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群力
项目式学习在最近10余年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学校都在尝试探索。但是,如何将项目式學习融入常态课堂,成为实施国家课程的合理组成部分,这是深化义务教育和高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青岛第三十九中学近年来一直探索“项目式学习”的落地,聚焦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从海洋教育这个大舞台出发,在九个学科中实施“大项目”“小项目”和“微项目”,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渗透到国家课程的常态化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般认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解决较为综合复杂的学习任务,旨在培养学生高层次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性社会交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我调节与发展能力的活动。因此项目式学习具有如下特点:(1)它不是一节课二节课就能完成的,需要持续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有连续性,不是一节课二节课的标准课时能够切分或者约束的;(2)需要学习者付出一定的努力,有责任担当,有分工合作,有规划安排,有落实检查,有据情调整,有分享展示,有反思总结等,是一个完整的程序;(3)不追求一个统一的答案或者正确的结论,而是体验不同解决问题或者决策的优劣比较,学会经历找不到答案的煎熬和持续探索不放弃终见曙光的快乐;(4)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尤其是闭卷考试)将书本上现成的答案或者教师的观点简单复述整理,而是想方设法去创新,不走寻常路,别样有新意,具有开放性、针对性(现实性、真实性)、多样性、选择性、协同性等宝贵特征;(5)教师不是放弃指导,不是简单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自由应对,而需要遵循从扶到放、有扶有放、扶放有度的原则,和学生精心规划,经历从确立目标和明确任务开始,到组建项目团队、提出挑战性问题,分配或者寻找资源,分析比较解决方案,直至形成最终产品或者成果,分享交流展示,反思总结提高的全过程。
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常态化课堂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将拓展课程、社团活动或者假期调研中的项目式学习移植过去,而是要考虑长课短课、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实体情境和虚拟模拟等各方面情况的结合,还要考虑校内教师指导力量、社会与家庭资源的协调配合,尤其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常怀成长心态。项目式学习对解决为什么而学,激发学习的动力、愿望与热诚等特别有现实价值。成长心态给了学生阳光开朗、直面挑战、坚毅有恒、持续进步的愿景和蓝图。这样的成长心态有利于学生锻炼自己的自我调节与监控的本领。
其次是发力高阶标的。如果说学习有三种水平——表层学习、深度学习和迁移学习,那么项目式学习很显然是致力于深度学习和迁移学习的。表层学习基本上只限于了解事实和再现复制所学习过的情境与结果;深度学习是在理解概念和应用规则的基础上,将学习任务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解决问题,形成结构化和系统化的知识与能力;迁移学习是将学习的结果应用于新情境,解决新的问题。发力高阶标的,就是要求在项目式学习中始终将深度学习和迁移学习放在核心位置,在学习程序和学习资源等配置上向高阶能力和素养倾斜。
再次是建设团队文化。项目式学习不是个人单打独斗的学习活动,也不是项目团队比拼争赢的角力。项目式学习比的是团队成员互相欣赏,彼此取长补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协同努力。团队文化建设不是项目式学习的“副产品”或者“隐性课程”,其本身就是最重要的项目式学习成果——像学会倾听、善于表现、解决分歧、管控冲突、适当妥协、合理存疑、移情理解、换位思考、帮助弱者、鞭策后进、提携困难者,既做锦上添花之事,更助雪中送炭之力等,这些当今社会十分看重的社会交往和情感品质,是学习者在项目式学习中要精心培育的团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