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窥探

2019-09-10 07:22陈志冬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课题学生

陈志冬

摘 要:“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教育者,应该重视从小灌输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文章以观鸟教育为例,简要地分析利用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可行性。主要做法为:确立课题,明确方向;借机课堂,落实课题;依托课题,提升素养;延伸课题,丰富生活。旨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课题;学生;环保意识;观鸟教育

2018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所有缔约国达成共识通过国际间(双边、多边机制)的合作,培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关注天气变化已是全球的共识,而关注天气变化的起点应该是保护环境。

我们国家已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作为教育者,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适时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更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身体力行进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

一、确立课题,明确方向

过去进行的环保教育,总是根据上级或学校的安排开展关于“垃圾分类”“爱护环境”“植树”等主题活动、主题班队会,总的来说,较为形式化,教师被动地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的环保观念仅停留在口头上。反思这种教育形式的低效,学校部分教师把自己的业余爱好与工作结合起来,成功确立了《以观鸟活动为载体的生态教育研学后教的案例研究》课题。本课题的成功立项,让教师有了一个清晰的教育方向:培养环保意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话题,更是利国利民的大举措,必须深入到每个学生、家长身上,落到实处。我们发现学生都喜欢小动物,虽然动物种类繁多,但我们可以类别为单位开展研究。鸟类遍布整个大自然,其外形、叫声都很吸引人,因此我们决定从观鸟开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我们围绕课题制定了年段研究目标:

1. 一、二年级:认识身边的鸟类,能说出常见鸟类的名字。了解部分鸟类的觅食特点。

2. 三至六年级:野外观察鸟类,实地考察鸟类的栖息环境。写观鸟日记、写保护鸟类建议书等。

二、借机课堂,落实课题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题组成员把鸟类知识融入平时的课堂中,不管是语文课还是科学课、品德课、综合实践课等,只要涉及鸟类的内容,课题组成员都会不失时机地渗透鸟类相关知识。例如,语文课《父亲和鸟》一文,就是讲述父亲如何爱鸟,从而影响作者也爱鸟的,教师借机课堂,从中让学生体会如何用实际行动保护鸟类。又如科学《做大自然的孩子》中就特别提到“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其中有一个活动是做个“小鸟餐厅”,这是一个很好的渗透鸟类知识的机会。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喜欢鸟类,也喜欢喂养它们,于是笔者借机向他们渗透关于鸟类嘴形特点的知识,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了解不同嘴形结构的鸟类,它们觅食的材料会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会不同。科学家为了方便研究,分出了猛禽、攀禽、鸣禽、涉禽、游禽、走禽、飞禽、家禽等类别。从此,学生头脑中有了这么一个概念:鸟类是一个很庞大的家族,我们可以从身边的鸟类入手,去认识更多的鸟类栖息环境特点……又如,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的《可爱的动物》中出现了“燕子”“白鹅”等鸟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也坚持传授有关身边鸟类的外形特点及识别的方法,并且从专业方向纠正部分鸟类的称呼。例如“燕子”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我们常说的燕子其实是专门术语中的“家燕”。这样,从一年级开始就给学生渗透丰富的鸟类知识,为学生以后识别相类似的鸟类提供了帮助。实践证明,这种利用日常课堂教学向学生灌输鸟类知识的做法,不但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延伸。渐渐地,学校各年级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观鸟爱好者。

三、依托课题,提升素养

课题的引领带动了教师留意身边的自然环境,校园里偶尔掠过的飞鸟、花坛中觅见的四叶草……均会引起大家的讨论。大家的话题从平时的柴米油盐变成了周围的自然生态,例如,禾花雀为什么会濒临灭绝,“凌波仙子”与肇庆茨实的依念行为、某天见到“白鹇”的那种幸运与惊奇……大家的话题不再限于表面的现象,而是扩展到深层原因。例如,红花酢浆草堆里偶遇四片叶子的特殊现象,它们是同一品种的基因变异,还是本身就是另一品种的四叶草呢?又例如,环境的变迁、气候的变化引起的鸟类迁徙现象等。这种随意的闲谈,形成了一种严谨求实的教研之风,不但毫无压力,反而释放了工作中的压力。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变得格外留意鸟类,也跟着教师一起观察。我校地处古镇,环境古朴、鸟语花香,平时有很多鸟儿在古建筑、绿荫丛中飞翔。有时它们会在教学楼栏杆上歇息,有时它们会在小地堂悠闲地散步觅食,有时它们甚至会飞入教室做客……每一次的发现,都会引起学生的欢呼。这是随机观鸟的大好时机,来得真实——实际比理论更有效。以此入手,没有刻意的沉闷课堂,没有任何的照本宣科,只靠影响、靠带动,引来了一批学生先行者。经过一两年的潜移默化,很多学生认识了飞进校园的麻雀、家燕、斑鸠、画眉……如果是高年级的观鸟爱好者,他们远远就可以判断出是什么鸟类,甚至可以听声辩鸟,可以跟教师交流观鸟的心得与快乐。每一次的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主题,但只要一走出校外,师生们会不约而同说出所过之处的花草树木的名称,头顶飞过的鸟儿经常会引起大家的争论,大家会根据远观的特点,猜测鸟儿的种类。“小菜鸟”“鸟类小专家”应运而生,学生爱鸟,自然会爱鸟类生存的环境,也就可以达成环保教育的目标了。

四、延伸课题,丰富生活

自然观察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方向。我校发起的“生态研学营”,会不定期开展观鸟、植物观察、昆虫观察等活动。每一期会邀请专门的导师进行指导,既为参加活动的师生、家长普及大自然的知识,让他们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奥秘,同时也丰富了自然爱好者的生活,进一步引导他们关心大自然。例如,遇上好天气,主办方会组织到中山、南沙、海珠湖公园、滴水岩森林公园进行观鸟、观察一些外来物种、识别一些有毒植物等活动……如果遇上阴雨天,主办方会举办一些室内活动,例如,制作植物标本,利用树叶、花朵进行押花,制作艺术作品,利用粘土塑鸟等,这一系列活动不但引起家长们的兴趣,更使学生们欢呼雀跃,既是一次热爱自然的活动,更是一次亲密合作的亲子活动。因此,每次活动都吸引了众多家长、学生、教师的积极参与。一件件押花作品、一只只塑鸟作品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爱鸟、爱植物、爱大自然的情怀,坚定了他们为了美好的大自然而保护环境的信念,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与大自然的万物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最终实现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以观鸟活动为载体的生态教育研学后教的案例研究》课题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带动了我校,甚至我镇的师生共同参与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既开阔了师生们的视野,更让大家身体力行体验关爱动物、关爱生命、关爱大自然。在当今繁重的教学与学习任务下,这无疑是一条有效的环保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Raewyn Chirnside,刘沛麟.从心认识自然——环境教育互动式学习参考读本[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

[2]“美境行动”编委会.美源于心 境成于行——青少年环境教育项目“美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课题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学生写话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聪明的学生等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