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一丹
米切尔·哈克耐尔博士是德国CDS公司总经理,每年他都要亲率几十人的团队来杭州一趟。十年来,他的目的地都是同一个——杭州城西的古荡农贸市场。
对于米切尔,古荡农贸市场总经理金长已是相当熟悉。原来,CDS公司是欧洲知名肉质加工企业,米切尔每年来古荡都能看到农贸市场的新变化、新气象。这个吸引了米切尔连番点赞的农贸市场,究竟有何魅力?
菜场中的“非主流”
踏入古荡农贸市场的第一感受,已经颠覆了我们过去对菜场的认识和感受——
水产区地面清爽,没有一滴污水!再仔细一看,地砖有几分眼熟?没错,这是肯德基同款防滑地砖。
虽然位于地下一层,但LED灯的照射让光线充足,竹木面顶复古大气,以蓝色为主色调的铺位,与水产的主题相匹配,玻璃围栏是防止溅水的“秘密设置”。
地上一层的蔬果区,铺位换上了明黄色的新装,据说饱满的色调更符合“马大嫂”们的审美取向。蔬果缤纷各异,码放整齐,走廊上方的灯箱内,一幅幅明丽的田园风景和杭州风光图,给消费者们带来愉悦的购物心情。
没有怪味,没有喧哗!肉类区的传统包厢式设计被打通,生鲜射灯让每一块肉都无比新鲜;干货铺子的木质酱料架,最适合拍照,一柜子的人间烟火被妥妥地安放起来。
除了颜值一流,古荡农贸市场深藏功与名的,还有网络智慧支付、商品二维码溯源、大数据实时呈现、食品安全检测等现代化操作。
更让人大开眼界的是,这里还有一支“菜场舞娘”队伍。别看卖菜的这位大姐、那位小妹,平时只是穿着统一的绿色防水服,带着可爱的围裙,笑脸相迎,中午时间一到,她们就齐齐在菜场中间的过道蹦哒起来,个个都是“舞林高手”!
如此“非主流”的菜场,不但老百姓爱逛,连明星都爱逛!汤唯、唐嫣、夏雨都在这儿买过菜。
而这一切的“设计师”,正是古荡农贸市场的“当家人”金长。
“农加超”成功逆袭
时间倒回2003年,金长受命接手古荡农贸市场。当时,杭州市政府正着手对农贸市场进行“农改超”,但阻力很大。因为老百姓不买账。
农贸市场虽是“下里巴人”,但比起“阳春白雪”的超市,有着许多优势——价格便宜,买完就走,不用排队;农副产品更加新鲜、品种齐全;还可以货比三家、讨价还价,享受消费乐趣。在超市,消费者面对的是冷冰冰的“物”,而农贸市场里迎来送往,充满了生活的市井气息。
“‘农改超’的思路不行,我提出了‘农加超’,让农贸市场超市化运作、超市化管理。”金长这个大胆的想法,后来给杭州的农贸市场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什么是“农加超”?“农贸市场向超市学,环境整洁、商品摆放整齐、经营户统一着装、计量器具统一规范,这些超市有的,农贸市场一样能做到。”
于是,金长亲自操刀,对古荡农贸市场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食品安全,建立商品准入、索证索票、清退销毁等一系列制度,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健康。早在2004年年初,金长就要求市场内商户全部使用可降解环保袋,同时呼吁消费者少用甚至不用塑料袋,这比杭州实施“限塑令”早了4年。
菜场亦是“江湖”,经营户的素质参差不齐,统一管理不容易,这也难不倒金长。他找经营户一个个地谈,了解他们的想法。一手抓素质培训,一手抓组织建设,没几年,工会、妇联、党支部全部建立了起来,一个小小的菜场比企业还正规。
菜场文化代言人
2005年,金长接过了杭州市旅委授予的“最佳国际旅游资源访问点”金字招牌,当时很多人不相信,菜场还能成为旅游点?
几年下来,古荡农贸市场真的成功“逆袭”了一一接待过厄瓜多尔前总统、芬兰前总理、联合国的官员和几十个国家的外宾团队,外媒采访是小CASE。金长自诩为“菜场外交官”,不但成了老外的好朋友,更成了杭州菜场文化的代言人。
去年,市旅委开展了“我在杭州学手艺”活动,邀请外籍人士免费学习杭州技艺,体验杭州生活。古荡农贸市场作为“十大外国人喜爱的访问点”之一,金长也收了2名国际学徒——来自俄罗斯的小伙子康德和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大姑娘陈慧英。
刚开始,两位学徒的内心好奇而忐忑的——在西泠印社、王星记扇能体验到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在菜场能体验什么?
这一天,金长教会了两名徒弟三门手艺——第一步,穿上工作服,带上工作编号,进行现场管理,检查市场规范情况及食品安全溯源;第二步,学习如何对农产品进行检测;第三步,学习如何做一名商户,有礼有节地把菜卖出去。
从管理人员变成食品安全检测员,再变成经营户,满满的“干货”让两位留学生年轻人真正走了心。康德激动地说:“今天是我在中国非常有意义的一天,这辈子都会铭记于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賓想看的就是中国老百姓生活最真实的一面。农贸市场最接地气,外国人走进这里,不但可以了解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餐桌文化,还能了解中国人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金长说。
国内外的粉丝越来越多,金长忙得几乎没有休息天。他的梦想还在继续,要让这个充满人间烟火的小小菜场,成为韵味杭州最接地气的对外交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