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中学生选课中的应用

2019-09-10 02:20靳晓静路平
成长 2019年3期
关键词:理论兴趣应用

靳晓静 路平

摘 要:分析了在新高考自选考试科目下,中学生选课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分析了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中学生选课中应用的可行性,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

关键词:兴趣;理论;应用

1 引言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深化,国务院在2014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拉开了高考综合改革的序幕。今年4月,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从2021年起普通高考将实施“3+1+2”的模式,即“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國统一试卷,不分文理;“1”是考生在物理、历史中选择1门首选学科,“2”是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学科。“3+1+2”模式将职业规划和选择提前到了高中阶段,在高考中给予考生充分的选考自主权;但是高中生因身心发展未成熟,缺乏对职业的认识,在选择上存在跟风性和盲目性的特点,因此要对中学生的选课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已经在职业指导、社会及商业领域广泛应用,影响日趋扩大;其核心思想是将数以千计的职业划分成数量有限、归类合理的职业群,从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群,进而寻找出自己适合的职业。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可以从职业规划角度对中学生选课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2 中学生选课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完善,在选课过程中暴露一些自主选课能力不足的问题和存在选课依赖和焦虑心理。文献[1]调查发现,不知道如何选课的学生占41.32%;希望教师能为自己选课提供帮助、甚至代办的学生约74.6%。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中学生对自己缺乏了解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兴趣点也在不断变化,还不能理性的分析自己真正的职业兴趣,往往依据社会上的“热门专业”选择课程,并未分析自己是否喜欢和适合这些专业。

2.2 对课程和和选课结果影响的认识不足

对课程的认知停留在小学、初中的了解,而在小学、初中阶段多注重知识的传授,知识运用方面的训练较少,因此中学生对课程的后续课程缺乏了解,在选课时存在着盲目性和功利性,看周围同学所选的课程;或听从老师或家长的建议;或选择容易取得高分的课程。并未考虑这些课程在高考时能选择那些大学专业,这些专业是否和自己的兴趣一致。

2.3 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

中学生在做选择时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这些因素主要是:周围的同学和好友、老师以及家长,往往在征求家长、老师的建议后,听从家长、老师的建议,并未结合自身实际综合分析,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2.4 对职业发展缺乏规划

中学生在面对高考和选课时,不了解大学里的专业设置、不了解大学里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了解各专业可能从事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甚至从未考虑过自己以后从事生什么职业,因此在选课时存在着困惑。据文献[2]调查,有75%的学生表示不了解、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85%以上的学生了解比较多的职业是教师、医生、公务员、演员等这些日常生活中谈及较多的职业。

3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是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在长期职业指导实践基础上提出的职业兴趣理论。霍兰德认为人的兴趣和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社会上成千上万的职业可以分为六种兴趣类型,即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现实型(R)、研究型(I)和艺术型(A);不同兴趣类型的环境有不同类型的人组成,如企业型环境有企业型的人员主导,即该群体中到部分人员是企业型的人;大部分人可以在这六种职业兴趣类型中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类型,并从中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领域;在兴趣环境中个体行为和环境特征相互影响,当个体类型与环境类型相符合时,会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愉快的工作。

霍兰德等在1969年提出了六种职业兴趣的六角形结构模型(即:RISEC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在图中六种职业兴趣类型(R、I、S、E、C)按顺时针排列,这六种职业兴趣类型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相邻的职业兴趣类型之间的关系最紧密,相隔的关系次之,先对的关系最小。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人的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兴趣特征,同时一种兴趣特征突出,其他相对较弱,霍兰德代码的首字母提供了受测者的兴趣特征,特别是首字母得分远高于其他类型得分[3]。

4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中学生选课可行性依据及意义

当前中学生选课存在的主要困惑和问题有:1)自我认知不足,对自己的职业兴趣缺乏了解,2)考虑职业兴趣较少,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在中学生中开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将中学生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列举出来,通过测量表测量中学生的爱好的职业、活动、自我能力评定和潜能这四个方面在六种兴趣类型下的得分,依据测试得分,得到属于学生自己的霍兰德码,通过霍兰德代码巧妙地将自我探索与工作环境探索之间产生连接,找到一个和个人兴趣相近且内容互有关联的 “职业群”,进而明确自己喜欢的职业,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确定奋斗目标。将职业兴趣认知和测试引入中学“选课、选考”中,可以培养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学习和未来职业的关系,同时使中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提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避免处在职业尝试期阶段,因定位不准而造成的选择失误。

5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应用的几点建议

5.1 职业兴趣是选课的重要依据

高考制度改革和 “3+1+2”考试模式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来选择不同考试科目,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中学生只有了解了自己的职业兴趣,具备清晰的职业规划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发展潜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清晰的职业兴趣呈正相关的关系[3]。

5.2 兴趣不代表能力,切忌“唯兴趣论”

兴趣对学习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但兴趣和成绩结合不好时,不能仅凭兴趣选择课程。在文献[4]中指出在指导中学生“选课、选考”时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选考科目的现实学习成绩”。在事业生涯中一个人对某种职业有兴趣,并不代表他就能干好这个职业,最后兴趣变成他的业余爱好。因此中学生要正确理解兴趣和选择之间的关系。在职业兴趣的引导下,完善自我认知,走向自我成熟,做好职业规划,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5.3 不要过早放弃某些科目

在中学学习阶段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要分步进行,不能过早的放弃某些科目。过早的放弃一些课程,有利也有弊,总体说弊大于利。过早放弃某些科目,可以减轻学习压力,将精力集中到考试科目上;當时过早放弃某些科目,会影响这些科目的学习和认知,使这些科目的基础偏差,进而使个人知识结构不完整;选择或放弃哪些科目,最好经过一段认真学习和考试的检验,再根据考试成绩做出取舍,这样做更加客观、合理,符合学习规律。若一开始就放弃某些科目,势必造成这些科目成绩较差,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使学生失去客观地评估各科学习潜力和学习适应性的机会。在所选择科目不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时,失去重新调整的机会。

5.4 引导学生了解课程

学生对课程的认知是基于前期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知识的掌握,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完整,对课程的认知也不全面,因此造成对课程理解的偏差,因此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各们课程的设置情况,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关系,高考和选修课情况的关系,以及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当前选修课程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各门课程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字节的兴趣点和优势,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6 结语

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可以为中学生的选课和高考选考提供指导,使中学生在中学阶段以职业兴趣为导向,促进中学阶段的选课和学习,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认识和能力。现实中个人的职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此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结果只是某个时段的结果,是一个时段的参考,因此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进行多次测试,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态参考。

参考文献:

[1] 杜芳芳,金哲.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科目选择意向现状及对策——基于浙江省五所高中的调查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08):15-18.

[2] 彭丽霞.选对池塘钓大鱼——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高考“7选3”中的应用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7):24-28.

[3] 韩秀.霍兰德职业测评在高中生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4):28-30.

[4] 王博.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开展“选课、选考”指导工作的思路与实践探索[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08):16-19.

猜你喜欢
理论兴趣应用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