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禾
中国作为“吃货大国”,这响亮的名号在国际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中国吃货的眼中,世界万物只分为两种:能吃的和不能吃的。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都逃不过吃货的碗筷。说到水里游的,海鲜肯定是大多数吃货钟爱的美味之一,海鲜中较为常见的贝类也牢牢占据了吃货的心。不过最近有研究称,在一些常见、常吃的贝类体内发现了微塑料。你知道自己吃了多少“塑料贝”吗?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被称为是微塑料。“微塑料是不是在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关于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王菊英说:“就目前的报道和研究来看,不管是在表层海水,还是在海底沉积物中,近岸、大洋和极地中都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奥地利的一项研究确认,人体内发现了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王菊英说,除了人体外,在其他生物体内也检测出了微塑料,这包括大型哺乳动物、鱼类以及浮游生物。“从目前国内外的报道来看,贝类体内普遍检查出微塑料颗粒。”
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容忽视
微塑料已经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2016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就把微塑料与全球气候变化、海洋酸化等问题并列为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不过,王菊英也表示,微塑料是一个新型的环境问题,目前研究还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包括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可以看到,有些研究中检查出的动物体内的微塑料浓度很高,主要是因为采样用的过滤网、过滤膜的孔径非常小,把粒径很小的塑料颗粒计算在内;如果采用稍微大一点的孔径的话,可能检测出的数量要差好几个量级。目前,微塑料研究的分析方法还不统一,不同研究间的可比性并不是很强。因此,现在学术界也在努力推出微塑料的标准化分析方法。”我国从2016年开始对海洋微塑料进行监测,也启动了重点研发专项,专门针对海洋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防治技术等开展研究。微塑料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何?王菊英说,目前还在研究中。“但是我个人认为,其潜在影响不容小视。微塑料的粒径小于5毫米,还可以继续分解成更小的颗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需要引起大家关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目前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通过食用含有微塑料的海产品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但联合国环境署2016年发布的报告指出:微塑料表面可以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可以作为病原体的载体进入人体,进而影响人们的健康。
海洋中80%的污染物来自陆地
据统计,海洋中80%的污染物来自陆地,微塑料污染也是如此。当塑料进入海洋后再去打捞,被认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从源头上减少塑料的生产和使用,防止陆地上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才是微塑料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王菊英说,我国近期发布实施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明确提出了地膜回收要求,就是希望从源头上防止陆源塑料垃圾入海。接下来,我国还将从6个方面开展海洋微塑料污染防治工作:第一,研究包括微塑料在内的海洋垃圾防治方案等系列措施,布局海洋垃圾防治工作。第二,加强海洋垃圾监测,掌握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分布规律。第三,加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更科学地评估海洋垃圾的环境影响,特别是微塑料对海洋生态、人体健康的影响。第四,加大对社会各方参与垃圾分类的支持力度,加强塑料垃圾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第五,加大公众宣传教育,提升公众意识,转变消费习惯,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第六,参与应对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的国际进程,积极推进全球海洋垃圾治理。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微塑料只是我国海洋环境的问题之一。据生态环境部提供的资料,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仍处于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的高峰期、生态退化和灾害频发的叠加期,渤海湾、辽东湾、黄河口、长江口等重点海域水质堪忧,2017年重点监测的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44个海湾中,有20个海湾一年四季均出现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受监控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未见根本好转,赤潮、绿潮(浒苔)等生态灾害多发、频发,结构性的环境风险压力仍然较大。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司长柯昶说:“当前部分沿海地区黑水入海、垃圾围海、垃圾漫滩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和公众‘亲海’需求;陆源污染涉及入海河流、排污口等诸多方面,污染源数量众多、构成复杂、位置分散,源头难以追踪,需要协同治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防控难度较大。”随着机构改革的实施,原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职责整合到生态环境部,实现了“打通陆地和海洋”。柯昶说,生态环境部将在制定法规条例上发力,健全完善国内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在改善质量上发力,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衡量海洋生态环境工作的基本目标,加快推进海域综合治理,加快健全和提升监测评价基础能力;在强化督政问责上发力,压紧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在强化执法上发力,加快推进随机抽查、排污许可等创新监管手段,推动企业落实“管生产也要管环保”的主体责任。综合治理海洋环境的攻坚战从渤海打响,柯昶说,希望通过3年的综合治理,能够大幅度降低陆源污染物的入海量,完成非法和设置不合理的排污口的清理整治工作,實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持续改善海岸生态功能,目标是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