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协河南中心助力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

2019-09-10 07:22:44孙健吴琼荆子蕴白莹
河南科技 2019年36期
关键词:河南省专利知识产权

孙健 吴琼 荆子蕴 白莹

前 言

河南作为我国中部省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河南省科技厅和河南省知识产权部门的鼓励下,河南省高校开始逐渐认识到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分别出台一系列措施,在专利申报、管理、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但由于起步较晚,存在着基础较为薄弱,相关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大河南高校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要强化河南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加速河南省高校自主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知识产权发达国家利用审查资源促进

高校专利事业发展调研

美国专利商标局通过建设卫星局向中小企业和大学提供延伸服务。为了在创新核心源头人群——大学教师和学生中培育知识产权意识,卫星局定期到高校进行知识产权培训并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此外,部分卫星局还尝试将当地高校的技术专家和研究者引入审查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中以提高审查员的技术素养;部分卫星局还直接参与到当地高校的科研活动中,为科研活动提供专利技术信息检索等服务,避免重复研发,提高研发效率[1]。除了设置卫星局提供外部延伸服务,美国专利商标局还和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制定了联合培训计划,该计划通过对专利审查员、创新者和科学家进行联合培训,以整体提高美国专利从业者的职业素养[2]。

日本的大学除了承担教育和研究的任务外,同时法律还明文规定其需要承担对社会贡献的职责。为了促进技术革新,日本大学期望着力推进产、学以及政府之间的合作,力求将大学中的研究成果产业化,并能够将产业界的需求反馈给大学,以便相应的大学根据这些需求开展研究。有鉴于此,日本特许厅对高校发明的创造到应用进行全流程服务,其措施主要有:在发明的创造阶段,面向大学研究者开展知识产权方面的研讨会、配发知识产权教科书、提供专利信息等。在获得权利阶段,派遣大学知识产权顾问,帮助大学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给予大学申请专利注册费和审查请求费的减免措施,对与大学关联的申请给予加快审查;指定大学等为《专利法》第30条规定的学术团体,使得在大学举办的科技会议上的研究发表内容也將与学会发表一样属于丧失新颖性的例外情况。在专利利用方面,建立高校专利数据库,在向高校、投行提供优质专利情报;设置专利流通顾问,专利流通顾问基于与企业或大学的交流,发掘企业技术需求相匹配的高校专利,并对专利技术转移进行支持 。

在韩国为了促进高校专利事业的发展,韩国专利局联合韩国国家工程院每年举办“校园专利战略竞赛”。在竞赛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学术导师的帮助下,为企业准备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企业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并给选中的方案提供奖金。这一活动将实用而有创意的想法提供给企业,实现了学以致用。韩国专利局对其中的优秀作品的知识产权申请和商业化转化给予扶持和帮助 。

上述梳理出的一些知识产权发达国家利用审查资源促进高校专利事业发展的概况,对于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要求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参与、自主建设、试点探索”的原则,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由高校作为建设主体,整合政府、高校、企业、服务机构、金融资本等多方资源,并探索政策创新,切实促进高校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和转移转化。

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建立校内高价值专利筛选培育机制,并建立高校高价值专利信息库;为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等提供高价值专利挖掘培育与战略布局、知识产权创造和创新创业辅导、知识产权事务咨询、宣传培训等服务;整合高校的内部资源,将其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竞争前技术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引导战略产业的原始创新和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所形成的成果,尽快形成知识产权。

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健全完善高校职务知识产权权属划分及审核管理、权利维持等配套制度,实施高校知识产权数据统计、集中管理、分类管理、质量管控、风险防范等,建立高校知识产权统一管理机制。

在知识产权转化方面,健全完善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收益分配和奖励激励机制、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服务费用补贴制度等,开展高校与地方政府部门战略合作、高校与企业对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与资本对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孵化、企业孵化等活动,促进高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强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校加强与专业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吸引企业、服务机构创新创业人才兼职从事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培养技术转移管理人员、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等人才,完善中心运行人才队伍建设。

部分高校知识产权发展现状还不能满足

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的要求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河南省根据地方经济状况和产业特点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在此背景下,河南省高校的知识产权意识日益得到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推动地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部分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还不能满足河南省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的要求。

知识产权创造方面

专利信息的利用不足。专利信息是一种高度标准化的技术法律信息,通过对技术信息的分类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技术的演变规律和分类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对专利信息的作用认识度不够,忽视了对专利信息的分析研究,存在闭门造车的情况,不仅造成了重复研究开发和技术资源的浪费,更存在侵权的风险。

部分高校的专利撰写质量不高。技术价值和技术价格之间的转化是通过专利实现的。好的技术要实现好的市场价格必须有好的专利作为保障。但是好的技术并不等同于好的专利。好的专利既要保护发明创造,又要防止过分披露技术秘密;既要保障技术方案的排他实施,又要防止竞争对手的选择发明和规避设计。高校由于自身体制和人员能力限制,在专利撰写过程中难以实现统筹考虑,通篇布局,更不懂对权利要求书精心设计,分出层次,环环相扣,可攻可守的同时,还要让说明书对权利要求形成充分支持[5]。

知识产权管理方面

河南省各高校专利工作发展水平极不平衡,高校间专利申请量差异明显[6]。部分高校专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现有的专利管理制度与业绩考评体系、科研和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脱节,目前业绩考评体系、科研和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对专利成果的认可度和评价比重不高[7]。

