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裙剧课程建构的可能性: 理念和实践

2019-09-10 07:22吴巍莹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饼围裙玩偶

吴巍莹

围裙剧是近两年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一种新形式,在家长开放日、节庆活动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俨然是教师开展“公开课”的“神器”。良好的使用效果和来自幼儿的喜欢,促使幼儿园教师产生了一个新需求:建构以围裙剧为主要形式的课程。为此,本文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围裙剧课程建构的可能性进行阐述。

一、围裙剧建构的可能性:理论阐释

1. 综合性:围裙剧和幼儿园课程的契合点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集合了文学、美术、舞蹈、音乐等多个学科。在戏剧领域,围裙剧归属于“偶剧”的类别。围裙剧的蓝本是故事,只要是符合幼儿经验的、可以被幼儿理解的各式各样的故事,都可以转化为围裙剧——围绕故事内容设计场景、角色形象以及各种活动“机关”;在此基础上,对生活材料、废旧物品等进行改造,选择能够和故事情节和角色特征相吻合的音乐;最后表演者身穿围裙,手执“戏偶”(各种角色)进行表演。

像所有的戏剧形式一样,围裙剧产生之时就自带“综合”特性,這保证了学科之间有机性关系的高度存在,不会出现学科之间“貌合神离”的现象。

幼儿园课程亦具有“综合性”特点,即在一定的课程理念下,把不同领域或不同学科内容相结合,使它们相互之间产生有机联系,以较为整体的面貌呈现在幼儿面前,与他们互动,帮助幼儿获得平衡发展。幼儿园课程的选择和编制有两种取向:学科取向和学习者中心取向。学科取向注重学科逻辑,学习者中心取向则是以学习者的心理逻辑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感性、直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选择和编制时要遵循他们内在的心理逻辑,而不是学科逻辑,注重幼儿经验的发生和发展,避免“线性”课程的存在。保证幼儿以“完整人”的面貌去面对“完整的生活”。

显然,围裙剧先天的综合性符合幼儿园课程对“综合性”的呼唤,为它的课程建构提供了可能。

2. 兴趣和操作:围裙剧与幼儿学习特点的一致性

幼儿注意时间较短,意志力较为薄弱,他们的认识活动更多受到自身兴趣和需求的影响。看到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反之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围裙之于围裙剧就像魔术袍之于魔术师,魔术师在魔术袍的帮助下产生无穷的变化,观众永远无法猜透魔术师下一步会变出什么。围裙剧中设置了大量的“机关”,这些机关究竟隐藏了什么,深深吸引着幼儿的关注。表演者将各种角色放置在口袋之中,随着情节的一步步展开,角色被逐一拿出来,粘贴在事先缝好的魔术贴上。因为不可预料,幼儿会产生探索的欲望,好奇心会驱使他们全神贯注。

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直观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其思考,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蒙台梭利认为,通过感官教育,可以提高幼儿感觉器官的灵敏性,帮助他们获得直接、直观的经验,为日后知识的学习提供基础。皮亚杰认为任何经验的获得不是通过成人强行灌入儿童的大脑,而是依赖于儿童的动作和活动,是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围裙剧就像一个移动的舞台,观看表演时,幼儿可以受到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从而对故事中的人物、

角色和情节有充分的了解。幼儿天生就喜欢扮演,喜欢给常见物品赋予生命并进行游戏。围裙剧中的“演员”主要是“偶”,当幼儿围上围裙,手执玩偶进行表演时,玩偶就成为幼儿假设性的替身,通过动作和声音的变化,幼儿可以理解角色,也可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情绪观点,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围裙剧与幼儿学习特点的吻合性,使它能够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载体,为围裙剧课程的建构提供了保障。

二、围裙剧课程建构的可能性:实践探索

围裙剧课程的形态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它既可以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将围裙剧呈现的故事作为“问题”的起点引发幼儿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也可以以综合的形式,在保留故事原有形态的基础上,对某一个或几个环节进行想象和创编,将其他领域的活动有机地渗透进来。还有一种就是以系列活动的方式来开展相应活动,这样的课程是以“创造”和“表演”为目的的,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这种课程形式对初学者来讲是一个有力的支架,因此,本文将结合围裙剧《谁咬了我的大饼》予以介绍。

围裙剧《谁咬了我的大饼》依据同名绘本故事设计创作。故事大意为:小猪做了一个大饼,醒来却发现大饼上有个缺口,于是出门寻找吃大饼的小偷。他分别找了小鸟、小兔、狐狸、鳄鱼和河马,这些动物为证清白,分别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并留下了牙印。最后小猪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于是,真正的“小偷”暴露了。围裙剧《谁咬了我的大饼》根据故事内容设计了八张“大饼”,除了第一张“大饼”是完整的,其余的“大饼”根据动物的出场顺序都有相应的牙印。活动时,八张“大饼”重叠在一起,通过“逐层撕去”的方式来呈现情节的发展和故事内容。

