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与研究

2019-09-10 05:31虞红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1期
关键词:意识科学老师

虞红梅

摘  要: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本文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科学教学;问题意识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课程。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课程的设计思路也体现了探究的特点,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但有一些基本要素,其中之一是提出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科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多,考试任务重,教师的观念没有及时更新,大多数时候教师往往占据课堂中的主体,老师多讲少问,即便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也只是一些浅显的知识,很少可以真正进入到思考中。这样学生就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且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被同学取笑,宁愿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敢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或看法。在课堂上完全是被动学习,只是纯粹的听教师的讲课,把自己当做知识的接收机,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所以,科学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和谐环境,鼓励提出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老师应该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利的环境。因此,教师的认可是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并要以赞许的态度和学生交流。学生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时,教师不能马上打断学生的发言,要尊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最后再根据学生的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解答。另外,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质量,是否偏离了课堂内容,都是自主意识觉醒的标志,应当得到教师的尊重。特别要表扬那些有独到见解、创新思维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因为情不自禁地发出的见解往往是智慧火花的闪现,也是学生思维一直跟老师同步的表现,值得表扬、鼓励。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疑,勇敢地提出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使学习真正的发生。例如,我班里有位同学,刚接班时,上课经常提问,由于有些问题不是很有针对性,甚至有时提出的问题老师刚刚解释完毕,因此同学经常会取笑他,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是这样跟大家说的:“首先,老师佩服他在课堂上大胆提问的勇气,其次,我认为大家应该感谢他,因为他提出的问题也是班里部分同学的问题,所以,今后不论谁提出问题,都要带着感恩的心认真倾听”。这位男生一直保持着提问的习惯,而且问题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有大幅上升。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主动提问

“科学始于问题,问题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情境”。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地使用情景教学法,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从实际出发,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科学。另外,还可以借助实验进行教学,还原生活中的案例,提高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上“酸和碱的反应”一节内容时,老师先给出一则新闻:一辆运载浓硫酸的槽罐车与一辆客车碰撞后,侧翻到农田之中,罐内硫酸大量泄漏流向田间水沟。当地政府立即与石灰厂联系,调运数吨熟石灰,以尽可能降低危险程度。

师: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呢?

学生:为什么用熟石灰可以降低浓硫酸泄露造成的危害呢?有没有别的物质也可以呢?至此,教师再开始上新课。整节课,学生都能带着疑惑去学习,始终保持学习积极的态度,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当然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真正的学习发生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自然有一肚子的问题要解决。如在学习气体的压强和流速之间的关系,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每人带一个乒乓球,我准备三角漏斗,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让乒乓球在漏斗中不会掉下来。比赛中,有的学生一次也没有成功,有的学生成功了,活动结束,学生的各种问题自然而出,生1:为什么球不会掉下来?生2:某同学是如何做到不让球掉下来的?课堂氛围真正地活跃起来了:气体的压强和流速之间的关系问题迎刃而解。

三、创设多种方法,培养提问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完新知识或讲完一道题后问学生,明白了吗,还有问题吗。其实学生没有问题的原因是不知道该怎么问,我也曾问过学生,有的说不知道从何问起,有的说想问的问题不知如何表达,因此教师还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我们可以这样做。组织小组讨论共同体出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各自提出问题,相互协作,一起筛选共同确立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由于学生对学习课题的关注点与教科书并不完全一致,加上对问题的表述能力有限,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通常具有发散、无序、模糊等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做适当释义和改述,如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一节教学时,教师引出新课后问:关于呼吸和呼吸作用,大家想了解哪些问题呢?经过讨论纷纷提出问题。生1: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不同?生2:呼吸是怎样进行的?生3:呼出气和吸入气有何不同?生4:人为什么要呼吸?  ……

面对这些问题,有些事比较明确的,如“呼出气和吸入气有何不同?”有些事笼统的,指向性不够的,有些学生会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如问题“呼吸是怎样进行的”,那么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要表达的意思是“呼吸是怎样实现的?人体有哪些系统或器官参与这一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提出的问题更加清晰。如问题“人为什么要呼吸”可以改述为“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什么?”帮助学生改述问题,而不是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教师另行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不但体现了对学生问题的关注,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和对概念的辨析能力。

四、创设评价机制,强化问题意识

学生渴望成功,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学生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也要予以肯定學生主动的思考问题,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做的,只要学生在上课提出问题,都及时表扬,并请其他同学来挑战回答,遇到有些同学提出好的问题,我常常会用“你提的问题真好”“你的问题正是我想问大家的”。有时候,讲完一个知识点或一道题,我会直接说:“接下来,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某老师,你来说说我的问题吧”,学生回答的正确,就用“就今天的表现你已经是一个老师了”,对学生大加赞扬。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作业进行评价,有时候可以挑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在该题的最后在提出一到两个问题,然后将所有的问题汇总,再请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说出分类的依据,或者,请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价、释义、改述。最后老师做些补充,一起评出较好的问题,做成班级作业发给大家做。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有时候也会发点小奖品,有的表现特别好的,在期末考试总评时,适当加分。其实,把学生的问题编成作业,已经是最大的鼓励了,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

通过有意识的实践后,我发现我班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学生为了提出一个有创新的问题,会自觉地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有的甚至对书本中的答案、老师讲课的内容提出质疑,学生的科学精神得到了培养,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认识科学的本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学生的问题来源于何处,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建立在他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当他接触到的知识与他头脑中原有的经验发生冲突矛盾时,他的问题自然就出来了。因此,不能为了培养问题意识而忽略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习惯,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准确把握,了然于胸,才能提出真正有质量的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甚至在不断地解决旧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深层次的问题,形成“问题串”,将思维活动引向更高级的层次,促进学生形成更高级的思维。

参考文献

[1]  刘洁.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郑青岳.科学教育讲演录[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意识科学老师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