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露
摘 要:目前有助于解决孙绍远籍贯问题的线索主要有两条。一是孙绍远自署的谷桥,二是朱熹的“苏台孙侯”之语。一般认为谷桥不可考。但根据《湖州古桥》一书,谷桥是可以考证的,因此孙绍远的籍贯可能为湖州。
关键词:声画集;孙绍远;题画诗
题画诗对宋代诗歌、乃至古代诗歌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要认识宋代题画诗,就必然绕不开孙绍远的《声画集》。
孙绍远在《<声画集>序》末自题“淳熙丁未十月谷桥孙绍远稽仲序”。嵇璜《续文献通考》中称“孙绍远字稽仲,自署曰谷桥,爵里无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认为孙绍远生平经历难以考证:“绍远字稽仲,其自署曰谷桥,未知谷桥何地也”。清末陆心源(1834—1894)《仪顾堂续跋》竟考证谷桥即祥符县郭桥。祥符县即今开封。[1]陆心源的考证显然值得商榷。总之,孙绍远字稽仲当无疑问,但其为何地之人、有何经历,时至清末人们都语焉不详。
目前有助于解决孙绍远里籍问题的线索主要有两条。第一条就是孙绍远自署的谷桥。第二条线索来自朱熹。早在宋代朱熹这里,就已经提及孙绍远之“爵里”。朱熹有语:“苏台孙侯稽仲示予以其所为文曰《谷桥愚稿》者十巨编,曰:‘予之用力于此深矣,子其为我评之’。”[2]从“子其为我评之”的语气来看,孙绍远与朱熹的关系非同一般,彼此颇为熟悉。因此,“苏台孙侯”所含指的“爵里”信息有可信度的。苏台即姑苏台,乃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游乐之所,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所以“苏台孙侯”中的苏台应该是孙绍远的里籍。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起码有三则史料为朱熹的说法提供支撑。其一,孙绍远曾任职广南西路,当地的摩崖石刻曾有孙绍远游山赏水的记录,其中有提及孙绍远里籍。如“宋·詹仪之王寅祖等三人龙隐洞题记”中说:“淳熙十三年冬十月己亥桐庐詹仪之开封王寅祖姑苏孙绍远职事之余来游龙隐岩”。[3]其二,范成大《吴郡志》卷二十八中记录了宋端拱元年(988)至嘉定四年(1211)期间历届进士榜,其中有绍兴二年张九成榜进士孙雄飞、乾道二年萧国梁榜孙绍先。而按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4],孙雄飞为孙绍远之父,孙绍先与孙绍远均为孙雄飞之子。按此推理,孙雄飞与孙绍先当为吴郡人,孙绍远亦是吴郡之人。其三,按洪迈《夷坚志》:“淳熙十二年,孙绍远稽仲自鄱阳守除提举福建常平,将归吴中”(夷坚三志辛卷第七《舒榷货妾》)。“淳熙十二年“、“自鄱阳守除提举福建常平”非常符合史料里孙绍远彼时的官宦仕途情况(详见下文)。由此来看,“归吴中”这样的里籍信息也应当是可信的。
因此古今学人多有把孙绍远作为苏州人来看待,如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CBDB)将孙绍远的籍贯定为“宋朝-两浙西路-苏州-长洲”,今人还有认为为平江府长洲(苏州)[5]、吴县(今江苏苏州)[6]、姑苏[7]。这些观点可能都来源于朱熹。考虑到地域名称和区域范围的历史演变的复杂性,此三种说法尽管地名不同,但实质无甚差异。
然而,上述推论仍然有多处漏洞。其一,这一点也是最大的疑问,即为何范成大《吴郡志》没有记录孙绍远?《吴郡志》记宋端拱元年(988)至嘉定四年(1211)期间历届进士榜,其中有绍兴二年张九成榜进士孙雄飞,乾道二年萧国梁榜进士孙绍先,但这历届榜上名单中并未发现孙绍远。其二,由上述疑问自然就出现下述问题了。不知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从何文献发现孙雄飞与孙绍远为父子关系,但范成大《吴郡志》(卷二十八)所记,乾道二年萧国梁榜的进士有薛甫、孙绍先、胡長卿、周建、俞允成,其中孙绍先后有小字备注“雄飞子”,即孙雄飞之子。而按孔凡礼辑撰《宋诗纪事续补》,孙绍远为乾道二年进士。[8]是《吴郡志》漏录孙绍远了吗?还是孙绍远不是苏州人?还是孙雄飞与孙绍远的父子关系有误?《吴郡志》与《宋诗纪事续补》二者的说法是相互矛盾吗?其三,朱熹的所说的苏台一种既有明确涵义但又可以灵活理解概念。說其涵义明确,是因为苏台是一处处所、一个地区的称呼。说其理解灵活,是因为苏台也可以用来泛指范围更广泛的区域,正如北京可用来代称中国一样。
总之,尽管朱熹称“苏台孙侯”,但范成大的《吴郡志》录了历届吴郡进士却,却没有孙绍远,这种巨大的偏差不能不令人产生深深的疑惑。恐怕还需要进一步详察宋代历届进士的详细名单和各种地方志,这只有留待以后完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条线索——孙绍远自署之谷桥——不仅不能被完全忽视,而且也并非完全不可考辩。南宋医家陈衍(约公元1190—1257年)在绍定年间(1228—1233)著《宝庆本草折衷》,其中曾记录孙绍远的医书《大行方》:“绍熙中东南漕使孙绍远、字稽仲,谷桥人,著此方”。陈衍与孙绍远生活年代相去不远,其记录是值得信任的。只是陈衍也没有说明谷桥为何处。
