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安全福教授研究团队
转化作者:艳红
随着人们对饮水品质要求的提高,家庭净水设备成了居家必备之物。然而,市场上的净水器五花八门,价位也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这使人们在购买时往往难以抉择。那么在选择净水器时我们应该如何辨别优劣?是不是价位越高就越好?要回答以上这些问题,就需要从净水器的过滤膜说起。
净水器是如何让水变净的?
净水器就像一个魔法器,将普通的自来水放入后,就能变出口感清甜、不结垢的饮用水甚至是直饮水,水质的这种变化在泡绿茶时感觉尤为明显。那么,净水器是如何让水发生这一系列变化的?我们需要来看一下净水的原理。市面上的家用净水器通常采用膜分离技术,常用的有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这四者分离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在压差推动力作用下进行的筛孔分离过程。即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当同时含有高分子溶质和低分子溶质的混合溶液流过膜表面时,溶剂和小于膜孔的低分子溶质会透过膜,成为渗透液被收集;而大于膜孔的高分子溶质(如有机胶体)则被膜截留,作为浓缩液被回收。
净水器的滤芯里边有些啥?
打开网上商城,搜索一下“净水器”,可以看到市场上净水器的价格有二三百的,也有三五千的,其价格悬殊之大,排除了厂家的宣传费用之外,其差别主要是其关键部件——过滤膜上。一般净水器的过滤层包含4~5级,依次为:第一级PP棉(PPF)滤芯,可过滤水中的胶体、悬浮物、铁锈等大颗粒物质。第二级颗粒活性碳(UDF)滤芯,能有效地吸附水中残留的消毒剂、微生物、微粒等有机污染物。第三级是精密压缩活性炭(CTO)滤芯,可吸附水中的余氯,改善水的口感。第四级根据功效不同,一般为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三者中的一种,主要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及孢子等物质。第五级为后置活性炭(小T33),主要针对纯净的饮用水做最终的口感调整,可吸附异味、释放微量的矿元素,使水更加甘甜可口。在这5级过滤中,前3级过滤层成本较低,是大部分净水器都会配备的,第四级装的是哪种膜才是净水器成本的关键,也是净水器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由于第四级过滤膜的孔径较小,截留的物质又最多,因此较为容易堵塞,在其前段装PP棉、颗粒活性碳、压缩活性炭等均是为了预先过滤掉大颗粒物质,增加超滤膜、纳滤膜或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也可为用户降低更换成本。一般来说,用于粗过滤的PP棉等滤芯截留的物质比较多,其更换频率最高,根据用水量不同大致3~6个月更换一次;而粗过滤后端的超滤、纳滤或反渗透膜一般可以使用1~2年。
超滤膜、纳滤膜
和反渗透膜的小秘密
净水器中“膜”的作用非常关键,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三者中,超滤膜的孔径最大,纳滤膜次之,反渗透膜最小。
超滤膜使用寿命长、出水量大,无需二次加压,运行成本较低。超滤能去除泥沙、铁锈等固体物以及細菌、病毒等体积比较大的物质,不能除去离子状态的物质,如引起水硬化的Ca2+、Mg2+等离子和有毒的重金属离子Pd2+、Hg+等,其获得的水相当于矿泉水。市场上价格几百元的净水器通常用的是超滤膜。
纳滤膜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但近十多年才在中国得到发展。它是介于超滤膜和反渗透膜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膜,操作压力为 0.5 ~2.0 MPa,因其能截留的物质直径大小约为1nm而得名。纳滤膜的一个很大特征是膜上存在带电基团,因此,其分离作用主要受膜电荷性和孔径大小两个因素影响。对于非荷电分子,主要是通过孔径筛分作用对大于膜孔径的物质进行截留;对于离子,则是通过筛分和静电排斥同时对其进行截留,膜表面带的电荷越多,对离子的截留效果越好。纳滤膜可以去除水中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微量化学物质和三卤甲烷、卤乙酸等自来水消毒的副产物,截留水中的细菌、病原微生物等,并且可以去除重金属等有害离子,使饮用水更加安全。纳滤膜对一价离子的截留率比较低,可以截留大部分二价离子和多价离子,从而可实现一价离子与二价离子的分离,因此纳滤膜既能除去有毒、有害物质,又能保留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另外,纳滤膜在低压下具有较高通量,在运行过程中,其实际能耗和成本比反渗透膜更低。
反渗透膜的孔径在0.1~1nm,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百万分之一,能截留除水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一价离子,也就是说,经反渗透膜过滤后得到的是纯净水。反渗透膜能保证水的安全性和口感,是当今市场上的主流过滤技术,价格在几千元的净水器一般采用的是反渗透膜。不过反渗透膜也有一定的缺点:其需要的操作压力较大,自来水自身压力不够,通常需要安装增压泵。另外,过滤时产生的废水较多,一般要过滤掉50%左右的废水,净化成本较高。
Tips:更具市场潜力的纳滤膜
纳滤膜过滤的能耗较低,跟超滤差不多,但水质安全性和口感都能得到保障;与反渗透膜过滤后得到纯净水相比,纳滤膜在去除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物质的同时,又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部分矿物质,因此纳滤膜在净水市场的前景可谓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