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陪伴

2019-09-10 07:22刘晓娜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刘老师陪伴内心

刘晓娜

还记得,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时我24岁,刚刚迈出大学的校门。花样年华,意气奋发,心怀抱负。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抱有很大的憧憬。渐渐的发现一切似乎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容易,做一名合格的导师,谈何容易。初为人师的我陷入迷茫,不知该如何教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导师?为此,我阅读过书籍,咨询过前辈。在我查阅的书籍和前辈的解答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做“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爱的教育,又该如何去实施呢?效果又如何检测呢?爱,何之大,带着爱恰当的教育又非易事。

弹指一挥间,已为人师七年之久。在这七年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对爱有了一点收获和感悟。模模糊糊也懂得了该如何做爱的教育。

爱是陪伴。

案例:

“刘老师,我来写作业了。”

“好的。”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出现。和我说这话的孩子叫杨飞(化名),父母是个体户,工作繁忙,应酬也多,每天晚上十一、二点回家。与孩子见不着面,他们回来时孩子已经睡了。孩子上学时他们还未醒。这样的工作性质导致他们没有时间陪孩子,也没时间教育孩子。每当孩子犯错误时就靠责骂或殴打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法刚开始还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后来也就不管用了。所以孩子身上的小毛病特别多。转眼间孩子已经五年级了,家庭作业不完成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多次与家长协商无果。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来孩子完不成作业的原因是不自觉。杨飞在家写作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不会的题,又无人指导,只能空着,后来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不想写作业了。为了解决作业问题,于是我决定陪孩子在学校写一周的家庭作业。

周一:

本来和孩子说好的,今天开始陪孩子写作业。可是因为我开了一个学部会,回来后孩子早已不见踪影,逃之夭夭了。

周二:

“刘老师我肚子疼。”看看孩子的表情,似乎真的有点难过,算了……

周三:

“刘老师,我—”

“今天不管什么理由,必须留下来写作业。”这是我下的死命令。无奈的杨飞在我的“权威”之下,只好乖乖的拿出作业写了起来。天色渐渐变得昏暗,教学楼里也渐渐的安静了下来。二十分钟后,一本生字作业出现在我的眼前,字写的歪歪扭扭,还有很多错误。看到作业本后,我并未生气。首先夸奖了他,“不错,写作业的速度很快,一气呵成!”接下来我与他进行了长达五分钟的交流。交流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杨飞认识到了问题,决定重写一遍。又半小时过去了,作业本重新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一遍与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工整了许多,错误也明显少了许多。虽然与我的标准相差甚远,但还是进步了。

“看来你是有能力写好的。这一次不就很好吗?不错,提出表扬,奖励糖块一个。” 我摸着这个大孩子的头说。

他不好意思的看了看我,接着对我说:“谢谢老师。”从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了一块奶糖接着说“糖您吃吧。”心里一动,看了看表,天色已晚,让孩子回家了,嘱咐他回家记得完成其他的作业。

接下来的陪写作业持续进行中,虽然在陪写的过程中,还是状况百出,但作业的质量和速度都有了提高。一个月后孩子在学校不仅能完成语文作业,数学、英语作业也可以完成了。他因为作业的问题被老师批评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两个月之后,不需要我多说,他能主动留下来申请要在学校写作业。

其实没有哪一个孩子喜欢被批评,当他没有完成作业时,从眼神上都会看到孩子内心的忐忑不安。只是他们自己缺乏自觉性和战胜惰性的能力。这样不安的生活折磨着他的内心,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一点也不轻松。被批评的次数多了,孩子的自尊和内心的荣誉感也渐渐消失了,也就什么都不在乎了。老师的陪伴让孩子的行为有了约束,挨得批评少了,表扬多了。内心的荣誉感又重新点燃。也感受到了完成作业后轻松自在生活。于是久而久之,杨飞就喜欢上了在学校写作业。

这一陪伴就是两年,在这两年中杨飞很自觉的留在班里写作业,很少因为我开会而逃之夭夭。也很少因为作业问题被老师约谈,学习也渐渐有了起色,而我和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他还常常主动承担班里的一些事宜。現在,他已是高一的学生了,一有时间他还会回来看看我,和我聊聊天,聊聊他们的高中生活。我想在孩子的心中,我已不只是老师还是他的知音。

陪伴让他不再无助;陪伴让他不再孤单;陪伴重新点燃了他内心的自尊;陪伴让我们的心靠的更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班主任实施和谐教育就要用“爱心育人”。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一个班级中的孩子不少,不完成作业的孩子也不少。很多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批评、翻倍惩罚,补写等,这样的教育不仅让作业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还在孩子幼小的心理埋下惧怕的阴影。甚至会影响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让孩子记恨老师。每一个孩子们都对应着一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庭。不同的家庭氛围和家庭环境会教育出不同性格、不同习惯的孩子。特殊的家庭自然会培养出特殊的孩子。有问题的孩子大多数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他们缺什么,我们就应该给予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爱的教育。

陪伴是教育的开始,从陪伴开始了解他,支持他,帮助他,成就他。我,一直要做一个带着爱陪伴在“你”身边的“知己”。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乌海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刘老师陪伴内心
陪伴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春天的样子
陪伴
幽默的刘老师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