根据今人朱惠勇《湖州古桥》记录,清代有两首题名为《谷桥晚步诗》的诗篇,一为邵澍所作,一为蔡思铨所作。编者给邵澍的《谷桥晚步诗》加了一条注释:“谷桥在德清县武康上柏淡岭附近,宋庆元四年(1198)邑人孙运使建。”[9]这两首诗及一条注释提供了许多令人振奋的信息:
第一、尽管《谷桥晚步诗》所写的“谷桥”是指桥梁,但查《湖州府志》与《武康县志》,谷桥同时也是指诗中“谷桥”所在之地。[10]也就是说,谷桥既是桥名,同时也是地名。
第二、德清县武康谷桥建于庆元四年(1198),结合上一条结论,推测德清县武康谷桥作为地名早在宋代业已存在也就自然符合逻辑了。
第三、谷桥是庆元四年由邑人孙运使所建。邑人即乡人,也就是说谷桥人孙运使修建了谷桥。这个孙运使会不会是孙绍远呢?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理由有三:其一,庆元四年(1198)与声画集编纂的年份1187年仅相隔11年。其二,运使是宋代官职转运使的简称。也就是说,孙运使很可能不是某人姓孙名运使,而是姓孙且担任运使的一位官吏。其三,如前陈衍所述,孙绍远曾担任东南漕使一职。宋代傅察《忠肃集》中曾提及“河北路转运副使孙绍远”。漕使在宋代是转运使和转运副使的别称[11],转运使可简称转运或运使,转运副使可简称运副。虽然宋史中被称为孙运使的有多人,但孙绍远与孙运使的关联如此密切,我们不能排除孙运使是孙绍远。
第四、在当代行政区划中,德清县属于湖州市[12],湖州与苏州环太湖毗连。德清县武康镇上柏村至苏州不过百余公里而已。那么朱熹的“苏台孙侯”是否为朱熹某种无意混淆呢?
第五、即便朱熹没有混淆,“苏台孙侯”这种“地名+官职”的称呼格式难道不也可能是孙绍远在苏州任职?抑或出生于他地而后在苏州居住?“苏台孙侯”与“邑人孙运使”,哪种称呼更能解密里籍?我们认为应该是后者。因此,以“苏台孙侯”来断定孙绍远里籍恐怕还需要补充材料深入论证。
综上所述,我们的推论当然因材料匮乏而难免有存疑之处,但朱熹的“苏台孙侯”这一同样缺乏确凿材料支撑的線索未必就无懈可击。所以,我们不妨将今湖州市德清县武康谷桥视为孙绍远的里籍,在苏州之外另提出一种假说来供学界参考,以期为寻找孙绍远里籍提供更宽广的视野。
参考文献
[1] 刘永之,耿瑞玲著. 河南地方志提要 上[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12. 第135页。
[2] 朱熹《孙稽仲文集序》,见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2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680页。
[3] 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桂林石刻(上册),第206页。
[4] 该数据库系统由宾州大学已故教授Robert Hartwell(1932–1996)为研究宋代士大夫的阶级构成而设计,现由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及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三方共同建设。点下面网址可查询相关人物:http://db1.ihp.sinica.edu.tw/cbdbc/cbdbkm?@9^1970350581^20^^^@@62342255
[5] 陈国代著,朱子学关涉人物裒辑 拱辰集 下册,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05,第490页
[6] 曾枣庄,吴洪泽著,宋代文学编年史(三),凤凰出版社,2010.04,第1871页。傅怡静博士论文《宋代题画诗集与宣和画谱》亦持次说(北京师范大学.2008.上编,第一章第一节.)
[7] 孔凡礼辑撰. 宋诗纪事续补[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05.第566页。
[8] 孔凡礼辑撰. 宋诗纪事续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第566页。
[9] 朱惠勇著,湖州古桥,昆仑出版社,2003.12,第240-241页。该书第192页亦有关于谷桥的简短叙述。
[10] 如《清道光武康县志》有云:“湘溪之源,一发于界岭,经黄纸村、鹭鸶亭、茶埠头,至于谷桥;一发于长山坞,至于谷桥,与界岭水合;一发于关山坞,一发于淡岭,合,经岭梅畈,过庙山桥,分三分之二至谷桥,与界岭、长山坞之水合,出上柏镇之望仙桥,为中溪。”见(清)疏筤修;(清)陈殿阶,吴敬義纂;欧阳习庸点注,浙北历史与文化 清道光武康县志 点注本,三秦出版社,2003.11,第80页。
[11] 龚延明著,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7,第741页
[12] 宋代以前湖州的历史沿革情况如下: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吴兴郡,治乌程县(今湖州市)。隋仁寿二年(602)改为湖州,唐天宝元年(742)又改称吴兴郡,南宋宝庆元年(1226)改为安吉州。故此当地人氏可称为吴兴人、湖州人或安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