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璟洁 薛戈平
摘 要:本文结合少先队员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了依托三门峡地域文化实施少先队员社会实践的策略,对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三门峡;地域文化;少先队员;社会实践
本文中的地域文化指的是三门峡地域文化,崤函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它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独具特点的旅游资源为我们开展少先队活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如果我们对三门峡的历史名胜、自然景观、民间艺术、农业特产等地域文化进行开发和利用,动员学校、家庭、社区等各方力量,以实地考察、少先队队课、拓展体验等形式帮助少先队员了解和感知家乡地域文化,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并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因此,依托三门峡地域文化实施少先队员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少先队活动建立于地域文化的特点之上
在依托三门峡地域文化开展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时,我们不但要关注地域文化自身的价值,还要关注其教育价值,关注其是否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传递给孩子们丰富的知识。实践证明,三门峡地域文化为载体的少先队员活动课程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其还有效丰富了少先队员活动的内容。
三门峡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有我们华夏祖先生息的足迹,夏、商以及西周时期的虢国都将此地作为他们统治的中心区域。在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虢国车马坑群、荆山轩辕黄帝陵、战国时代的秦赵会盟台、老子著《道德经》的函谷关、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宝轮寺塔等著名古迹。它拥有的无比丰厚的地域文化和大量的旅游资源,为我校开展少先队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开展的少先队活动应该与三门峡地域文化的特点结合起来,从地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把地域文化资源中符合少先队员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的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从而使以地域文化为载体的少先队活动更加生活化。如灵宝函谷关,这座古代雄关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产生着重大的文化影响和重要的交通作用。以此为载体与我们的少先队活动进行整合,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烙下家乡的印痕,还会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三门峡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引导队员关注家乡文化、宣传家乡文化,更加热爱三门峡。
二、少先队活动与三门峡地域文化的结合点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少先队员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少先队员活泼好动,但是各方面的经验有限,认知水平低,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规律,我们要选择适宜的地域文化开展相关少先队活动。找到二者的结合点非常重要:一是实施文化德育,二是以体验的方式培养实践能力;三是以持续养成促活动效果的提升。
以文化德育为例,我们可以结合三门峡的地域文化,开展审美教育、爱的教育、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等,让孩子们在亲近三门峡地域文化的过程中,留住对家乡的美好记忆,萌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孩子们大声吟诵:“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孩子们声音洪亮,铿锵有力,是三门峡一道亮丽的风景。少先队员热情饱满,深深感受到了三门峡地域文化的无穷魅力,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少先队员在函谷关老子文化广场有关《道德经》经典诵读活动,必将以气势恢宏的气势使少先队员的心灵受到震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三门峡地域文化为载体,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必将开阔少先队员们的视野,在他们的心灵上烙下家乡的文化印记。
三、少先队活动与地域文化结合的主要形式
我们把学校附近、三门峡周边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有教育意义的地方,作为少先队员参与社会实践的基地,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的少先队活动,为少先队员的成长搭建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少年的风采。
以“主题研学”的实践活动为例,让孩子们在行走中的课堂上了解更多的知识,并有效的利用好三门峡天鹅湖、三门峡卢氏红色教育基地,寺河山景区、三门峡陕州地坑院、灵宝燕子山、甘山森林公园、仰韶博物馆、仰韶酒厂等地方,拓展更深层次的教育,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让三门峡的学子通过地域文化学习,给崤函学子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让三门峡娃留住对家乡的記忆。
在以三门峡地域文化为载体,不断丰富少先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以下教育策略:把少先队活动建立于地域文化的特点之上;寻找少先队活动与三门峡地域文化的结合点;重视少先队活动与地域文化结合的形式,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周快乐,吴燕红.少先队活动:在地方文化中不断丰富[J].浙江教育科学,2013(03):63-64.
[2] 胡玲玲.探究《少先队员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18(0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