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鑫
摘要:为应对油田开发初期出现的含水原油,以及原油中含水量增加温度变化问题,在油田开发后期采用地面工艺进行改造,改造方法包括原油不加热输送、原油脱水等,通过上述方法既能减少后期对地面的改造投资,还能为提升能源利用树立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含水期;不加热集输;降低能耗
前言: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通常会向断块油田内注水,但是在油田开采后期,原油内的含水量会不断增加。为解决油田开采过程中含水量上升的问题,在下文中对高含水期的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进行探讨,进而实现对地面设备减少改造的状态下,通过集输与处理工艺进而提升原油的生产效率的目标,同时还能减少投资降低能源的消耗。
1 改造设想依据
1.1 采用不加热计量、集输工艺
一旦油田开采进入到高含水期,总液量会持续升高,但是在传统的加热计量以及加热集输工艺处理下,油田燃料的自耗大的问题一直存在,导致设备需要较高的成本维持运行,致使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降低。所以,现阶段若能保证油气集输过程中,不采用加热计量以及加热集输工艺,可以降低油料以及管输的热损耗,还能降低油田运行成本。
1.1.1井口出液温度随产液量的增加而升高
在中原油田350口油井的开发初期,井口处的出液温度保持在18℃-220℃范围内,但是原油内的含水量持续上升时,如果到达90%,井口的出液温度会超过300℃,占井数的73%。根据350口油井实际测量温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发现,如果含水率低于60%,原油中含水率每增加10%,出液温度通常會增加1.5℃。如果原油内含水率超过60%,原油中含水率每增加10%,出液温度通常会增加20℃。另外,如果油层的深度不断增加,出液口的温度会不断升高。通常情况下,中原油田油层深度的范围在2200m-3200m范围内。
1.1.2高含水原油粘度低
在油田开采中,企业对原有的含水率与粘度之间的关系做如下测定:如果原有呈现油包水行乳化液,纯油的粘度会低于该液体的粘度。在原油中的含水率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乳状液体的粘度也会上升。直到含水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油不会被水包裹住,这时会出现游离水的情况。而游离水的状态持续增加时,会使原油出现水漂乳状液或者水漂油状态,这时液体在表面的粘度会迅速的下降。如果含水原油的粘度出现这样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加热计量以及集输工艺。根据每个油田的实测数据分析发现,如果原油的含水率保持在50%-70%范围内,粘度会处在稳定的状态内,一旦超过这个范围,粘度会因此快速的下降,这时原油的流动性会发生改变,可以采用不加热以及集输工艺。
1.2实施原油密闭和常温脱水
对原油进行净化处理时,如果处在高含水期,会产生进站量大的问题,采用不加热输送进站方式,混合物处在较低温度的状态内。在对低温高含水率原油进行处理时,首先应进行预脱水处理,在含水原油没有升温前,将原油内的含水率脱降到20%,这时的原油可以不使用原油电脱水器处理,即可符合原油净质量标准。如果高含水原油进站,使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游离水产生一定的分乳化水时,可以使用电脱水器完成深度脱水操作。完成脱水后的原油会在加热后,进入到稳定塔内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最后进行密闭的向外输送。所以,为保证密闭输送与常温脱水获得良好的效果,使用完善的脱水设备以及合适的低温破乳剂,可以作为处理工艺应用在上述操作中,但是还应注意以下四点:
(1)将破乳剂使用在井口或者端点计量站,可以使含水原油的粘度下降,进而降低井口处回压的压力。另外,在进入到脱水装置的乳化液,会增加游离水的含量,进而完成快速脱水沉降的操作。
(2)在深层油田开采的油水混合物中,都会存在泥沙等物质,对原油进行脱水操作时,利用水洗的方法去除原油的泥沙。
(3)在对含油污水进行处理后,原油中的含油率、机械杂质等都会对回注后的屈油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与原油的脱水质量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使用破乳剂进行原油脱水时,应处理好原油中的污水,如果想获得质量的脱水原油,污水处理的难度会增加。
2 改造方向
在油田生产中原油出现含水的情况十分普遍,但是含水率升高会增加设备进行输送、计量等操作负荷,同时会出现原油计量误差较为严重的问题,导致加热燃料消耗增加,而且原油含水中会存在盐类物质,对输送管道和设备会造成严重的腐蚀,因此需要对地面配套的设备进行改造。下面对改造方向进行分析。
2.1计量站改造
如果计量站的原油含水率较高,由于进站液量大会造成原油的计量失去精准度,同时在站内摩阻不断的增加的情况下,井口处的回压也会上升。改造方向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一般将三相分离计量装置对油气水三相混合物进行分离,通常是初步进行分离,然后对油气水三相进行分别的计量,从而减少出现的含水率计量误差,而且计量误差会控制在5%以内。
(2)使用两相分离器测定原油含水密度,然后使用数字作为油井产液中的含油率,最终会得出纯油量的数值。利用这种计量方法,如果密度仪的精度为0.001g/cm3时,可以将原油的计量精度控制在5%以内,而且保证原油的含水率会低于80%。
2.2联合站的改造措施
在对联合站进行改造时,主要的改造方向为高含水原油在密闭流程中预脱水以及不停产清砂。目前,使用的工艺流程为无罐压力密闭生产工艺,具体操作如下:(1)使用活性炭洗涤技术,可以将脱水设备中产生的水垫层深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减少对游离水在油中的沉降操作以及分离时间。(2)使用平衡分配的方法,均匀分配各分离器中的汽液混合物。
总结:
在本文中对工艺以及设备的改造设想都处在研究阶段,在实际原油生产中还应结合实际情况,保证高含水期的油气集输系统可以保持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原油生产。
参考文献:
[1]付明刚.高含水期周期注水法提升采收率的相关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13):36.
[2]襄生.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方法研究取得重大成果[J].河南石油.2016(03):527.
[3]陈仲良.高含水期两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建立与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7(0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