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水平不高。知识产权的产生和转化,必须依靠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体系,但是现有的高校专利管理与服务体系不能满足省内高校的需求,反而损害了科研人员知识产权的创造热情。

知识产权转化方面

部分高校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技术价值和技术价格相匹配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由于自身体制和人员能力限制,难以对研究成果开展知识产权评估,无法制定出合理的技术价格。因此,必须对高校所有知识产权,特别是重大专利技术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估,以做到心中有数,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

知识产权人员培养有待加强。专利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被法律化的技术文献,它不仅涉及技术知识更涉及法律内容,专利运营在一定程度说是一种专利贸易,因此专利管理人才是一种技术、法律和贸易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河南高校中从事知识产权事务管理的人员数量及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在专利代理、专利分析评价、专利金融、专利保险、专利交易方面的实际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懂技术、懂法律、懂贸易的高思想素质和高业务水平的专利管理队伍。

审协河南中心助力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的服务内容和措施

针对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与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要求之间的差距,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简称“审协河南中心”)的知识产权服务可着重围绕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管理和知识产权转化以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来开展。

知识产权创造方面

第一,助力提高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实质上就是科研活动的质量和科研创新的高度。研究机构在科研项目立项前,一个必要的环节就是研究现状调查,以了解技术发展状况,寻找研究空白点。除了常规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包含最新技术的专利文献也是提供现有技术的重要来源。因此,利用审协河南中心在专利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提供全面、高效、及时的专利技术信息服务,从创新源头上提高质量。

第二,对高校进行研发引导和侵权预警。对高校而言,科研项目立项前,进行研发引导,通过研发方向、行业发展脉络、专利布局等方面分析,为高校确定研发方向、为寻找技术创新入口提供参考信息,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发起点。在研发过程中,通过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潜在专利壁垒等方面的分析,协助研究机构适时调整技术方案。

第三,助力高校高价值专利筛选、挖掘培育与战略布局。高价值专利筛选培育,利用审协河南中心在专利分析方面的优势,对涉及地方产业关键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发项目进行分析,获取有实施价值、商业潜力大,能形成专利的研发构思、技术和方案纳入专利培育计划。

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方面

利用审协河南中心在人才和政策方面的优势,根据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特点,能够在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队伍构成、教育培训、专利信息资源管理,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实施、结题等全过程,专利的申请、保护、质量评估和控制、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方面提供意见和建议,协助高校制定其内部知识产权管理的优化策略,构建符合其自身情况的知识产权政策,帮助其形成体系化管理意识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知识产权转化方面

在专利转让中对专利价值评估。对高校进行专利权转让的专利进行法律维度和技术维度的深入分析,分析技术是否成熟、权利是否稳定、可规避性、专利侵权可判定性、产业化的前景等,帮助转让方对自身专利价值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为专利转让给出合理价格,降低转让风险。

协助做好转移转化服务对接。技术对接服务旨在建立学术界和产业界合作渠道,打破企业和高校的信息孤岛,促进高校具有市场价值的研究成果得以传播和转移,加强产学研。利用审协河南中心的审查资源发掘高校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结合点,具体可采取以下方式:对于高校已形成专利的技术,通过对高校或企业前沿技术分析和深入交流,发掘高校拥有的专利技术与企业考虑引进技术的需求,对闲置专利进行匹配,并协助开展专利评估,促进高校专利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价值。对于高校正在研发的技术,选择其中与地区产业发展密切的关键节点,分析与其技术领域相同的企业专利,了解企业技术难题,发掘企业潜在的技术需求,引导高校围绕企业需求开展联合企业共同研发,促进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实现科技资源的有序共享和互动。通过事前技术供需信息的传递共享,使高校的科研创新贴近经济市场,提高后续专利技术转让的成功率,从而形成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自主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

培训课程开发。审协河南中心借助自身政策、信息和人员优势,开发建立针对河南高校特点培训体系,针对综合性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和专业性高校提供不同程度的个性化培訓课程。

开放审查员培训课程。审协河南中心针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已经开展了开放审查员培训课程的试点,从试点结果看,审查员培训课程开放是外部人员系统专业学习专利制度和审查理论实践的一种捷径,特别是对于内部知识产权制度尚不健全、缺乏专业知识产权人才的高校而言是快速见效的方式。

加强与高校的教学合作。审协河南中心可作为校外师资为高校提供支持,直接参与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专利申请流程、专利文件撰写、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等实操性强的课程,以改善当前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知识结构偏法学轻专利、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解决教未致用、供需脱节的瓶颈问题,培养更具有实操能力的高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结 语

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发达国家利用审查资源促进高校专利事业发展相关政策的调研,从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转化和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四个维度分析了河南省部分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与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要求之间的差距。提出了利用审协河南中心在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陶冶.高质量专利由你做主高价值专利与你无关[EB/OL].(2019-07-25)[2019-11-12].http://www.feiyuanv.com/dsdt/8699.html.

[2] 陈淑娟,唐翔.基于专利分析的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J].河南科技,2016(16):63-65.

基金项目:此文章受2020年度河南省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评价与培育研究(20200106013)和“产学研+知识产权”合作助力河南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20200106036)的支持。

作者简介:孙健(1989—),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管理;吴琼(1988—),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管理(等同于第一作者)。

猜你喜欢
河南省专利知识产权
专利
水运工程(2022年7期)2022-07-29 08:37:38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发明与专利
传感器世界(2019年4期)2019-06-26 09:58:44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2016年5期)2016-12-01 06:58:32
知识产权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8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