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平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学习取得成功是使后进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班级管理 低差生 参与
每堂课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孩子是课堂的主体,每个问题的提出大多数时候引起孩子的热烈谈论,交流。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好不热闹。但只要是经验丰富的老师会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孩子行同路人甲不关注,不讨论,有的甚至趁机做小动作,开小差。这些就是有些老师口中所谓的低差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现实教学中怎样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教学的阳光?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低差生参与讨论的心里想法
(一)自卑。低差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不得法,缺乏学习动力,面临问题时常常产生紧张,自卑,畏惧,焦虑等心理。他們对学习丧失信心,缺乏坚强的意志何毅力,把学习看做苦差事,病抱以厌倦,懈怠的消极态度。他们不参与课堂讨论,一方面是实在提不出什么不同意见,另一方面是尽管有不同意见,却又担心如果自己主动发言,万一说错了,会遭到同学的耻笑或老师的批评。因此,甘心当观众和听众。
(二)依赖。在自卑心理的支配下,他们认为教师不会让自己发表不同意见,到不如听听人家发言,正好可以不动脑筋,坐享其成。因此,讨论时他们漠不关心,该想的不想,该说的不说,该动笔时也懒于动笔;回答问题时人云亦云,照搬照抄,全盘接受。
二.怎样让低差生融入学习
(一)营造课堂氛围,创造讨论条件
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的必要条件,也是儿克服后进生上述心理障碍的重要对策。这种课堂氛围能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大胆发言。课堂上要做到师生间或学生间无嘲笑,无歧视情况,无论多么离奇的设想或多么低水平的发问,所得到都只应该是真诚的帮助和鼓励。答错了就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这样,后进生就没被同学取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批评的顾虑,学习过程就会积极主动。在教学《那只松鼠》一课时,我让学生讨论:“那只松鼠被捕后的眼神里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大多孩子看到是乞求,难受,伤心。”但此时,一个平时学习基础差的孩子提出:“我从她眼里看见的是拒绝和抗拒,原本快乐自由的生活瞬间被抹杀,孤独的在网兜里,失去了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针对这位孩子的发言,肯定他有独特见解,思维不一般,上课爱思考。受到表扬后,他更是信心十足,理直气壮地进一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整堂课都保持了积极的思维。然后我及时点拨,让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他整个课堂非常活跃。这样做,调动了孩子发言的积极性,使他们克服了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惯。
(二)提供成功的机会,诱导后进生参与讨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学习取得成功是使后进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给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参与课堂讨论的自信和勇气。平时教学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请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
(三)优化组合,保证后进生广泛深入地参与讨论。
1.师生组合。把后进生并为一组,使他们没有低人一等的心理负担。教师参与其中,对讨论的难点,重点可用提示,暗示的方法,巧妙地给后进生铺垫成功的台阶,使他们发表意见有水到渠成的感觉。但教师要注意平易近人,让后进生接受你;而且要有耐心,能够等待后进生的反应,并多用鼓励的语言,赞扬的目光,商量的口气,尊重后进生的每一个想法,使他们愿说敢讲,积极表达。
2.差异组合。这是美国《教育领导》杂志介绍的一种小组伙伴式,即合作讨论学习小组。小组通常有四人组成,其中一个为优等生,两个维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对后进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班级的排位方法是以优等生为中心或以后进生为中心的“茶馆式”。
3.自由组合。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学习)小组,这样后进生也能找到爱好相投,感情相容的学习伙伴,讨论时自会尽情表达,无拘无束。
总之,只有千方百计克服后进生参与讨论的心理障碍,让他们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讨论式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