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政府信息公开研究

2019-09-10 17:55:44张华
锦绣·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公众法律政府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自媒体的出现和兴起。自媒体由于准入门槛低,传播迅速,互动性强等特点对政府信息公开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自媒体的出现既给政府信息公开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政府存在的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意识淡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政府信息申请公开渠道不畅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自媒体时代下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机制发展,支持和利用自媒体和公众加强自我约束等渠道完善政府信息公开。

关键词:自媒体;政府信息公开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时代下,自媒体作为炙手可热的信息传播媒介,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传播方式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信息双向流动,让大众拥有直接获取信息的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现阶段,自媒体主要以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网络社区为主。与传统媒介相比,自媒体更加开放自由,因此也成为信息社会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新模式和重要渠道。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和作用

政府信息公开分为广义政府信息公开和狭义政府信息公开,广义政府信息公开,主要指政务公开和信息的公开。狭义的政府信息公开仅指政务公开。也就是说,政府信息公开是国家行政机关及授权或委托的组织,依法将法律条例规定的应当公开的信息向社会公众和依法申请信息公开的组织或个人公开的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影响在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上,政府掌握着绝大多数有价值的信息,公民也有知晓信息的权利,这不仅能够保障公民的参与权,监督权和知情权,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在经济方面,政府信息公开能够起到政策稳定的作用,政府通过信息公开使得公民对政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加深,更好的有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此外,政府将其所掌握的有效信息向公众发布,有利于各种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政府信息公开还表现在对社会的稳定作用,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由于相关信息的缺乏,不少谣言肆意传播造成人心惶惶,政府通过发布权威的信息,阻止谣言进一步扩散,稳定社会秩序。

二、自媒体时代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意识淡薄

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信息意识淡薄是公众和政府行政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问题,也是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原因。在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大部分的公众对条例只是偶尔关注,甚至有两成的公众竟然完全不了解条例内容。可见公众对政府信息的渴望度并不强烈。行政人员对政府信息公开同样不够重视,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认为政府信息公开不仅不能直接反映自己工作业绩的提升,反而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公众不断地咨询提问会增加工作负担,往往在处理公众的申请和投诉时草草了事。

(二)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2008年我国正式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是在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方面还有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义务主体单指狭义的政府,不包括其他权力机关,这就造成了一些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难以强制执行,导致随意性增强。但一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中后期就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跟发达国家完善的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体系相比,仅有一部条例无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所以,政府信息公開条例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

(三)政府信息申请公开渠道不畅通

公众或组织想要申请信息公开,一般需要经过大量的信息审查和批准,过程及其繁杂,还要填写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比如在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的过程中,关于特殊用途、需求、信息的名称、索引号都要认真仔细填写,否则不予通过。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仍有不答复现象,即使一些机构给予答复,但答复不够直接,大部分是让公众再咨询市级或地方相关部门,或者仅给出可查询的网址和电话让公众再次咨询,甚至很多答复以“其他”情况处理,无疑给了公众一种挫败感,政府的公信力遭到质疑。

三、自媒体时代下政府信息公开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机制

自媒体时代出现的各种问题亟待健全的法律机制来维护,将自媒体和政府信息公开纳入法律体系之下是保障其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虽然自媒体目前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谁来保障自媒体发挥作用?要建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首先应当加快转变和增强立法观念,在分析我国自身政治情况和自媒体的发展状况后,对在公共危机中自媒体的话语权治理和政府在公共危机中发挥的作用综合全面考量,明确公民在自媒体交流的实现方式,通过立法规定政府和公众沟通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则。法律应发挥保护和限制两方面的作用,保护自媒体和政府信息公开对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一面。

(二)发展,支持和利用自媒体

首先,构建方便公众使用的政府网站,政府网站的辐射范围广,信息具有权威准确性,是公民接受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因此构建一个方便大众使用的政府网站必不可少。其次,克服防范心理,重塑政府微博形象。加快政府观念的转变,政府在对自媒体的态度上一直以来持有警戒防备的心理,因为网络上的言论偏自由化,给政府信息公开带来不利影响,损害政府形象,加大政府信息管理难度等冲击。目前我国仅新浪网上政务微博数量己超16万,政府要在信息公开过程中对舆论合理有效的引导,在一些公共危机事件中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引导正确舆论,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避免一些谣言蒙骗公众引起社会恐慌,造成社会动荡。

(三)自媒体和公众加强自我约束

在自媒体这个开放自由的大环境下,公民有了可以发声的平台。在披上一层“ID”的外壳以后,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布转发一些虚假信息混淆大众视线,甚至出现了“水军”来专门控制舆论导向。我国还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统一治理这些不良现象,新浪微博官方虽然设置举报功能,专门成立微博辟谣的话题来控制有害信息传播,但这些不能起到广泛有效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自媒体和公众加强自身的约束,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和素质的提升,增强社会责任感,面对舆论理智看待和分析,不造谣不被舆论牵引,从而合理合法的享受互联网络发展带给我们的便捷。

参考文献

[1]张战勇.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策略[J].人民论坛,2015( 32):167-169.

[2]荆昭君.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研究[D].郑州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张华(1993 ),女,陕西渭南,延安大学公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17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公众法律政府
公众号3月热榜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让人死亡的法律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