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超,今年87岁,原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学员大队政治委员。自1988年退休后,和同为退役军人的老伴——今年86岁的杨玉仙一起,省吃穿攒工资,在四川、内蒙古贫困地区建立了2所“希望学校”。
走进陈荣超的家,十几平米的长方客厅里见不到一件簇新的家具。电视柜的油漆已经斑驳,木质座椅的扶手上粘满了固定用的透明胶带,显出反复修补的痕迹。一旁的小沙发表面已经破损,就连军大衣缝制成的沙发罩都被磨坏了多处。
退休的第二年,陈荣超和老伴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我要上学”的大眼睛女孩。“当时我们就决定了,要把退休后的时间用来培养孩子。”根据当时的规定,捐建一所希望学校需要20万元,虽然老两口已经工作40年,可翻翻存折,积蓄还不到一半。为了攒齐这个数字,老两口成了远近闻名的“抠门”,省吃俭用、粗茶淡饭不说,还惹来了不少邻里间的非议。
2000年,陈荣超终于攒齐了20万元,在四川雅安捐建了第一所学校“晨阳希望学校”。其间,陈荣超曾突发大面積心梗,医院三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但家人“取钱先救人”的要求被陈荣超坚决地回绝了。紧接着2005年,老两口又在内蒙古兴安盟捐建了第二所希望学校。
2018年老两口制订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三年计划,从2018年7月1日开始,持续到2021年7月1日,建书屋捐图书。
第一年,老两口在康巴地区、凉山地区和雅安市为4所学校捐建书屋,捐赠图书11000多册。
(摘自《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