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2019-09-10 07:22:44谢齐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依法治国实效性

谢齐

摘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的基本方略,从2014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开始了依法建设的新时代。中学生是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做好青少年的法律工作,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思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另外,以德育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中小学生从小就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最为重视的问题。本文以初中课本《道德与法治》为背景,主要探讨中学生德育和法治思维建设的可行性和目的性,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素质。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014年党的十八在北京召开,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纳入国家战略布局,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时代。我国的法治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不分地域、年龄、民族、行业,全国都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加入法治队伍。教育工作者尤其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将国家政策融入教育工作中去,从各方面各个角度进行法治教育宣传工作,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时期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是培养青少年三观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他们会学习,渴望学习,思想开始成熟,并具有理想抱负开始为之努力。也会容易学坏,被错误的思想影响,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注重中小学生道德法律素养的培养是关乎国家、社会、青年的重要举措,从中小学生开始培养他们的道德法律意识,不仅有助于帮他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有利于国家法制建设,助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二、新时代推进《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的目的性及实效性意义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工作,是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好的法律环境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国家长期发展。国家加大宣传力度,培养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控制中学生犯罪率上升,提高中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从源头上预防中学生犯罪,是实现长治久安的必要举措。

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思维,会大大减少青少年犯罪比例。只有学法懂法才能知法用法守法,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居高不下,往往是法律意识单薄,缺少法律知识的学习造成的,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有效的降低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工作。

青少年是一个年龄尚小思想尚未成熟的群体,一方面他们稚气未脱,另一方面他们渴望成熟,在时代飞速发展的现代网络社会,青少年更容易成为被害主体和犯罪主体。因此,注意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培养,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青少年知法守法,才不会犯法犯罪。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较高的法律意识也不会被伤害,还会帮青少年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青年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适应现代生活,保护学生健康成长。此外,青少年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人,正确的三观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走正确的道路,不会误入歧途。

叛逆是每个青少年都经历的时期,家庭不和谐因素有很多,青少年性情暴躁,情绪不稳定也是其中一个,不少有新闻报道青少年学生打害父母,毫无愧疚感,法律意识的单薄也直接导致家庭悲剧的发生,从小灌输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培养青少年懂法知法,敬爱长辈,维护家庭和谐,也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最叛逆的时候,青少年学生不会规范自己的行为也是对学校的管理秩序的挑战,注重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让学生自己养成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更有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施,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提高。

三、推进《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依靠国家政策引导

国家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中,要抓大局,更要注意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国家工作人员、法律工作服务者、社会民众,更重要的是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要有政策引导,以教育宣传为主,文件指导办法为辅。双管齐下搞好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养问题。

2、学校课程教育

在培养中学生的法律素养问题方面,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学校。学校可从多方面进行法治教育工作,但首先是要配有专业的法律教育工作者,以好的老师带领好的学生,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其次,学校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引起学生重视,要让学生感兴趣,课程不能随便取消,更不能被其他科目随意替换,重视课程也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另外,学校可以定期举行法治宣传教育的讲座,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聘请专家或教授为学生们灌输专业的法律知识,设置问答环节,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话题,增加学生的融入感,吸引学生的注重力。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法治观念,依法从事,依法从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3、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观念会直接影响着孩子,家长也应该定期去听讲座,积极参与社会法治义务工作,为孩子树立榜样,并将法律意识灌输给孩子,从小为孩子灌输法律意识,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4、社会辅助教育

社会也应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为青少年学生创造学法守法用法的条件,设置便民法律服务站,随时为民众提供法律建议和帮助,宣传海报贴在公交站商场外墙等醒目地方,让民众在一个充满法律宣传的氛围里,这样中学生无论在哪,都会感觉到在法治教育中,耳融目染的法律思维就培养起来了。

四、结语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青少年学生的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不容忽视,在青少年法律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不能推脱。加强宣傳法律教育,增加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不论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青少年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青少年法律意识有了,国家未来的法律意识也就有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强了,家庭的法律意识也强了。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一个长期走的道路,也是势在必行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要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青少年的守法意识,国家和学校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整个社会的持续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的路径探索-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例曾维环.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探究王玮莹.

[3] 中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探析丁静静.

[4] 增强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符影.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依法治国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人大建设(2019年8期)2019-12-27 09:05:28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2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卷宗(2016年1期)2016-03-21 14:52:21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学习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3:00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学习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