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康复理念在视障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应用

2019-09-10 07:22杨海荣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4期

杨海荣

摘要:随着视障学生中低视力学生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充分利用低视生的残余视力,实现对低视生的视觉康复,成为每个视障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教学中,通过为低视生改善视觉环境,进行恰当的视觉刺激,进行教学体验训练等,可以使低视生更好地用眼,从而实现视觉康复,更好促使低视生在身心两方面得到更加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改善环境;视觉刺激;教学体验训练

目前,在我校视力障碍学生中低视力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低视生的残余视力,让他们的残余视力在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并由此促进低视生获得更好发展,成为每个视障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自从参加我校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医教结合背景下特教学校对残障儿童实施康复教育的策略研究》以来,随着学习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在低视生视觉康复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不仅自己受益,更使学生受益匪浅。

一、改善环境,创造条件

(一)适当调整座位,使座次安排更合理。在视障教育的课堂上,因为教师基本不书写板书,对学生的座位安排是按照学习能力,达到相互帮助的目的。随着低视生的增加,有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在黑板上板书,以便于使用汉字的低视生更好地掌握课堂重点知识。如果使用汉字的学生距离黑板太远,必然会看不清楚。因此,安排学生座位时,除了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还要兼顾到低视生,使他们相对靠近黑板,以便于他们随时到黑板前观看有关的知识。

(二)配备台灯,增加照明度。之前,教室里只是悬挂了几盏日光灯,当教室里光线不好的时候,低视生看东西会很吃力。现在,每個低视生都配备了台灯,可以随时给自己增加照明,提高看东西的效果。

(三)配备辅助设备,助于学习。为低视生配备了放大镜、屏幕放大仪、助视器等教学设备,指导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使用。老师要经常督促学生提高助视器的使用率,在使用中改善自己的视力状况。对戴上后感觉不适的学生,及时与医院联系,寻求解决的方法。

二、视觉刺激,提升能力

(一)学好汉字,强化学习兴趣

1、教师要带领低视生学习汉字。能够掌握常见的汉字,会给低视生将来的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尤其为他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因此,教师要提高低师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把课文中所学的生字借助网络教室展示到学生面前的显示器上,让学生初步认识所学汉字,再由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教给学生,学生模仿着自己书写,课后则由学生自己借助字卡帮助掌握汉字的书写、读音。

2、帮助理解课文。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满怀热情地投身到学习中。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没有去过桂林,桂林山水怎样美,脑子里没有鲜明的印象。教师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组织低视生观看电视纪录片《桂林山水》,学生边看边听播音员声音情景的图文并茂解说,对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就有了切身的感受,使学生产生“人在此处看,处于此境中”的感觉,这就对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音乐在语文中是微妙的、细腻的、也是强烈的、深沉的,音乐对于视障学生更加富有感染力。在教《快乐的节日》一课时,播放配有音乐的朗读录音,使学生置身于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气氛激起学生表达出快乐的心情;学习《圆明园》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部分情节,使学生充分感受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恶劣行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

在制作课件和网页时,教师要按照视觉康复的知识,以适合学生的颜色和高反差的色彩对比来设计,使低视生看起来更容易,更清晰。有些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则在展现画面的同时,配以课文朗读,从而使音画同步,既满足了低视生的需求,也照顾到了全盲生的需要。

(二)综合训练,锻炼多种能力。

视障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走到社会中认识社会也尤为重要。我们设置了观察课,定期带领他们外出购物、观察事物。在外出活动时,低视生带一个单筒望远镜。在去的路上,低视生借助单筒望远镜搜索目标,按照老师的提示带领全盲生到达指定地点。然后,学生分组活动,低视生和全盲生混合编组,教师进行指导,在活动结束后,写出活动后的收获。这样的活动,既对学生进行了视觉训练,同时进行了定向行走训练,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计算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体验训练,感悟生活

(一)编排课本剧,深入体验人物感情。

对学过的课文,有些适合表演的,就让学生来演一演。《变色龙》和《威尼斯商人》,就可以采用请学生表演的方法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学生都有较高的兴致,一是因为这篇文章很好笑,二是因为以前了解过安徒生的童话。于是,让学生们在课前做好准备,各组选拔一个选手参与表演。有一个平时爱做一些搞怪动作的学生,大家一致推举他当皇帝,认为他能把皇帝的可笑行为表演得淋漓尽致。在同学们的精心准备下,这则童话被他们表演得别具风味。参与表演的学生都加了分,表演得好的加分更多。其他没加分的学生看着眼红,也在期待下一次有自己表演的机会,很好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古诗,因学生绝大多数是住校生,对离别的感受都比较深刻。于是,就让学生结合自己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感受,发挥自己的想像,来演一演李白送别孟浩然时,两人在江边依依惜别的场景:两人离开时会说些什么,孟浩然上船以后,两人又会说些什么等等。通过表演发现,有的组的学生在朋友离开时,除了说再见,几乎不知道再说什么,有的虽然说的不错,可是,孟浩然上船后,跟李白说:回去吧。演李白的同学就不知道怎么来应对了。通过这样的表演,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诗人的感情,也使学生了解到送别时的一些礼仪,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与健全人相处。

(二)演课文故事续编,达到内容延伸。

有许多文章结尾意犹未尽,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在这时引发学生对结尾进行想象推测,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就会被进一步激活,从而有效地训练其思维创新能力。比如,《巨人的花园》中,结尾这样写道:“巨人用大斧砍倒了围墙,孩子们又回到了园子里。春天.跟着孩子们回来了,巨人和孩子们快乐地在花园里玩儿着。”学生看到这里,会觉得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于是便会缺少好奇心。这个时候,老师便开始对结尾进行挖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巨人砍倒了围墙,虽然他的花园变得更加漂亮,但是没有了围墙的花园会变得怎样呢?会不会有坏人霸占呢?巨人和他的朋友们又会遭遇些什么样的经历呢?”让学生编成故事写下来,再把内容表演出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像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感悟生活,体验社会教学中,还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分组分别讲故事,然后比较分析后,从每个学生所讲的故事中选择一个大家都觉得好的内容来自编、自导、自演节目,从而增加学生的体验和再体验的经验。如,《盲人与小偷》,两个盲校学生高高兴兴地乘车外出买东西,想不到几乎被小偷偷了钱包,而当车上的乘客要求把小偷送派出所时,我们的学生却要求给小偷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理解他人,体谅别人,提高理解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在医教结合的大背景下,我们不断用医教结合的理念来指导教学,从而实现对学生最大程度的教育康复,视觉康复理念在视障生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让笔者的教学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学习地点也不局限于课堂、校园,低视生的视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