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民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耕作制度改变、作物品种更换、轻型农业栽培措施实施和生产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长葛市小麦生长期虫害发生危害总体呈加重趋势,常年发生面积7.33万hm2次,每年因虫害造成的粮食损失为9800 t。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结果可知,全市小麦生长期虫害有30多种,为害较重的有蚜虫、麦蜘蛛、吸浆虫、麦叶峰、麦黑潜叶蝇等,虫害已成为长葛市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丰产与增效。
一、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是为害长葛市小麦生产的主要害虫,属同翅目蚜虫科。主要种类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溢管蚜等。
(一)危害症状
小麦蛀牙主要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和嫩穗汁液,影响小麦正常发育,为害严重时导致生长停滞,最后枯黄,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二)发生规律及发生条件
麦蚜1年发生20~30代。秋季冬麦出苗后,从夏寄主上迁入麦田进行短暂繁殖,出现小高峰,为害不严重。11月中下旬后,随着气温下降开始越冬,多数地区以无翅孤雌成蚜和若蚜在麦株根基或四周土块缝隙中越冬。春季小麦返青后,随着气温上升开始繁殖,麦苗抽穗时转移到穗部,虫口密度迅速上升,直到灌浆和乳熟期蚜量达到高峰,对小麦为害最严重。麦蚜喜干旱,冬前或早春温暖、降雨少的情况下大发生。干旱及肥力差的麦田发生重。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麦蚜丰产品种,早春耙压、清除杂草;保护利用自然天敌,选用对天敌安全的选择性药剂,减少用药次数和数量,保护天敌免受伤害。当天敌与麦蚜比<1:150(蚜虫<200头/百株)时,可不用药防治。
2.药剂防治。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对水喷雾。在穗期防治时应考虑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黏虫等。
二、麦蜘蛛
麦蜘蛛以麦圆蜘蛛、麦长腿蜘蛛多发。近年来,全市发生面积超过2万hm2,虫口密度每33.33 cm单行500~1000头,最高上万头。
(一)危害症状
麦蜘蛛主要为害小麦,还能为害大麦、燕麦、豌豆等多种作物和杂草,春秋两季均能为害,以春季为害最重。刺吸麦叶汁液,麦叶受害后先出现白斑,继而变黄,受害轻时,麦株矮小,麦穗少而小;受害严重时不能抽穗,麦株枯干而死。
(二)发生规律及发生条件
麦圆蜘蛛性喜阴凉湿润,相对湿度70%以上、表土含水量20%左右最适宜其繁殖为害,水浇地或密植麦田发生较为严重,干旱麦田则发生较轻,气温超过20 ℃大量死亡。麦长腿蜘蛛性喜适温干旱,多发生在山岗、低丘陵的向阳坡地,壤土麦田发生较重。暖冬、春季干旱少雨,对红蜘蛛发生有利。有群集性、遇惊扰即跌落、爬行迅速等特性,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轮作倒茬,合理灌溉,结合灌溉,振动麦株,使蜘蛛掉入泥中死亡。麦收后浅耕灭茬,消灭越夏卵,降低虫源。
2.药剂防治。小麦返青后,当田间麦苗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或虫口密度每33.33 cm单行200头时,应立即施药防治,可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
三、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小麦吸浆虫于20世纪90年代在全市基本绝迹,但从2005年在长葛市重新发现,而且发生面积逐年加大,目前,全市发生面积已达0.13万hm2,重发地块有虫3头/m3,对长葛市小麦生产存在潜在威胁。
(一)危害症状
小麦吸浆虫主要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侵入麦穗,以幼虫在小麦灌浆期吸食麦粒浆汁为主,造成瘪粒和空粒。小麦吸浆虫的为害具有隐蔽性、毁灭性,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80%,甚至绝收。
(二)发生规律及发生条件
