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玉满
摘要:柴达木盆地英西区块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压力复杂多变,溢漏同层,压力窗口窄,同时造斜段、水平段采用φ165mm小井眼施工,存在井眼净化困难、钻井液固相难以控制和井壁失稳等问题。聚胺有机盐钻井液润滑性能良好,具有极强的抑制性和携岩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小井眼施工等工况下的井眼净化、井壁失稳、高密度钻井液润滑性等技术难题。
关键词: 聚胺有机盐钻井液;井壁失稳;抑制性;润滑性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地质条件复杂,上干柴沟组到下干柴沟组地层富含膏盐且分布段长、层数多、单层厚度变化大。在富含盐膏的层段进行造斜和水平钻进,极易发生膏盐蠕动缩径及过度盐溶形成“大肚子”,井壁失稳现象严重,同时造斜段和水平段小井眼高密度施工,井眼净化困难,润滑性及流变性能难以控制。针对上述难点,实验室优化了高密度聚胺有机盐钻井液体系,并通过现场应用验证和完善,形成了适用于英西水平井的聚胺有机盐钻井液技术,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抑制性和流变性,保障了10余口长水平段水平井安全顺利施工。
1 英西区块水平井钻井液技术难点
1)英西区块盐膏层分布段长、层数多、单层厚度变化大;盐间漏层致使钻井液密度“窗口窄”,存在溢漏并存、由漏转喷复杂,井控风险大。
2)造斜段与水平段长,存在难点:(1)高含盐地层的井壁失稳;(2)长水平段高密度钻井液润滑性控制;(3)小井眼高泵压与井眼净化矛盾突出。
3)目的层发育高压裂缝油气藏,且发育断层,钻井液施工密度高;
2 室内试验
2.1 钻井液体系优化—基础配方
在聚胺有机盐钻井液基础配方上,评价不同含量的Viscol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提切剂Viscol含量的增加,API失水下降,粘切上升,当Visco1含量为1%时钻井液体系具有较低的API失水及良好的流变性能。
2.2 润滑性调控
在密度为2.1g/cm3条件下,评价不同含量的PGCS-1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PGCS-1的加量在3%组数据滤失性能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且高温稳定性能好,流变性和切力能够达到悬浮和携带的要求。
2.3 抑制性调整
有机盐钻井液体系自身具有极强的抑制性能[1],同时通过离心法实验优选出胺基聚醇WX在1-1.5%加量下具备良好抑制泥岩水化分散效果.
3 英西水平井钻井液体系评价
优选钻井液体系配方如下:水+1%Viscol+0.3%NaOH+1.0%WX+0.3%IND-30+1.5%Redu-1+3%NFA-25+3%PGCS-1+30%Weigh2+40%Weigh32%QS-2
3.1 抑制性
优化后的聚胺有机盐钻井液体系岩屑回收率94.70%,岩心膨胀降低率90.26%,抑制性良好,可有效降低泥页岩的水化分散,防止劣质固相的侵入,且有利于井壁的稳定。
3.2 钻井液性能测试试验
取优选钻井液,加重至2.00 g/cm3,测量常规性能和120℃热滚16h后的性能:
优选配方密度加重至2.00 g/cm3后,体系的流变性能有所上升,濾失性能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满足英中区域高密度钻井液施工。
4 现场应用
4.1 现场钻井液应用
确保钻井液体系按比例添加30%Weigh2+40%Weigh3,可将钻井液基液密度提至1.35g/cm3,减少固相加重剂的含量,有利于流变性的控制,同时加劣质强固相控制;通过封堵性材料QS-2和NFA-25,增强钻井液的造壁封堵作用,提高地层承压能力;造斜段及水平段确保足量的PGCS-1,以降低泥饼摩阻系数,控制钻井液的摩阻系数小于0.0524;
施工中,保持足够的钻井液上返速度,及时破坏岩屑床;地面提高固控效率,及时清除钻井液中劣质固相;
4.2 现场应用效果
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得出聚胺有机盐体系具有很好的润滑性,多层、长段盐膏层施工中起下钻无遇阻卡问题,纠斜钻进无托压现象,有效的满足了岩膏层段的安全施工要求。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聚胺有机盐钻井液体系在造斜段和水平段情况下钻井液润滑性良好,泥饼粘滞系数≤0.0699,上提摩阻低,且流变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携岩性能,泵压低于24MPa,有效地缓解了小井眼施工高泵压与井眼净化的矛盾。
N1-E32盐膏层段,极易形成“大肚子”井眼,造成地层坍塌。应用聚胺有机盐体系在狮41H2-3-506、狮41H2-1-411、狮41H2-2-413、狮41H4-2-411四口井的施工后,平均井径扩大率分别是7.21%、7.75%、7.64%、6.69 %,均小于8%,电测数据显示该井段井眼规则,无“大肚子“井眼。
5 结论与建议
1)该体系具有极强抑制性和防塌性能,在长段盐膏层段钻进中,有效地防止了泥岩水化膨胀和盐膏层“大肚子”的形成,保证了钻井施工的顺利进行;
2)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携岩性、润滑性和封堵能力,在造斜段及水平段施工中,无托压现象,起下钻畅通;
参考文献:
[1]姚少全等.有机盐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1年10月: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