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逐年提高。地方院校要想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必须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本文通过分析C学院人才引进情况,进而针对地方院校在人才引进渠道、待遇及引进后的考核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逐年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近年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但在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健全人才引进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分析C学院引进人才的数据情况,来分析地方院校在人才引进时,需要根据自身的特殊性,以应聘人才是否适应学校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因素,从而带动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意义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学术型、研究型大学有所区别,这一类院校是适应学校所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以C学院的为例,其办学宗旨便是“因地而设,受地支持,为地服务”。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认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当地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培养各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所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教学理念、科研水平以及产学研定位决定了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特点。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性
1.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以给地方院校补充新鲜血液,在教师队伍中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与氛围
对地方院校而言,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前景与综合影响力。源源不断地给学校师资队伍补充新的人才,可以活跃学术气氛,并在教师队中,促进人才之间的良性竞争与互动。
2.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以不断提升地方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势头突飞猛进,但是也显现了一些问题,如学校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结构偏于单一、学科带头人偏少、科研实力偏弱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地方院校的办学质量和为地方服务的能力.也削弱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地方院校要肩负起“为地服务”的使命,必须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创新学校人才引进机制。
三、C学院人才引进情况分析
(一)2017年C学院人才引进总体情况
C学院创建于1978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综合性较强的多科性地方普通本科院校。
2017年,C学院共引进博士层次人才70人,涉及校内10个二级学院,见表1。
1.按二级学院分布情况统计
由表1可见,2017年C学院各二级单位博士层次人才引进数量分布并不均衡,按照人才引进数由高到低排序,10个二级学院可划分为3组:由教育与人文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组成第一小组,该小组学院全年引进博士数均超过10人,全年引进博士人数占全校总引进入数的52.9%;第二小组由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与化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组成,该组学院全年引进博士数均不小于5人,全年引进博士人数占全校总数的32.9%;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成第3小组,该组学院全年引进人数均未超过5人,全年引进入数只占全校总数的14.2%。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C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着各二级学院之间引进入数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2.按引进人员学缘结構统计
根据C学院引进博士获得最高学历的院校属性,将引进人才学缘结构分成5类:“985”高校毕业博士、“211”高校毕业博士、中科院大学毕业博士、海归博士以及其他院校毕业博士,见图1。
(二)C学院人才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C学院在引进人才过程中,各二级学院显现出不平衡性
C学院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各二级用人单位的引入数量与质量均显现出不平衡性。例如,一些二级学院引进博士的数量不少,但引进人员的学科方向比较分散,将来很难在学院的优势学科建设发展上形成合力。个别学院的紧缺专业由于国内专业博士点少,毕业生数量供少于求,很难招聘到学科专业对口人才。因此,C学院在引进人才过程中,学科倾斜明显,各二级学院在引进人才数量与质量上均显现出不平衡性。
2.C学院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没有根据自身学科建设特点制定合理的引进计划
C学院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没有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特点制定中长期合理的引进人才规划。个别二级用人单位对于人才引进的理解比较片面,学校人事部门过于注重当年度的人才引进数量,缺乏对于未来几年拟招聘高层次人才的联系与储备。一些二级学院虽然年度引进人才数量不少,但是引进人才学科专业方向比较分散,引进人才在科研上很难形成合力,组建学科团队。
3.C学院对于已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
目前,C学院对于已引进人员的考核以科研成果产出以及日常教学考核为主。虽然考核涉及多个方面,多个指标,但是没有做到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及人才个性特点的制定专项人才考核机制。因此,无法保证已引进高层次人才考核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四、由C学院人才引进情况得出的几点建议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应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规划,实现学校人才引进的可持续发展
由C学院的人才引进情况可以看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学校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近期人才引进计划,提高学校人才引进的效率,并保证引进人才的学科专业方向与学院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相一致;另一方面,地方院校也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学科发展特点,从学校发展大局出发,依托学校重点学科与优势平台,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长期人才引进规划。对于校内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由于发展阶段、学科专业与平台建设阶段、专业紧缺度等因素,在充分调研各学科专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引进计划与考核指标,实现学校人才引进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应做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激励机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校规模、财政实力、学科平台软硬件条件及影响力上都无法与省级、国家重点院校相比,在和这些院校竞争时,对人才没有足够的优势吸引力。而很多地方高校使出“洪荒之力”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由于学校缺乏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导致一部分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感不强,甚至造成部分青年教师的离职现象。所以,地方院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人才引进数量指标,要做到“引”与“育”相结合,引导相关学科专业方向的老师组建团队、形成合力,遵循“资源共享”的原则,实现学校优势学科平台与引进人才个人的共同发展。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应该进一步优化引进人才的学缘结构
由C学院引进博士学缘结构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引进时,也引进了一定比例的海归人才。不可否认,海归人才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国际化的科研素质是国内同类人才所欠缺的。但伴随着近年来中国科研环境的改善与全面提升,在某些领域,比如化学等学科,国内已经达到或者超越世界水平的前提下,学校引进人才应该以能否满足学校教学、学科平台等各方面的发展作为主要因素,而不仅因为人才的“海归”标签,而盲目引进。
五、结语
拥有一支年轻化、高素质的人才隊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地方高校应该在总结以往人才引进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策略,不断优化人才引进的路径,使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良性发展,进而提高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佳男.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2]赵春喜.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11):91-93.
[3]孙淑鸿.石蕾.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及研究对策[J].现代商业,2016(6);64-65.
[4]刘洋.岳云鹏.张巧月.王学嘉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9(17):95-97.
作者简介:
翁捷,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