该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休眠存活,存活时间6~12年。当小麦抽穗时钻出土壤开始为害麦穗。幼虫在麦粒上为害20天左右,随后落地入土越夏和越冬。翌年小麦返青后,又上升到表土层化蛹、羽化出土,如此周而复始。吸浆虫喜湿怕干,小麦抽穗扬花期阴湿多雨有利于出土为害,条件不适宜时可在土壤中继续休眠。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小麦品种。如选用吸浆虫盛卵期与小麦抽穗扬花敏感期错开的避虫品种;长芒多穗、内外颖扣合紧密、颖壳蜡质厚等拒产卵品种;灌浆迅速、子房表皮较厚的抗取食品种;籽粒内单宁质量分数和氨基酸质量分数高的抗幼虫存活品种等。
2.药剂防治。撒毒土:小麦播种前用3%辛硫磷颗粒剂3~5 kg/667 m2,加20 kg干细土,拌匀制成毒土均匀撒施在麦地。防治土中幼虫:小麦孕穗期撒毒土防治幼虫和蛹,小麦穗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50 mL/667 m2,48%毒死蜂乳油100~125 mL/667 m2,加20 kg/667 m2土制成毒土,均匀撒在地表,然后进行锄地,把毒土混入表土层。小麦抽穗扬花期,结合防治麦蚜,喷施10%高效氯氰乳油5000~10 000
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1500倍液,或24.7%阿立卡(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防治吸浆虫成虫。
四、麦叶蜂
(一)危害症状
麦叶蜂以幼虫为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食成缺刻,重者可将麦叶全部吃光。
(二)发生规律及发生条件
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20 cm左右处结茧越冬。翌年3~4月成虫羽化,交尾后用产卵器沿叶背主脉处锯一裂缝,边锯边产卵,卵粒成串,卵期10天左右。4月中旬是幼虫为害最盛期。幼虫共5龄,1~2龄幼虫日夜在麦叶上取食,3龄后畏强光,3龄后白天隐蔽在麦株下部或土块下,夜晚出来为害。进入4龄后,食量剧增,幼虫有假死性,遇振动即落地,喜湿冷,忌干热。冬季气温,土壤水分充足,翌春湿度大温度低,阴雨小,有利于该虫发生,沙质土壤麦田比黏性土壤受害重。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播种前深耕,可把土中休眠的幼虫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以致死亡;利用麦叶蜂幼虫假死性,傍晚时进行捕打。
2.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至3龄幼虫前,当一类麦田达25头/m2、二类麦田达10头/m2时应立即防治,每667 m2可喷洒90%晶体敌百虫50 mL、80%敌敌畏乳油50 mL、50%辛硫磷乳油50 mL、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 mL、40%水胺硫磷乳油100 mL、5%氯氰菊酯乳油37.5 mL、1.8%阿维菌素乳油15 mL,防治时间选择在傍晚或10:00前。
五、麦黑潜叶蝇
麦黑潜叶蝇也是长葛市近几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的小麥害虫,可造成产量损失率在10%~20%。
(一)危害症状
麦潜叶蝇又叫小麦黑潜叶蝇,麦黑潜叶蝇属双翅目,潜叶蝇科,该虫为害时雌蝇用粗硬的产卵器刺破小麦叶片,在麦叶中上部形成一行行类似于“条锈病”的淡褐色针孔状斑点,雌蝇将卵产在麦苗第1片、第2片叶子端部,卵孵化成幼虫后,潜食叶肉,潜痕弯曲窄细,内可见蛆虫及虫粪。早期主要为害下部叶片,后逐渐为害中、上部叶片。叶片受害部位变成透明的麦皮,严重时仅残留叶脉,可造成小麦叶片半段干枯,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损失率在10%~20%。由于近2年长葛市冬前气温偏高,麦黑潜叶蝇为害时间提前,大部分地区自小麦出苗即开始为害,且为害程度及范围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二)防治方法
1.适时灌溉,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越夏虫源,降低虫口基数。
2.掌握成虫盛发期,及时喷药防治成虫,防止成虫产卵。在刚出现为害时喷药防治幼虫,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连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