒生石灰、氯制剂或溴制剂等消毒剂用于预防。
⑷治疗:①立即分塘;②早期治疗及预防可用浓度2%的食盐水浸洗锦鲤5~10分钟;③可用1 mg/L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每次使用需间隔1天,连续使用2~3次。
2.2.5 竖鳞病
⑴症状:病鱼鱼体肿胀,鱼鳞竖立,呈松果状。严重者,眼球突出,背部翻转,腹部朝上。
⑵病因:致病菌为点状极毛杆菌,鱼体受伤导致感染。
⑶预防:①捕鱼、搬运过程中要小心,防止机械损伤;②定期泼洒生石灰、氯制剂或溴制剂等消毒剂用于预防。
⑷治疗:①可用1 mg/L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每次使用需间隔1天,连续泼洒2~3次;②用聚维酮碘涂抹锦鲤伤口,再将锦鲤浸入2%~3%的食盐水5分钟。
2.2.6 打印病
⑴症状:病灶通常位于肛门上方或尾鳍基部。发病初期皮肤发炎,呈现红斑。病情发展下去,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病变出血,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如同被标记了红色印章。在重癥病例中,骨骼和内脏可见。
⑵病因:致病菌为点状气单胞杆菌点状亚种,鱼体受伤导致感染。
⑶预防:与竖鳞病相同。
⑷治疗:与竖鳞病相同。
2.2.7 白皮病(白尾病)
⑴病症:发病初期,病鱼尾柄处发白,并迅速漫延扩大。随病情发展,背鳍基部后端体表全部发白,严重者尾鳍末端破损,将死的病鱼,往往头下尾上与水面垂直。
⑵病因:致病菌为白皮极毛杆菌,由于池塘水质恶化,病菌迅速繁衍或捕鱼、搬运等过程中操作不當,人为因素导致鱼体受机械损伤,病菌侵袭。
⑶预防:与竖鳞病相同。
⑷治疗:与竖鳞病相同。
2.3 寄生虫性疾病
2.3.1 白点病
⑴病症:发病初期鱼体表有小白点数粒,严重时全身布满。
⑵病因:由小瓜虫寄生所致,小瓜虫成虫为球状,周身纤毛均匀,镜检可见香肠状或马蹄形大核。
⑶预防:①需适当降低养殖密度;②购入新鱼,要先隔离消毒。
⑷治疗:①条件允许,将水温逐步加热至28℃以上,更换新水,可观察到锦鲤白点消失;②全池泼洒亚甲基蓝2~3 mg/L,每次使用需间隔3~4天,连续泼洒3~4次;③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干辣椒250 g加水煮沸,全池泼洒,连续用药3天。
2.3.2 白云病(口丝虫病)
⑴病症:病鱼体表通常附有一层白雾状物质,易在锦鲤移池后发生,锦鲤感染此病后常昏睡沉于池底。
⑵病因:由口丝虫寄生所致。镜检可见虫体呈梨形或卵形,为原生鞭毛虫,鞭毛通常2根。
⑶预防:①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②购入新鱼,要先隔离消毒。
⑷治疗:①3%的食盐溶液浸浴锦鲤10分钟左右,每天1次,连续数天即可;②使用硫酸铜8 ppm药浴锦鲤20~30分钟。连续数天即可。
2.3.3 斜管虫病
⑴病症:病鱼体表分泌有浅蓝色黏液,食欲不佳,鱼体呆滞,呼吸困难,呈浮头状。
⑵病因:由斜管虫寄生所致。镜检可见其腹面漏斗状口管。
⑶预防:①放养前,可用生石灰彻底清塘;②购入新鱼,要先隔离消毒。
⑷治疗:①0.7 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二者比例5∶2)全池泼洒(需控制用药次数,防范中毒、泛塘)。②3%的食盐溶液浸浴锦鲤10分钟左右,每天1次,连续数天即可。
2.3.4 锚头蚤病
⑴病症:病鱼体表寄生一根根线条状的虫体,寄生部位组织发炎红肿,出现充血性红斑。
⑵病因:由锚头蚤寄生引起。成虫肉眼可见,虫体透明或半透明,呈条状,头部有四个可见肉眼可见的尖锐突起。常寄生于锦鲤腹部或鳍基部。
⑶预防:与斜管虫相同
⑷治疗:①锚头蚤数量少时,可以用镊子拔掉;②可用敌百虫0.5 mg/L全池泼洒,浸泡4~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