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萍
一、背景
在教学二年级《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时,我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传统的活动教学,带领学生用“火眼金睛”来体会观察的方法,探秘关于空间的神奇的奥秘。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和反思:
二、我的尝试
(一)课前游戏:跟着小企鹅玩转前后左右
引入小企鹅的游戏情境:大家好,我是聪明的小企鹅,能认识前后左右,你会吗?要不,我们来玩个游戏,我说口令你们来做动作。大家可真是“火眼金睛”呀!不但会观察,而且会思考,欢迎大家跟我一起来神奇空间探秘吧!设计意图:小企鹅的游戏活动激趣,既复习前后左右的知识,又引入了这节课的主题情境。
(二)生活中的“火眼金睛”
1.分别出示校门内外、教室前后的两组照片,让学生分别判断是在哪里拍的?再说说是怎么看出来的?
2.你有什么发现?初步感受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设计意图:对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生活经验的及时捕捉反馈分析,从而确定教学的起点和节奏。
(三)探秘神奇空间
1.观察方法探究。
(1)要想打开神秘空间的大门,就要解开小企鹅的不同面所拍照片之间的秘密。请一名学生来给小企鹅拍张正面照,需要站在什么位置?什么角度?(指名学生用平板拍照,上传)
(2)如果要想拍小企鹅的后面,站在什么位置,如果要想拍它的左边呢?拍它的右边呢?学生上台找准相应的位置、定好角度。
2.自主尝试,小组交流。(1)大家也想来拍吗?从你的位置观察,你在小企鹅的哪一面,能看到什么?拍前找位置、定角度,拍完后上传到座位号对应的相册,说说我在企鹅的哪面拍的,拍到了什么?
(2)从智慧教学平台上调取学生分区上传的照片,发现其中的奥秘。
(3)你想到其他位置看看吗?小组内换位置观察,取出看到的照片說说,在小企鹅的哪个面拍的,拍到了什么?
3.总结发现。
(1)老师也拍了四张照片,仔细观察拍到什么,能想象出是在企鹅的什么位置拍的吗?最容易判断出哪张?为什么?还有呢?最难的呢?(看样子,猜位置)
(2)将四张照片分组,你打算怎么分? 设计意图:课堂上通过每个学生使用平板现场拍摄和即时影像,实际观察与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通过从玩具企鹅的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使学生学会辨认从前后左右等四个方位看到的视图,积累观察活动的经验,发展初步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四)空间寻宝
1.汽车。(1)出示情景图,说说4人看到的分别是哪幅图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将图移动到相应的人的旁边。)(2)如果将汽车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组合到一起,能变成一辆小汽车吗?为什么? (3)拿出3D汽车模型,感受平面与空间。
2.正方体和球。(1)你们刚才发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不同。有一个物体,它很神奇,从前后左右上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你知道它是什么吗?拿出正方体,让学生观察。(2)还有一个物体,它更神奇了,无论你从哪个面观察,看到的都是圆形,你知道它是什么吗?拿出球体,让学生观察。(3)运用VR和AR技术,让两个学生,一手拿真实的正方体和球,另一只手拿虚拟的球,感受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
3.小组讨论交流。回顾这节课的探秘活动,你在神奇空间里发现了什么秘密?
(五)全课总结
运用AR技术显示小企鹅来到我们的课堂,小朋友们,神奇空间有趣吗?我们怎么练出一双“火眼金睛”呢?(多观察、多想象、多思考。)
三、我的反思
1.创设“火眼金睛”探秘神奇空间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神奇空间”的奥秘,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想象能力
2.课堂上通过每个学生使用平板现场拍摄和即时影像,实际观察与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智能终端对学习内容的反思、评价。
3.多媒体及3D打印技术在这节课中的运用,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丰富学生对平面与立体空间感受。VR和AV技术的使用,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责编 孟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