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硕
摘 要:文章主要讨论了地方广播电视传播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与全媒体时代地方广播电视增强新闻传播力的措施。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地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力
地方广播电视是地方新闻宣传的有力窗口,然而面对网络媒体的日渐强大,地方广播电视的影响力日益降低,受众的注意力与广告商的资金纷纷流入网络媒体,且地方广播电视的话语方式与当代网民有一定距离,加之参与性较弱,议题多为非强制性议题,这就决定了地方广播电视必须深化改革,只有通过改变沟通和沟通的方式,才能增强新闻的传播力。
1坚持互联网思维
构建融媒体生态系统首先必须将互联网思维作为基础。即在内容方面通过文字、视频、音频、flash、HTML5等方式进行多元化的视觉传播,使用当代的网络语言风格,通过免费思维聚合受众注意力。在渠道方面利用现有的传播渠道,根据不同平台特征生产不同产品,扩张渠道,组建平台化媒体。以受众为导向,坚持体验为王,制作良好的界面,提升用户体验。在受众碎化的时代进行分众化传播,甚至一对一精准传播。通过大数据反馈、云计算、数据新闻等形式进行技术支持,并大胆启用年轻编辑,培养全媒体记者,带动传统媒介的转型,可以利用全媒体记者+融媒体中心多元化传播渠道形成良好的效果。全媒体记者将图片、文字、视频以及VR、微拍传到素材资源库中,融媒体中心的文字、图片、视频、全息编辑进行裁剪,最终在新闻频道进行大数据、全息呈现,主持人只需一抬手观众就可以看到可视化的数据,甚至可以在演播室模拟太空舱并进入太空舱感受宇航员是如何走路、睡觉。而在微博、微信发布短视频、GIF动图使网民能快速了解,在央视网可以看到有关天宫二号的全部报道,受众可以主动拉取需要的内容,在网络中形成很大影响。
2结合技术、用户、产品、服务
将技术、用户、产品、服务四个字系统结合。技术是媒体生态系统发展的基础,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可以改变原先传播的单一化与单向化。用户的概念也与先前的观众不同。用户是消费内容和服务然后产生内容和服务的”生产消费者”。该技术是通过大数据掌握这些“专业消费者”的行为和习惯,分析云计算以指导生产实践。产品和服务同样是极其重要的部分,从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到将特定受众群体聚合再朝着场景化的方向发展,根据用户场景创造需求,进行智能推送。
3不断更新理念与技术
随着共享经济的浮现,当前新的互联网思维也引入了开放,用户和共享的概念。此外,技术上支持移动互联网思维的准确传递,准确推送、定制等,以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当地的广播电视媒介也必须有一些操作思路,例如用户中心,产品和服务导向、内容、频道、平台、操作、管理集成、移动性、社交、视频和场景情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尤其是新的集成媒体系统和机制。比如某地方日报社大型中央厨房和其市委宣传部选择提供超强省级平台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斥巨资打造地方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地方优质媒体及地方日报社“报、网、微、端、屏”资源,虽然这里重心任务在地方日报,但地方广播电视与地区广播电视都作为优质媒体,增强新闻传播力[3]。
4加强媒介融合
近几年与移动互联网对地方广播电视步步紧通,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完美结合改变了传统网络入口,便携、移动的特点更使网络与媒介的结合不可阻擋。因此当地电台、电视需要进行全媒体转变,多屏互动相结合,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深化改革,不断寻求沟通渠道,媒体形式,资源要素等的突破,培育新主流媒体。比如某省广电以地方卫视为核心,构建内容+平台+应用+终端的用户生态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真正的融合起来,从服务受众到服务用户,将内容产品转化为IP资源,将系统内的身份转化为市场主体,增强新闻通信力[4]。
5加快资本运营
在特殊管理股等政策的推动下,为了聚集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传统媒体应以资本为组带,探索新型业务模式。互联网资本可以投向传统媒体,地方广播电视的各种媒介也可以进行台网联动。
6变革话语方式与用人机制
面对互联网影响下传播格局的重大转变,地方广播电视媒介的改革必须以提升新时期的舆论引导力为落脚点,这就需要变革旧的话语方式,努力贴近受众,提升其行为认同度与情感认同度。此外,地方广播电视多为事业单位,运行效率较低且市场反应能力差,而用人体制和薪酬问题使得不平等现象加重,优秀人才大量涌向新媒体,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的用人机制。
结论
从根本上看,技术、用户、产品、服务四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以技术为基,以用户为核心,以产品和服务为导向可以促使融媒体生态体系良好运行,而贯穿其中的即互网思维。只有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真正促进媒体融合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各种媒介从而增强地方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