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川:不论名气多大, 临帖是一辈子的事

2019-09-10 07:22书童
南风·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临帖宝安区写字

书童

林明川

号双桂,广东丰顺县人,中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正行草隶篆皆能,尤擅行草,师法二王,入古出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书协会员,深圳市书协副秘书长,宝安区书协副主席,梅州日报客都传媒书画院副院长。

进入林明川办公室,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小案几,地方看起来并不大,却堆满了笔墨纸砚和各种书籍,随手放的就有曾国藩的《十八家诗抄》《黄庭坚诗词集注》《诗词格律》等书。

虽然已经是深圳书协副秘书长、宝安区书协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博学和谦虚,不论身上有多少荣誉或者有什么头衔,不论入过多少次重要展览或者获得什么奖项,他总觉得时代变化太快,再不学习就老了。

采访了数个小时,关于书法林明川说的最多就是,“要好好繼承传统,不论名气多大,临帖是一辈子的事”。

学书法过程,我也走了弯路

由于成长在“破四旧”的特殊时期,林明川小时并没有系统地学习书法,然而对书法喜爱和琢磨一直贯穿整个学生时代。

林明川出生于广东丰顺县,长辈都是当地的秀才,因此自小对文化兴趣浓厚。至今,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家中传下来的《尺牍》和《家谱》,两本书都是祖上留下的手抄本,小楷写得娟秀、柔美。

从懂事开始,林明川就对书写格外留意,虽说没有字帖,但是经常看到父辈写春联,再加上对字的理解和练习,因此上学开始老师对他的字就经常夸奖。从中南财经大学毕业,林明川分配到县城的税务局,参加工作他一有时间就拿起毛笔写字,有时条件不足他就以毛笔蘸水在水泥地上练习。

虽然林明川学习异常刻苦,但是当时县城的书法环境并不是特别好,基本是“谁的字好就学谁的”,为此,林明川感慨,“学书法过程我也走了弯路”。

随着年龄的增长,林明川提高自身水平的欲望就越来越强烈,一次因为工作原因他到农村调研写的文章发表到《梅州日报》,当时的稿费竟然有半个月工资。他于是决定投资自己,然后报了上海书法函授班,这个学习班需要每个月定期将作品寄往上海,然后老师帮他点评。通过这样的学习,他开阔了眼界,知道了全国其他老师和同学的书法水平,让他慢慢摸清了方向。

我们学的所有东西,法帖中都有

20世纪90年代初,林明川由于工作原因来到了深圳。

因为在文笔方面的出色表现,他很快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迅速和当地书法人士取得了联系,在此期间,他还协调组织了宝安区“税务杯”第一届书法展,也结识了很多书法家的朋友。

当时林明川主要写欧阳询,同时偶尔也临写隶书、行书,有一定的盲目性,目标也不是特别清晰。因此他就去请教时任宝安区书协副主席方斌老师,虽然方老师主攻《爨宝子碑》,当时的年纪也不能完全理解这样的书体,但是心想“人家写了那么多年的字,肯定眼力不一般”。方斌老师看了他的字,在临帖方向和章法布局等方面给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于是,他慢慢转向二王的书体,相继参加深圳市和广东省等很多展览。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年,林明川又一次陷入了瓶颈,1999年他下定决心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举办的书法高研班。整个学习班只有十多天,全国书法名家沈鹏、张荣庆、林岫的讲课让他豁然开朗。林明川深深的感觉到视野太重要了,最重要的就是观念的转变,学书法必须从帖中吸收营养,一定要将传统法帖理解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张荣庆老师都六十多岁了,但是提及书法时说,“每天自己都临帖”,林明川突然被震撼到了,这么有成就的书法家都如此恪守传统,何况一名普通的书法爱好者。

此后,每当迷茫了或者看到别人胡写自己也跟风的时候,他总是迅速调整方向,然后从古人中寻灵感、找技法,他说,“我们学的所有的东西法帖中都有”。

很多人书法的线条没有力量,就是因为缺乏对古帖的理解,林明川认为书法从篆书、隶书开始,古人的笔法就是逆锋入笔,只有逆锋才能让线条产生厚度,也才能更好地驾驭中锋。

同时,林岫老师的诗词课也让他记忆深刻,虽然在单位也是“一支笔”,但是对于这些格律平仄却一直很懵懂,在老师的教导下他也开始写起了诗歌。后来他加入中华诗词学会,与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刘麒子成为忘年交。他时常抄写自己的诗歌,在整个书坛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只写字没有文化,最后不过是写字匠

“眼高手低”在生活中是一个贬义词,大多形容别人没有动手能力。但是在书法学习中都说一定要“眼高手低”,因为只有你眼界高了,才能在技法上日新月异,否则胸中都没有美,又怎么能创造美呢?

由于工作繁忙,自己写字的时间太少,而古人又那样丰富,因此林明川将自己的书法学习只定位在王羲之的《圣教序》《十七帖》。在结体、取势、笔力等方面,力求与原帖相近。有人看到他这样做就说,“你临的这么像有什么用?”可是林明川的回应是,“我觉得我还临得不够像,古人太博大,自己却太渺小”。

林明川的行草书以王羲之为根基,孙过庭《书谱》为用,笔意萧散简远,清通平实,结体拙中寓巧,静中求动,追求“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艺术审美趣味,他的行草书在用笔上有四个非常明显的特点:短横借用章草笔意,长横起笔多取逆势,钩画含蓄凝练,折笔化方为圆,这些用笔特点是他长期临帖过程中学以致用的结果。他的行草书谋篇布局上,颇具闲情雅致,字距紧凑而行距疏朗,纵然是字字独立,尤存映带顾盼之势,字与字之间的实连之处也没有丝毫的懈怠,除此之外,他敢于在疏密上强化得势,化复杂为简洁,化板滞为灵动,使作品妙趣横生。

有人说,成功者在生活上都显得拙劣,努力的学习让林明川忘乎所以,一次外面狂风暴雨,妻子到家赶忙问,“中午洗的衣服都收了吗?”他才突然想起答应妻子的事,然而由于临帖太入迷全然忘记。还有一次家里没菜了,他独自一人去菜市场,没过多久就提了一揽子菜,然后乐呵呵地说,“老婆,菜好便宜,100块钱就买这么多。”正在做饭的妻子走了出来捧腹大笑,取笑他,“哪有像你这样过日子?”

虽然生活中不懂得精打细算,但是艺术上他却精益求精,林明川的书法入展十多次全国性书法展览,当然他也深知自己的不足,不断丰富技法,从钟繇、苏东坡、黄庭坚、赵孟頫等名家作品吸收营养。

每当有人说,“你为什么不创新?”他总说创新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自然流露、刻意无益,否则所谓的创新自然后继乏力。当今很多人只是练习书法,缺乏对文化的继承,因此林明川认为,“只写字没有文化,最后不过是写字匠”。

猜你喜欢
临帖宝安区写字
用笔墨表达关爱 为慈善贡献力量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学写字
写字
写字大课堂
我会写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