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梦涛
摘 要:全面而又有效的开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促进学生职业发展,以及社会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其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不言而喻。文章就在分析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开展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意义,以及侧重点的基础上,从课程建设的理念要突显“实用性”和“协同性”、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为课程总目标、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深深立足学生职业发展、课程内容设计要与专业技术联系起来、课程教学形式要有利于专业能力培养五个方面入手,最终确立起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方案。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职业需求;意义与侧重点;方案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全面推动国家各产业经济发展的重任,各学科都要本着促进学生职业发展这一目标,将课程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也要面向职业需求,努力成为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理想教育平台,满足当今社会的职业需求。为此,如何开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就自然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就立足该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希望所提出的改革方案能够为广大高职体育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发。
一、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开展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意义所在
1.理论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正在向更高品质迈进。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要培养人才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还要提高人才的身体素质。但从当前来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不丰富,所以导致课程建设很难与专业学科形成“交叉点”。为此,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则要以当今时代社会背景为依托,以社会人才的基本需求为方向,确立起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路线。在此期间,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教学的形式都要以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为根本,进而成为高职学生适应当今时代社会发展大背景的推动力和保障力,进而为高職体育课程面向职业需求,有效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2.实践意义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道路中,做到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不仅有利于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其实践意义极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局限。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就意味着高职体育课程建设的总目标不仅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单一目标为主,还要将促进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让学生能够实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的“三丰收”。其次,课程内容建设与资源开发能够打破常规。在进行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科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成为了重要的结合点,由此在课程内容建设与资源开发上也势必会呈现出“相融合”的特点,这显然与当前高职体育课程内容建设和资源开发的视角不同,实践中也势必会打破常规。最后,课程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更能体现出学生“主体性”。在以这一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进行过程中,职业需求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而置业需求的对象无疑是学生,那么课程教学工作势必会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教学的一切工作都是在服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而这恰恰是高职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所在。
二、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侧重点
1.课程改革的理念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课程建设必须有明确的理念作为支撑,这是明确课程建设方向的重要前提,课程改革同样如此,必须要有科学的改革理念作为基本前提,进而方可指引课程改革的方向始终保持正确。反观当前高职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无论是在课程目标与课程资源建设上,还是在课程内容设计与课程教学形式上,“课程”显然是主体所在,一切都是围绕课程的顺利进行、达到课程教学标准为目的,学生并没有作为课程建设的根本。为此,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中,必须颠覆原有的课程建设理念,要确立起“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并放在改革过程中的第一位。
2.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放眼学生未来发展
课程改革的目标必然会直接反映出课程建设的方向,这也说明目标的明确是课程改革至关重要的一环。从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总体情况出发,目标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这一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显然是正确的,但依然存在一定的缺失,主要体现在“职业需求”与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保持“隔离”状态,这也造成了体育课程建设过于以“体育”二字为中心,“职业发展”并没有成为课程建设的关键词。因此,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中,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要放眼学生未来发展,从而确立起课程资源与内容、课程教学开展形式的改革方案。
3.课程资源与内容要体现“体育”和“职业”双主体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现实情况来看,在课程资源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普遍存在过于循规蹈矩的情况。也就是说,课程资源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太过于依赖教学大纲,认为教学大纲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唯一中心,其他任何元素都不能掺杂其中,而这样就导致了体育课程游离于其他课程之外。为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该做到放眼当前学生职业发展大背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要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还要以“职业”二字为主体,将课程资源与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和良好的教育载体。
4.课程教学形式上要颠覆传统和突破“局限性”
从以往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来看,往往都是面对面原地讲授、原地示范、原地练习,队形和师生之间的位置存在明显的距离,这显然不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探究,也不利于学生说出自身内心的真实看法与意见,课堂教学形式的传统性和局限性极为突出。因此,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中,颠覆教学形式的传统性和突破当前存在的局限性应置于“末端”,让学生能够通过参与的过程,切实体验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元素,让学生在从事专业活动时,能够感受到体育课程教学所带来的帮助,为不断增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出应有的推动作用。
三、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方案
1.课程建设的理念要突显“实用性”和“协同性”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目的是什么,因为这是课程建设理念正确形成的关键,构建出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适应职业需求,并满足高职体育课程的总目标。毋庸置疑,该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将体育课程与学生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而并不是谁取代谁。为此,课程建设的理念必须突显“实用性”和“协调性”两个基本要素。具体而言,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明确“实用性”的真正内涵。针对该课程改革方案而言,“实用性”指的就是学生下学习课堂内容后,能够为从事的职业带来帮助,如:体能方面,上下肢灵活性与协调性方面等等,这样的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就业岗位中受益,改革的目的也由此得以呈现。其次,要确立“协调性”要做到哪些方面的协调。就该课程改革方案来看,“协调性”指的就是学生专业课程相关内容与体育课程基本内容相协调,将专业课的基本知识渗透到课程体系之中,达到及增强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又巩固学生专业技能和能力的目的,进而实现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例如:高职体育篮球必修课中融入文秘专业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训练部分,不仅能够强化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同时还在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上得到全方位培养,这些能力与素质都会确保学生在职场中受益匪浅。
