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王”大战:奔跑吧,机器人!

2019-09-10 11:13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北京市协会

2019年8月17—18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电子学会、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的首届“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在北京科学中心成功举行。大赛以“自主智能,共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德国、英国、韩国、科特迪瓦、巴基斯坦以及国内知名高校的33支参赛队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代表出席大赛并互作交流。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马林致开幕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司马红致闭幕辞并颁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田文主持开、闭幕式。

其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常委、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FEIAP)黄维,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多模态智能机器人系统研究所所长张建伟,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柳惠俊分别以“柔性电子与未来产业”“机器人智能的图灵测试及模块构建”“AI Robots and AI SoCs”为主题作主旨演讲。

大赛创办目的

——促進芯片技术与

机器人技术融合发展

当前,以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高潮正在兴起,人工智能作为引领这一轮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赢得全球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高端人才积聚,科技基础雄厚,具有较强的创新优势。以中关村为标志的创新力量,社会认知度高,资源整合吸纳力强,创新示范引领作用显著,是将北京的科技优势转化为推动创新驱动,实现引领型发展的现实动力。2016年,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这更让北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马林在开幕辞中表示,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是北京地区科技工作的群众组织,以所属的217家科技社团、千家基层组织为纽带,团结和联系着近百万首都科技工作者,与之共同服务于北京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着眼于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的巨大潜力,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聚焦自主智能技术这一细分领域,牵头发起此次大赛,积极支持北京电子学会与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正是推动科技社团通过竞赛促进学术创新,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切磋与交流的一项具体举措。

马林指出,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希望以竞赛的形式推动相关芯片技术、智能算法、自动控制和机器人制造等专业融合发展和共同创新,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增进共识,促进合作,打通技术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发现和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注入新的动能。

赛事详解

——智能机器人的各式“绝活”

本届大赛源自韩国的一个小规模竞赛,在北京首次将其扩展为国际性赛事。本次大赛得到了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组织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据大赛执行主席、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教授王志华介绍,大赛官网共收到了70多支来自中国、德国、英国、韩国的队伍的预报名,经过初步筛选后,组委会选择了50多支队伍进行测试,最终选择了33个团队来参加比赛。

此次大赛以“自主智能,共创未来”为主题,比赛的核心为“看谁能驯化出更聪明的机器人”。自主智能机器人是机器人的高级形态,它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自主产生决策,不依赖经验知识的框架式控制,形成自主的智能思维。自主智能机器人需要更加强大的智能算法、较强的感知交互能力、姿态控制能力和运动能力,对参赛者的编程能力和机器人本身操控水平都有较高要求。

本次大赛出现在赛场的主要有ROBOTIS、NAO、YANSHEE、ROBOSOUL等5种机器人,基本上涵盖了目前行业领域里热度比较高的智能机器人种类。5种机器人的性能各有所长,比如有的机器人机械性能更强,但是电子部分的性能相对来说较弱;而有的机器人则正好相反,机械结构方面有很多缺点,但是电子部分采用的则是最强的开源平台。为此,大赛特意制定了“同场不同台”的比赛规则,在不同的赛制或赛场中,各种性能不同的机器人可以凭借优势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大赛一共包括标准赛、自由赛和表演赛三种形式。其中,标准赛和自由赛主要是考察参赛者对机器人基本的理解和编程,能否让机器人完成基本的行动、翻越沟桥等动作。比赛时,机器人将根据赛道实际情况,凭借自己的“大脑”(非人工遥控)分析判断,从而决定跨越障碍的方式,完成所有障碍时间最短者获胜。

表演赛则重在展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结合情况,不限制机器人类型和表演内容。

在为期两天的激烈角逐中,选手们展现出了高超的机器人编程技术水平和沉着冷静的应变能力。挑战“独木桥”、展演炫酷球技、灵活翻越障碍物……智能机器人各式各样的“绝活”让现场的观众们连连拍手叫绝。最后,清华大学与英国林肯大学联队“清微robot”荣获本届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特等奖。虽然在第一场比赛中,队员们就遇到了“需要换控制板”的难题,但是沉着细致的他们还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了更换,并重新调整好参数,最终拿下了全场最高分。

共同期待

——2020国际自主智能

机器人大赛再创新风采

本次大赛特设特等奖10000美元、一等奖2000美元、二等奖1000美元、三等奖500美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司马红,大赛执行主席、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教授王志华等分别为特等奖、一等奖等团队颁奖。本次大赛聚焦自主智能前沿技术,有国内、国际专家领衔再次培训和评审,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精英团队精心筹备参与,同时也受到了相关领域企业的关注和支持,是各方合力共同打造的技术内涵高、行业关注高、应用前景广,具有一定技术创新、示范引领效果的人工智能赛事。

通过前期广泛预热和现场紧张激烈的角逐,各参赛队的创新实力得到充分展示,创新热情也进一步激发。同时,比赛也暴露出了目前智能机器人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机器人摄像头很容易摔坏、电源工作时间很短、座机的使用寿命有限、动作一致性比较差、处理器性能有限等等。司马红表示,希望参赛选手们能够把参赛积累的经验、收获,转化为在自主智能领域持续研究、创新突破和转化应用的有效动力,刻苦钻研、大胆尝试,以更新、更优的技术创新成功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也将进一步挖掘赛事成果,充分挖掘智能学科设计面广、交叉融合性强,产业应用前景宽的优势,加强资源统筹、加强协同攻坚,不断提升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吸纳创新力量、整合创新资源、服务创新驱动的能力和水平,将赛事打造成能够代表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最新发展方向、最高技术应用水准的交流竞赛平台。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使人类社会普遍受益,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更加需要国际间的广泛合作。司马红说,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机器人、人工智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希望以首届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契机,促进更多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校、机构组织和企业,进行多形式、跨界交流与合作,以科技创新造福人类美好生活。

首届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的成功举办填补了我国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领域的赛事空白,向人们展示了热情公正的主办方、博学睿智的评委、沉稳机智的参赛者和灵活勇敢的机器人……在大赛开幕式上,2020年的第二届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的筹备模式已经开启,相信届时会有更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研究机构、不同大学的参赛队伍和专家相聚在一起,迎接更加灿烂、更加美好的新一届大赛。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北京市协会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广厦奖”优秀评选机构名单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