这个活动在终极目标上定位于:一方面幼儿能够独立表演围裙剧,另一方面幼儿要在原故事基础上,创造新的《谁咬了我的大饼》。达成这两个目标的前提是,幼儿对围裙剧中“大饼”(其实也是动物)的出场顺序有清楚的认识。除此之外,还需要建构牙印与动物之间的匹配关系。据此,我们设计了四个课时组成的系列活动,第一个活动“大饼贴贴贴”整合了数学领域的排序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八张“大饼”的排列方法。紧接着,我们又引入了“资源有机分配”的概念,将空间配置作为重点,设计了“玩偶分分分”活动,让幼儿思考“五个玩偶三个口袋,怎么分、分配完了又如何记忆”的问题。这个故事的语言具有高度的重复性,虽然前两个活动没有进行刻意的语言练习,但幼儿伴随活动内容可以自然习得各个动物角色的台词。这时候,进行第三个活动“声音变变变”就水到渠成,让幼儿重点探索如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性格的动物。在此基础上,我们在第四个活动中将戏剧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牙印,创造属于自己的《谁咬了我的大饼》。

围裙剧《谁咬了我的大饼》系列活动(中班)

活动一  大饼贴贴贴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情节,能够按照故事的发展为不同牙印的“大饼”排序。

2.在操作与讨论中,学习两种排序的方法。

3.在排序的过程中,享受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围裙剧材料包《谁咬了我的大饼》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三张“大饼”,请幼儿思考:这三张饼的排列顺序是什么样的?谁在先,谁在后?为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发言,示范排列大饼的顺序。

3.教师总结排序的方法。

4.教师提供八张“大饼”,请幼儿个别操作,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大饼”进行排列。

5.幼儿集体交流排序的方法。

6.教师用围裙讲述故事,重点提示幼儿看看故事中的“大饼”上牙印出现的次序和自己排列的是否一样。

7.提问:老师刚才讲故事时,讲到哪个字的时候去撕“大饼”的?

8.幼儿再次欣赏故事,明确在讲“你看”的时候撕掉一张“大饼”。

9.幼儿第三次欣赏故事,在说到“你看”的时候,请幼儿做撕的动作。

10.提问:小猪每次问小动物的时候,是怎么问的?小动物每次怎么回答的?

11.师幼合作来说故事,提问:小猪什么时候开始问小动物的?在说到哪个字的时候开始问小动物?

12.幼儿戴上围裙,和教师合作讲故事。提问:撕掉的“大饼”放在哪里?

活动二  玩偶分分分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认识,学习操作动物玩偶来表演故事。

2.在操作和讨论中,探索合理分配玩偶的放置位置。

3.在合作表演中體会有秩序的表演方式。

活动准备:

围裙剧材料包《谁咬了我的大饼》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操作玩偶讲述故事。

2.教师依次增加玩偶的数量,每增加一次就讲一遍故事。

3.提问:这些动物从哪里来?讲完话后又到了哪里?

4.幼儿徒手练习摸动物和放动物的动作。

5.提问:围裙只有三个口袋,可是有五只动物,我们怎么放才能让自己记住呢?

6.全体幼儿一起跟着老师讲一遍故事,提问:故事的开头说了什么?故事的结尾又说了什么?

7.幼儿两两结伴,操作玩偶来表演故事。提问:谁负责撕“大饼”?撕完的“大饼”放在哪里?谁负责拿动物?谁负责摆放动物?

8.集体交流分享。

活动三  声音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学习运用不同的嗓音来表现故事中的小猪、小鸟、小兔子、狐狸、鳄鱼和河马。

2.在合作表演中,学习角色分配、动作分配的方法。

3.体会用不同声音表演故事中不同动物角色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围裙剧材料包《谁咬了我的大饼》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操作围裙和玩偶,和幼儿共同讲述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

2.提问:每个动物说话的声音是一样的吗?小鸟的声音会是什么样的?河马的声音会是什么样的?狐狸的声音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教师将动物们贴在牙印旁边,指到相应的动物,幼儿就用这个动物的声音讲话。

4.教师说旁白和小猪的台词,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大家一起讲故事。

5.提问:这么多的小动物要是一个人表演,会手忙脚乱的,我们怎么来表演才不会这么乱呢?

6.幼儿合作表演,提问:请大家先商量一下,谁穿着围裙?谁负责说旁白和小猪的话?谁负责撕大饼?谁负责小动物的出场?谁负责模仿小动物说话。

7.幼儿合作表演。

8.分享交流合作表演的困难和方法。

9.换角色再次合作表演。

活动四 故事编编编

活动目标:

1. 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学习替换角色创造新的故事。

2.在集体讨论中,学会从别人的观点中获得关于牙印的信息。

3.体会创作新故事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活动准备:

不同动物牙印的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表演故事,提醒幼儿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声音说。

2. 提问:除了故事里的小动物们,还有很多东西它们所到之处也会留下痕迹,请大家想想哪些东西会留下痕迹,它们的痕迹是什么样的。

3.请你们把东西和痕迹都画下来。

4.师幼一起讲述新的《谁咬了我的大饼》。

5.教师出示馕:这是一种新疆的大饼,叫馕。请每组小朋友到材料袋里找不同的东西去咬它,看看咬过之后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

6.请幼儿品尝馕。

儿童是天生的表演者,让幼儿在戏剧中自我开拓、尽情表达是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目标。故而,所有的儿童戏剧课程都不需要背负太多教学目标。本文呈现的围裙剧课程的建构方式并不唯一,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故事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灵活调整。依此引发幼儿互动,实现他们与世界的协商。发现让生命得到滋养的众多途径,才是围裙剧课程的真正期望,也是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渴望。

猜你喜欢
大饼围裙玩偶
食堂大师傅的围裙
古怪的围裙
动一动,手指玩偶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偷吃了大饼的贼
香喷喷的绮园大饼
再见了,老朋友
可以激发无限想象的创意玩偶
玩偶笑声
百变“购物袋围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