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文
摘要:学校校园环境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环境的优劣,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校环境不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多成分、高营养、有恒温、立体化的,充满活力的教育整体。学校校园环境的构建反映着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构想,它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环境;育人
最近笔者有幸到一些示范校参观学习,每涉足一校,首先耳目一新的是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既个性鲜明,又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这些学校没有停留在学校有方向、师生有目标的一般水平上,而是刻意营造积极的、具体可感的校风,着力于一个“实”字,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全体师生的精神,体现到举手投足、待人接物等细微行为上,最终把校风口号变成一种氛围浓厚的环境,对师生具有一定的影响。而随着师生在素质上的不断提高,反过来促进了校风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巩固了校风口号内容,扩大和增强了校风影响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参观考察优秀学校环境育人的实绩,我感到要真正创造一个良好育人環境并发挥有效作用,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识问题
学校整体环境的好坏,关系到育人质量的高低。实践表明,学校管理行为从覆盖面到深入度都是有限的,这是因为,学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有许多非管理因素对师生产生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所以,学校环境不是纯粹的位置排布,也不是静态的花木房院,更不是简单的卫生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办学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学校环境的优化,但学校环境绝不能等同于办学条件,更不能受制于现有条件。学校之所以能收到环境育人的实效,关键就在于领导、教师和学生,从观念上克服了唯物质论的束缚,树立了正确的环境意识。
二、协调配合
良好的学校环境,不论是在何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细究其理,无不得力于三个方面的协调配合。
1.硬环境和软环境的配合。把“人——人”系统作为软环境,把“物——物”系统作为硬环境;把领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行为作为软环境,把规章制度、纪律约束作为硬环境;把个人活动作为软环境,把集体行为作为硬环境。两种环境互相调节,积极配合,既有利于建立组织成员的团队精神,有效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化作用,使组织影响力和个体感应力更有依托。
2.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配合。就学校的相对稳定性、集中性、自控性等特点而言,学校可以说是一个封闭的管理系统。但是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影响和制约,学校绝不可能是一个世外桃源、独立王国。学校的工作成果随着学生带入千家万户,同时对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着影响。学校的管理职责是创建优良健康的内部育人环境,以内部小环境影响外部大环境,以学校小气候调节社会大气候。 在内外环境的配合上,首先要注重学校外观和育人精神实质的配合,使“外表美”和“心灵美”同步对学生及周围社会发挥正面的宣传作用。其次要积极加强学校与社会团体、党政群组织和广大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进行管理和指导,在办学方向、科学决策、育人方针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最后要深入进行思想环境的改造和建设,促进道德信念向人格品质的转化,文明修养向良好习惯的转化,书本知识向实用技能的转化。
3.上下环境和左右环境的配合。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时刻变化的动态环境。在整个学校大系统中,按组织成员具体分工,有校长、教师、学生等不同层次,有高年级与低年级等不同群体的上下环境,按各自角色定位,有男性或女性不同性别,有语文成绩好或数学成绩好等不同学科素质群体的左右环境。归根结底,这些上下层面、左右关系上的环境说透了就是一个学校大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的人际环境,是学校管理中务必高度重视、科学把握的大学问。一些特色示范学校在全面抓素质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特色,其中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建立了一个整体协调的学校内部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校主动协作、各方配合的效能,特别是用好了人际环境这把跨进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三、落实问题
首先,要从领导到教师,真正在思想上落实对环境育人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其次,要落实工作方法,从硬环境入手,从基本的养成教育起步,真正抓准,抓到点子上。第三,要落实内容,区别不同学生情况,提出不同要求,树立不同目标,达到共同境界,真正抓出实效。第四,要加强落实力度,毫不松懈,真正抓狠,一抓到底。学校要从环境卫生到师生礼仪,从课堂教学活动到课间自由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并产生一种想要融身其中的亲近心理。不论是校长对一名普通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还是一位同学主动帮助校友系鞋带的平凡小举,不论是每个物质环境的美化,还是人人行为举止的朴实,都可切身体会,师生多才多艺而不浮华,上下亲密融洽而不做作,真正营造一方播种新芽、孕育精英的教育天地。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新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