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静 段巍 欧志强
9月4日,宜章县三完小2200多名师生参加了一场具有传统仪式感的开学典礼。在琅琅书声中,该县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吴志强和学校领导带领一年级的语数老师给孩子们点朱砂,寓意开启智慧之眼。
同一天,宜章七中七年级新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汇报中,学生齐诵《弟子规》、表演手语操《感恩的心》等节目引得现场家长多次热烈掌声,纷纷表示这样的“开学第一课”意义深远。
新学期伊始,诵读经典成为该县各中小学校迎新的必备节目。近年来,该县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全面铺开、全员参与、全面融合”三大理念,积极推行“经典文化进校园”,引导学生读经典、筑梦想、做“大”人。
近日,记者走访该县几所学校,眼观诗意盎然,近闻书声琅琅,聆听经典诵读背后的故事。
全面铺开,经典诵读彰显学校特色
每周一早晨,只要天晴,该县承启红军学校依照惯例,在升旗后开展“诵读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晨读活动,这成了低年级家长手机拍摄的聚焦点。该活动开设两年以来,不少家长申请协助排练,与孩子共同品味传统文化内涵。
据了解,该县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推行“一校一品”,国学经典进校园是“一校一品”的规定内容,围绕“诵、展、品、践”四个字全面铺开。目前,经典诵读活动覆盖了全县324所中小学校,诗香书韵飘逸到处于教育末端的乡村教学点。
地处偏远的麻田学校下辖一个小学部、一个中学部、7所村小,2400多名学生,留守儿童居多。2017年2月,時任校长欧任冬狠抓养成教育、品德养成,校园广播播放《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篇目伴学生上下学,他还将经典篇目编印成册,学生人手一册。一个学期下来,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
该县教育局基教股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以来,经典诵读的氛围在该县持续发酵,每年分片区遴选优秀节目参加县赛,将经典诵读列为县艺术竞赛项目和学校管理水平考核项目。
“经过书香浸润后,孩子们变得更自信、更大方,对人对事也有独到的见解。”承启红军学校党支部书记叶海波告诉记者,该校接收的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开展经典诵读后,似乎传统文化瑰宝逐渐渗入学生的血液里,孩子们从腼腆变得大方。
全员参与,诵读经典成为家校时尚
9月6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宜章县三完小教师办公室,见该校副校长兼语文教师刘诗兰正在乐教乐学平台上查看学生的才艺展示,点开144班朱潇涵家长上传的录音,仔细聆听孩子朗读的“司马光的圆木警枕”并做点评,还与家长留言互动。
目前,全县城区中小学校全部推行家校共读活动,借助乐学乐教、图书屋等平台,推出“亲子共读”“师生研读”“打卡阅读”等读书模式,逐渐让诵读经典成为一种家校时尚。
采访发现,该县大部分学校的教室都配有简易图书柜,图书每周更新一次。为帮助全县各中小学校创建“书香校园”,该县每年统筹资金添置书籍,生均藏书达到省标。今年,该县投入131万元为55个标准化教学点添置图书12万册。
经典需要传承与引领。该县将教师阅读经典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每期开学工作会上,宜章县教育局举行“局长赠书”活动,激励校长们将诵读活动在学校持续开展。全县各学校大力推行教师引领阅读,如平和学校老师每期推荐赠送一本经典著作给老师阅读,县七中开展每期“读十万字、读万字言,写千字书”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全面融合,经典文化融铸学校精魂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魂,如何将经典文化融铸校园文化成为学校育人的精魂,这是一个大课题。在宜章,各学校围绕“融入校史、融入学科、融入发展”三大主题,正积极尝试探索二者有机融合的模式,并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县七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将经典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提出了“三色教育”理念,即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绿色生命健康教育、青色国学经典教育。该校校长陈勇国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经典文化教育新模式、新出路,开展登山活动,将经典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端午节组织学生一边包粽子,一边诵读有关端午节的诗文;开设“步云讲堂”,邀请优秀校友、资深专家多角度剖析经典文学。
记者所走访的几所学校,他们把摸索经典文化与学科融合的新路子,作为重要课题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县三完小《网络环境下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获省级课题二等奖,该校“1+X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操作模式在全县经典诵读分享活动中作经验介绍。
变化不停上演。开学第一周,不少学校开始实施全新的经典诵读方案,县七中准备打造诗意盎然的“步云广场”,宜章县三完小正全力研究“群文阅读教学”,承启红军学校音乐课、美术课将更多地融入经典诵读元素。宜章中小学13万学子将翱翔在更广阔的阅读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