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研究

2019-09-10 07:22罗才勇
青年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族院校大学生教育

罗才勇

摘 要:民族院校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事关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影响民族院校的长远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才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力量。民族院校急需加强思想引领,完善保障体系,创新教育载体来促使“五个认同”教育更有成效。

关键词:民族院校;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

一、民族院校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民族院校的基本内涵

民族院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研究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重要基地,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1

从1950年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心下筹建到今天,我国民族院校已经和新中国一起走过近70个春秋,数量也发展到今天的14所为我国培育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和知识人才,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五个认同”的基本内涵

在2015年8月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在原来提出的“四个认同”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他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进一步阐释“五个认同”即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以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立正确的制度观。

二、民族院校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从新中国成立那一天起,就本着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人类和世界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国两制”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为世界各国解决相似争端提供了一个积极有效的参考。时至今日,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和“一带一路”建设,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一起惠利。然而,就是有个别国家和组织一开始就不乐于看到中国以及像中国一样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想尽一切办法来破坏和阻碍。

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地区向来是极端势力策划和支持民族分裂势力的重要目标和場所。加强“五个认同”教育从根本上揭露境外组织反华势力妄图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让中国重新陷入内乱和纷争,有利于他们控制和获得利益的最终阴谋。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五个认同”教育。

(二)有利于加快地区发展,建成全面小康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1984年3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2面临“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即将到来的第一个一百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既定目标。

小康不是一个地区一些人的小康,而是全面的小康,惠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小康。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还是我们广大民族干部和人民,民族院校大学生就是中坚中的重点,深化对于“五个认同”的认识,以马列主义的根本方法论要求,科学客观的认识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理想信念,实现个人价值

建国后,我们用毛泽东思想培育了一大批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雷锋同志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他们立足岗位,做着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贡献,都是一批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同志。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进入新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应该牢牢树立“四个意识”,增强“五个认同”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形成高尚的理想信念。立足自身、融入时代,实现人生价值。“五个认同”富含着科学丰富的思想哲理,正是我们汲取养分,坚定理想,把握方向的绝佳选择。

三、民族院校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思想引领

毛主席曾经说过:“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还要在思想上入党。”民族院校自身应进一步认识“五个认同”教育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引领上的重要作用,将“五个认同”教育纳入到学校课程培养目标加以落实,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白其由来,内涵和现实意义,在生活中运用,从情感上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等理论课程可作为“五个认同”教育的重要平台。“五个认同”思想内涵不是孤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内在联系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一种具象化表现。民族院校加强对于“五个认同”的思想引领,要做到人人熟知,个个能用。

(二)创新教育载体

好的教育媒介的选择往往能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民族院校在进行“五个认同”教育时,也应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要呆板拘泥于固有的模式和方式,积极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手段。

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隐形教育作用,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为学生普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利用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民族理论知识竞赛等,以及组织学生到深入民族地区进行“五个认同”的实际教育普及,真正如随物细无声一般进入学生的日常。

民族院校要根据自身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生活、学习、情感中的困惑,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注重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家庭贫困、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就业发展等实际问题,才能让他们切身体会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关心关爱,建立起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的进行“五个认同”教育和普及党的民族政策。

民族院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的主要承载者,一定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以党的民族政策和“五个认同”教育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两个服务”即为少数民族服务和为民族地区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蓬勃发展的中国民族院校[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民族院校大学生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