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代际转移的动机探析

2019-09-10 14:46罗颖苏宗敏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4期

罗颖 苏宗敏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医疗保健卫生事业的发展。虽然国家已经放开了“二孩”政策,但也难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危机。老龄化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养老、医疗需求、劳动力供求等,同时家庭代际转移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研究发现,中国一部分家庭发生代际转移的动机是因为无私动机,一部分家庭发生代际转移的动机是因为交换动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并提出了在中国存在代际转移的性别导向动机。

【关键词】代际转移;无私动机;交换动机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4-0207-02

0 引言

从中国现状来看,老龄化的加剧正在挑战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单从全国基本养老保险数据来看,我国已经出现收不抵支的状况[1]。“80、90后”年轻一代他们在劳动年龄阶段正处于国家经济较慢增长时期,因此他们参与经济增长和积累财富的机会可能比他们的上一辈要少一些。再加上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己生活工作的压力加之父母年老后无兄弟姐妹分担的赡养压力。所以,中国家庭财富代际转移的现象更加突出。

1 文献回顾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庭代际转移的现象都非常普遍,国外对父代与子代的代际关系研究起源较早,研究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家庭代际财富转移的现状、动机、影响因素及这种关系对国家养老政策的影响等。Lee(2003)研究发现,代际转移普遍存在于家庭关系中,而且存在着一个规律:女儿对父母的代际联系要明显高于儿子对父母的代际联系[2]。2010年,韩国经济学家Kim对韩国家庭代际转移支付模式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韩国老人退休后通常会花费很大精力帮助子代照顾年幼的孙子女,而子女通常会对父母提供物质方面的回报[3]。不仅是在韩国,在英国这样的现象也很普遍,父母退休后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常会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

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晩,家庭代际转移近年来才引起学者的关注。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代际转移的观点,王晓静等学者认为中国亲子之间的抚养和赡养关系体现了交换的思想,是一种反馈型的代际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包括父辈与子代父母之间的物质或经济等有形的交换及情感象征类的无形交换[4]。中国未来正式养老保障的主要特征应该是广覆盖、低水平的,但是在过渡期,家庭养老还必须长期共存,互相补充,这种家庭养老特别是农村地区就需要依赖于成年人对老年人的支持,也就是财富的代际转移。张航空(2013)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家庭存在着一个普遍规律:因为年轻一代工作压力较大,老人会对子女家庭一定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金钱或者时间支持,即老年人帮助照看孙子女,但是是否照顾孙子女与是否在经济上给予父母帮助没有直接关系,中国老年人照顾孙子女更多是由无私动机所驱动,是家庭中利他主义的一种体现[5]。

2 中国家庭代际转移的动机

从对国内外文献整理中我们得出:家庭代际财富转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相同的影响因素对代际财富转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具体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都不相同,家庭代际转移从财富流向来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的代际向下转移,即父母向子女提供经济帮助;二是财务的代际向上转移,即子女为父母提供物质赡养等。引起中国家庭代际转移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4点。

2.1 无私动机

近年来,大批“富二代”“啃老族”的出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他们大多依靠父母的资助生活。或者是现在的父母更多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帮助减少子女生活工作的压力,帮助购买房子,帮助照看小孩,这都由于父母对下一代的关爱,这是无私动机的体现。此外,我国依靠国家养老还是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且社会福利机构覆盖率不高,因此老人的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而且“养儿防老”在中国老一辈人的观念里还是根深蒂固,所以老年个体通常依赖于成年子女的经济支撑才能安度晚年,大部分子女也都会自觉承担起赡养年老父母的责任,跟父母一起居住或者提供经济上的帮助照料父母的起居生活等。吴清、丁玲玲(2014)研究发现:年轻人承担赡养年老父母的义务完全是无私的视为自己的责任,出于对父母利益的关心,这是财务的代际向上转移[6]。

