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闪出最后一道亮光

2019-09-10 07:22蒋玉军赵遐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底蕴主旨文章

蒋玉军 赵遐

优秀作文的结尾大都不拘一格,因为好的文章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其实,“画龙”既毕,“点睛”尤为重要。作文的结尾犹如“撞钟”,其声是否嘹亮,是否震撼,是否令人咀嚼回味,是否余音绕梁,只在于收尾之艺术与技巧。下面结合一些优秀作文之结尾,来窥探优秀作文的结尾艺术。

一、戛然而止,表现余味无穷之魅力

这种结尾方法的要义是:作文收尾时,不写对文章所叙事件的评论或抒情,结尾自然简洁,干净利落。如果写的是议论文,对观点进行剖析和推理后,阐述议论的事理已经说清,文章就可戛然而止,不另外再写结束的话,意完语完,不结为结,绝不拖泥带水,显得意味深长,含蓄蕴藉,发人深思。这种结尾往往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给人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

请看作文《一点进步,一种人生》的结尾选段:

如今,我走在了妈妈曾经走过的路上,只求问心无愧和争取进步,或许我的进步十分微小,使我赶不上我想要搭乘的那辆列车。不过,后面其实还有很多辆车在等着我,因为我一直在努力进步,就像小树一直在努力成长,去成就一片繁茂;就像水滴一直在努力汇成一曲江河,奔向梦想的远方。

一点进步,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结尾那句“一点进步,一种不一样的人生”,简洁果断,用冷静的口吻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气氛,吸引读者。

再请看作文《修钟》的结尾:

“王老师怎么不说话?也和我们几个门外汉分享一下高见呀!”几位同事调侃道。“此钟虽美,但多为静止之物,装饰的堆砌在你们看来是盛美之处,我倒觉得此处可以作文章。”“大家都是干这行的,修复文物的工作能做到复原便可,你何必自增烦恼啊!”老王摇摇头反驳道:“人人赞此物华美,我不必再说。但你们眼中的完美之处我还真有话可说!”说罢,老王拆了钟表的上盘,用铁丝将装饰品和钟内的传统系统一一连接起来;将银箔尾端捻做银丝扣于动轴之上;再取银丝上连纺车、风车。合上上盘后,老王欣慰一笑,原本沉寂之物此时动了起来!转鸭,吠犬,还有那潺潺的流水:真如大型表演,运转精准,具体而微。在场的各位连声叫好,老王看着门槛边的小花猫,轻轻地笑了,徒弟们求老王传授经验,老王从容道:“你们啊,只会做千篇一律的工作;别人的溢美之处你何必多言?众人无话之处或许你有话可说,此时大做文章岂不快哉?”于老王而言,文物修复仍有可创新之处,工匠必有慧眼识得旁人忽视之处。

老王骑车下班,又锁上了西三所的红门。一句秦腔传来:“红门里的故事多……”

戛然而止的行文,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悬念与振聋发聩的思索空间,让文章散发出了深刻的情理之光,构思新颖别致。本文通过老王修钟的故事,突出了人物的鲜明个性,彰显了工匠的创新意识,特别是情趣生动的细节,如结尾处的秦腔,余味悠长。

二、卒章显志,呈现画龙点睛之美丽

这种结尾方式的要义是:在全文结束的时候,在文章的最后一节,言简意赅地点明本文的中心思想,或议论,或抒情,或夹叙夹议;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睛式”。使用时,一般都要照应开头,突出主旨,结尾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

请看作文《言自心文成人》的结尾:

文与人品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人与文的趋向完满。性格与人品并非瞬时性组构的,复杂的内在诚然与文章之内涵时而不对应。但必须承认一点: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真正值得被亲手写下的文章不需要虚与委蛇般奉承,即便如此,也只表现出其为人的假意逢迎,也不失为显现人品的一种方式。由此也可见文与人的一致性。

文至清,人至明。“文如其人”既是必然,又为清正之人的终生追求。

作者采用哲理式议论的方式,让原本有些陈旧的题材闪现出诱人的光彩。文章从“文章”和“做人”的辩证关系写起,科学而辩证地阐述了做人和做文的内涵,特别是最后一节言简意赅地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文至清,人至明”,巧妙而有力,这就是卒章显志的力量。

三、文采飞扬,彰显绚丽夺目之神采

这种结尾方法的要义是:作文在收尾时,作者运用各种修饰语言的方法,特别是运用名言、警句、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它往往可以运用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神奇效果。如果一篇文章结尾的语言生涩、呆板,面目可憎,而拒人于千里之外,就会让人产生厌倦而欲早早弃之的情绪。相反,如果我们在结尾能展示自己出众的文学素养,巧妙地点缀佳句名言,就可以把已经有些疲倦的读者带入一种非常美妙、充满浓情的世界,从而使自己的文章不同凡响,以至于出类拔萃。

请看作文《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结尾部分:

有些话,别人也说过,我便不必再附庸风雅;只有别人无话可说时,才是我的主场,我的黄金时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不正是这样的人吗?面对一个妓女,他不似别人一样心怀芥蒂,以别样目光看她,而是在目盲情况下口述了百万字巨著《柳如是别传》。这是个性与创新,也是对人性的敬重。同样,韩干,那个画马的宫廷画师,亲身入马厩,与马儿共同生活,不听从老师的劝诫,才成就了《照夜白》。韩干的马,大多腰体肥圆,怒目圆睁,没了以往画师的瘦马,病不啦唧的。鲁迅先生的话犹在身边萦绕,“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了,只有于杂草丛生处辟蹊径,才能避免在他人的康庄大道上流于平庸,才能成为为人记住的开路人,才能成为有个性的个体,才能成为马远、夏圭、陈寅恪和韩干……只愿在不断流淌的长河中,尽管洪流碾过,巨山平偃而下,我却依旧能听到“我言秋日胜春朝”,抑或更响亮、更不同于他人的啼鸣。

本文的作者非常智慧,他形象地运用了引用、拟人、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可读性;结尾部分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又杂有散句,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处处闪烁着斐然的文采,给人以很强的审美愉悦与感受。

四、余音袅袅,体现升华主旨之目标

这种结尾方法的要义是:在文章的结尾,巧妙自然地来一段景物描写,这段描写应是自然的生发,不能人为式的硬贴,通过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来有力地烘托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起到深化主旨、总结全文、引申启思之多重作用。這种结尾法一般适用于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从全局考虑,要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切忌离题万里,故弄玄虚。另外,环境描写的内容不宜过多,结题要快,形式要巧。

请看作文《文化行囊》的结尾:

传统教育中《颜氏家书》更是以“令熟读经史子集”为教育目标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我们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或者说文化成为自我的内在。而这种巨大的影响,是夏怀骂虫、玩物成痴的王世襄的率性人生,是沈从文念念不忘的凤凰古镇,是莫言传奇魔幻的山东高密乡。今生今世,定时和骨子里的文化白首相依,不离不弃。而罗素感慨“参差百态是幸福本源。”那就和鲜活的文化一起,幸福到老,行囊永恒。

文章围绕“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写出了文化对自己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文章有大量的历史底蕴、名著底蕴、饮食底蕴、民俗底蕴、名言底蕴等,共同组成了文化方阵,再加上结尾句“那就和鲜活的文化一起,幸福到老,行囊永恒”,余音袅袅,体现了升华本文主旨之目标,语言优美,文采飞扬。

猜你喜欢
底蕴主旨文章
小草
主旨大意题
倍er高级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走进文化遗存 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古城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办手抄报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