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一段视频传播很火,视频中男子在扫码使用共享单车时,发现有几辆共享单车的二维码处被贴上新的二维码,将原码完全覆盖,如果不仔细辨认,根本察觉不出来,还好男子心细发现并撕下了假的二维码。
事实上,不仅是共享单车,随着扫码支付、扫码下载、扫码开锁等遍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利用二维码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也以各种形式频频出现,让人防不胜防。
利用二维码伪造缴费单
近日,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刘女士把车停在路边,回来时发现车上贴着一张“罚单”,上面注明为“违章停车单”,并附有一个交罚款的二维码,提示“扫一掃,交罚款”。
看到文字排版、罚单内容、纸张材质等都与之前收到的违停罚单一致,刘女士并没有疑心,便按照“罚单”上的提示扫码缴费。然而,刘女士事后查询发现并没有此次违停记录,才意识到被骗。
除了假罚单,不法分子利用二维码还伪造水电费催缴单、商家收款码等,设计各种二维码缴费骗局。例如骗子伪造含有二维码的水电费催缴通知,发给手机用户或贴在住户家门口,扫码后出现的是给个人账户的转账界面,不少群众未经核实便落入骗子的圈套。
随意扫码暴露个人信息
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被掉包,假的缴费通知单上附有假的缴费二维码,只要扫描后认清转账页面不是官方页面,钱财还不会损失,但有的二维码背后则是连环骗局。
据了解,有的二维码扫描后会跳转到不法分子搭建的钓鱼网站,这些网站会诱导进入的用户填写账号密码、下载恶意脚本等,不仅窃取用户信息,还可能威胁财产安全。
今年中秋假期,家住河北省邯郸市的严某带家人到某景点游玩,景点门口设有一处活动台,活动台工作人员宣称只要扫二维码下载安装某App,再注册成为会员,就能得到该景点的门票优惠券。严某的家人跃跃欲试,可严某思索再三还是心存疑虑,没有让家人下载。回到家后严某上网查询,看到诸多因扫描二维码而泄露隐私、落入诈骗陷阱的案例。
记者从石家庄市公安局获悉,近年来,很多商家都喜欢采取“扫码送礼”的方式吸引粉丝,还有各大社交平台或QQ群发布的一些兼职刷单信息、冒充网购平台客服人员等,要求扫码支付保证金等,都可能是二维码诈骗。
不要随便扫陌生二维码
警方提醒,在日常扫码支付和扫描其他二维码时,打开二维码付款界面时,记得遮挡手机屏幕;手机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指纹、刷脸验证来代替输入支付密码;用手机扫对方码支付时,要与收款方核对昵称;网上交易时,识别对方二维码须认真阅读提示信息;在手机上安装防病毒安全软件,过滤不安全二维码;不要在不知名的链接中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私密信息。
二维码诈骗看似百变,其实防范起来也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要随便扫陌生人或者非正规商家提供的二维码,如果扫码后需要提供个人信息,一定不要盲目填写,这样骗子也就无计可施了。
(摘自《法制日报》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