2.2 交换动机

交换动机假设是指给予总是要求回报的,并不是纯粹无私的,虽然发生时间或者形式有所不同,但回报总会发生。王晓静(2017)提出把父母在子女年幼时的养育当作是一种投资,当子女成人后能够独立自主地生活时,再以“反哺”的形式回报父母[7]。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庭代际转移,父代对子代的帮助和支持及对孙子女的照料和关爱是为了在自己年老时,能获得子代的照料和经济支持;相应的,子代对父代的时间、情感、物质上的赡养是为了回馈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之恩,甚至对帮忙照看孙子女的父代,其子代会加大对父母的报偿力度,予以父代更多的回报。这样的动机理论非常现实。还有一种情况在少数中国家庭存在:在父母经济基础雄厚而且子女较多情况下,父母留给后代遗产或者在世时给予子女经济上的支持并不是因为父母天生关心子女生活,其目的只是为了以此来影响子女的行为,引导子女们在父母年老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慰问,或者子女之间为了获得父母的遗产在父母在世时对父母提供关心与照顾,作为继承父母遗产的竞争手段。交换动机假说没有建立在中国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是一种公平互利的假设。国内学者一开始对交换动机理论研究不多,认为这种理论与中国传统美德相对立,但近年来研究情况逐渐改变,这种动机理论也逐渐被学者认可,只不过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发现,我国家庭代际转移的动机中既存在无私动机又存在交换动机。

2.3 混合动机

混合动机学说认为中国家庭代际转移的动机是无私动机和交换动机的重叠和混合,不能单纯解释为无私动机或者交换动机,是一种混合动机。国外学者Igel等人在2009年对美国家庭的支出流向进行了研究,说到:“对于无私动机假说并不赞同,也不支持交换动机假说”。他的研究发现其实家庭代际转移的动机是混合的。在中国抚养与赡养其实是统一的,不能把它分开来看,两者应该是并存关系,例如子女对父母的转移行为既有对父母的关心的成分,也有出于交换互惠的考虑,如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转移行为的回馈等。代际转移支付行为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动机是一种混合动机,交换动机和利他动机相互重叠、相互影响,共同推动转移支付行为,这种观点更加能被广泛接受。

2.4 性别导向动机

在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一直有着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思想,甚至到现在这种思想仍然影响着很多家庭、很多富有的家庭或者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家里有着至少要生一个儿子的思想,因为这些家庭认为只有儿子才能继承家里的财富、才可以传宗接代。女儿出嫁后基本跟原生家庭没有代际关系,父代的财富只代际转移到儿子。受这种思想影响的家庭中,倘若父母年老失去经济实力,男性理所应当也要承担起主要的赡养义务,这时候儿子的财富就流向了父代。这是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财富代际转移由性别特征决定的现象。

3 结论与启示

对家庭代际转移动机进行初探发现:在中国主要是经济较宽裕的城市家庭,父母会给予儿女一定的经济支持,帮助买房、照料孙儿;国家养老的政策并不是十分普及,很多地区还是依靠传统的养老政策,父母年老失去劳动力,由子女给予代际经济支持,能够满足父母的生活所需;一些特别富裕的家庭,家里有许多子女,父母用财富转移引导子女们的行为等这些现象都体现了中国家庭存在着代际转移行为。家庭代际转移是现代社会代际关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收入代际转移是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渠道。通过研究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收入代际转移的动机是多样化的,可能是无私动机、交换动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笔者发现由性别决定的家庭代际转移动机在中国也较为普遍。

参 考 文 献

[1]王志宝.近20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化[J].人口研究,2013(3):66-67.

[2]Lee.Elderly parents in urbanandrural: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2003(13):396-403.

[3]Kim.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n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J].European Societies,2008(10):479-508.

[4]王曉静.中国城市家庭代际关系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2):277.

[5]张航空.代际经济支持养老金和挤出效应——以上海市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3(2):14-19.

[6]吴清,丁玲玲.对家庭财富代际转移动机与养老方式选择的实证分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4(12):270.

[7]Igel.Specialization between Family and State Intergenerational Time Transfers in Western Europe[J].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2009(2):203-226.

[责任编辑: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