2.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为课程总目标
如果说课程建设的理念是课程改革的动力源泉,那么课程改革总目标则是课程建设的总体方向。因此,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中,必须制定出明确的课程总目标,进而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整体方向,确保高职体育课程真正成为助力学生职业发展的新平台。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势必要作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而如何确立则要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深入分析和解读体育课程标准及课程大纲。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标准來看,主要任务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然而,通过高职院校办学的实质,将 “文化科学教育”这一课程目标加以分析,不难发现蕴藏着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这一根本任务。另外,通过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来看,很多内容都有着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形成的作用。因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职业发展”自然要作为课程总目标的关键词。其次,理性分析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用人需求。高职院校在大刀阔斧进行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必须进行周密的社会调查和就业市场分析,针对学生职业发展前景作出理性判断,针对行业企业人才引进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作出系统分析,最终制定出针对性极强的课程建设总目标,起到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现实作用。
3.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深深立足学生职业发展
课程资源体系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体系的建设应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因为课程资源是否丰富、是否有针对性关系到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其间,应将目光集中于“立足学生职业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这一领域,具体操作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课程硬件资源的选择与开发要考虑到能否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所谓的“硬件资源”,指的就是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等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的资源。在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改革的方案中,硬件资源的开发就是要本着既能辅助学生增强身心素质,又能帮助学生促进上下肢灵活性与协调性这一原则,将之前并不存在的硬件资源加以补充(如健身球、肘关节支架等等),进而达到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以及促进学生增强专业操作技能的目的,这显然颠覆了高职体育课程硬件资源开发的固有思想。其次,课程软件资源的开发要做到面向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强化。所谓的“软件资源”,主要指的就是教师。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方案,软件资源的开发应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发”的对象就是学生专业实训课指导教师,鼓励他们走入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参与课程设计等相关活动之中,让一些专业实操性较强的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让体育课程成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载体,由此实现最大程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4.课程内容设计要与专业技术联系起来
课程内容毋庸置疑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也要将课程内容的深化与调整放在重要位置,由此才能直观体现“以职业为导向”这一宏观方向。在内容设计方面,必须要做到基础理论、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专业技术紧密联系起来,突出课程设计以促进学生职业发展这一侧重点。在此期间,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要结合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找到与学生专业技术培训的结合点。众所周知,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中,主要包括学生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四项基本目标,每个目标都是为了学生走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够从容的应对职业需求,这显然与学生专业技术培养的根本目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同性。为此,这些相同性恰恰是体育课程基本内容与专业技术之间重要的结合点。例如:排球课程与市场营销专业相结合,由于排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而市场营销专业恰恰要求学生具备默契配合、相互协作等专业技能。为此,排球运动就可以作为课程内容设计的重要选择。另一方面,立足结合点,设计出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培养为根本,以增强学生专业技术为目标的课程内容。在找准结合点的基础上,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针对课程内容作出具体设计,设计的原则在于要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直接目标,将带动学生专业技术发展为间接目标,如健美操课程与建筑装饰专业的相结合,以健美操运动陶冶学生情操的功能,帮助学生产生设计灵感等等。这显然将体育课程设计与专业技术之间紧密联系起来,与课程改革的初衷保持高度统一。
5.课程教学形式要有利于专业能力培养
在该方案的构建中,明确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建设的目标、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课程内容的设计方案之后,接下来则是要细化到课程教学形式。因为课程教学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燃起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个性能力与技能培养效果作为直接的因素。所以,在进行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质体育课程改革中,课程教学形式要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要做到有利于专业能力培养。在这里,主要是指团队协作、个人竞争、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体操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探究性、互动性、趣味性教学的组织。针对探究性教学形式而言,主要以小组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则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互动性教学形式就是以师生共同围绕一个学习话题展开积极的交流,建立起 “学习共同体”,确保学生与教师都能围绕某一技术动作进行深入思考,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和问题思考的方式,这是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针对趣味性教学而言,教师要组织趣味问答、趣味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在参与的过程中,树立起个人或团队竞争的意识,由此达到充分培育学生竞争能力。其次,“师生互评”要切实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活动进入到尾声阶段,教师必须组织“双主体”教学总结预评价活动,不仅要针对本课所学内容,以及与专业课程存在哪些联系进行总结,还要针对学生课上学习成果和学习状态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树立起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讲出来”的空间,鼓励学生针对课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加以评价,让学生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效果讲出来,并提出自己的相关看法与建议,进而确保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能够切实做到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结论:
总而言之,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道路中,广大高职院校体与教育工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高度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课程建设的目标,但在课程内容建设、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上,依然要不断地做出调整。为此,这就需要广大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潜心研究与探索,用实践成果逐步优化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方案,进而确保高职体育课程能够成为推动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 鄭凯.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4).
[2] 许为民,钱巧鲜.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探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7,39(3).
[3] 潘广宁,金聪.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38).
[4] 覃祖宝.面向职业需求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刍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4).
[5] 董清正,淳友忠,张江龙.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J].运动精品.2019,38(01).
[6] 焦献策.以职业素质要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v.18;No.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