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文学——只要还有温暖的人情,这世界就值得我们热爱

2019-09-10 07:22:44胡天
大学·课外阅读 2019年4期
关键词:丧尸常务釜山

胡天

剧情简介

石宇是证券公司的基金管理人,外表光鲜、精明能干,却是个重利轻义之徒,妻子为此与他分居,女儿秀安也对自私的父亲逐渐失望,并在他送错生日礼物后,决定前往釜山看望妈妈。石宇只好抽出时间陪着女儿登上开往釜山的列车。与此同时,官方媒体报道城市各地发生了严重的暴乱事件,但政府的粉饰掩盖不了丧尸肆虐的事实。在列车开车的刹那,一名感染者冲入车厢,很快就发生变异并对乘客展开血腥屠杀。未过多久,列车上的丧尸数量呈几何级爆发增长,石宇被迫和幸存的乘客们在逼仄的空间内奋力求生。

通往釜山的遥遥旅途充满杀机,危难时刻每个幸存者也承受着人性上的巨大考验……

镜头1:

这天是秀安的生日,石宇忙于工作很晚才回到家。他带着歉意送上生日礼物,但秀安拆开后却满脸失望,原来这份生日礼物和她儿童节收到的礼物一模一样。

/思考/

缺席容易,弥补缺憾却很难

石宇因为工作疏忽了对女儿的关心,且认为孩子长大后就会理解自己,这其实反映了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和教育资源,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疏忽了亲子之间爱的交流和表达,对于因此产生的亲子矛盾,他们寄希望于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理解。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很可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还在成长中的孩子,一方面还无法理性地看待父母的操劳;另一方面,其心灵成长所需的关爱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以及親子关系。等这些孩子真正长大了,很可能并不会去理解父母,即使他们在理性上原谅了父母在自己成长中的缺席,但情感上的缺失却难以弥补。

镜头2:

石宇送错礼物,心怀歉意,同意了秀安想要去釜山看望妈妈的要求。在列车上,秀安独自去洗手间,但洗手间里却蹲着一个脏兮兮、看起来精神不正常的流浪汉,乘务员过来劝流浪汉出洗手间,在一旁看热闹的巴士公司高管金常务趁机教育秀安:“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将来就会变得和他一样。”秀安立即反驳:“妈妈说,这么说的人是坏人。’

/思考/

给孩子的教育,应该少一些功利

有些家长就像金常务一样,通过贬低他人来警示孩子。在这些家长眼里,身为高管的金常务无疑是成功的典范、孩子学习的榜样,但我们抛开功利,从是非的角度来看,懂得关怀和尊重他人的秀安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榜样。纯真的秀安无疑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她母亲的良好涵养,也照出外表光鲜的金常务实则是一个利己主义者。

我们学习到底该学些什么?专业知识是一个人在和平年代的生存技能,他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中.金常务可能精通商业知识、在职场上运筹帷幄,但是事业成就的高低并不代表人格的优劣。家长给孩子的教育应该少讲一些功利,多讲一点是非。

镜头3:

列车快开时,一名感染者毫无征兆地冲入车厢,很快,她就发生变异并对目光所及之处的健康人展开血腥屠杀,被咬到的人也变成了丧尸。车厢里乱成一团,健康的乘客惊恐地跑向没有丧尸的车厢,在骚乱中找到女儿的石宇也跑进了这节车厢。最靠近车门的他本能地将车厢隔门关上,但摔跤手尚华和他怀孕的妻子盛京还未进来。在尚华的怒吼指责下,石宇又心虚地把门打开,面对身边金常务的责怪和阻拦,他愤怒地反击:“说话小心点,不只是你一个人处于危险。”

/思考/

很多人虽然自私,但并不是无可救药

从毅然关门到心虚开门再到愤然反驳别人的指责,我们可以看出石宇虽然自私,但并不是无可救药。灾难发生之初,他教育秀安关键的时刻可以只想着自己,但后来面对秀安的“就是因为你什么都想到自己,妈妈才离开我们”的指责,尤其在看到曾被自己挡在门外的尚华不计前嫌地救了秀安时,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利益至上的生活中构建的处事信条和做人原则,并最终选择了向善良回归,开始拯救和保护别人。

石宇的转变代表了在大城市中生活的绝大多数人,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挣扎着、努力着,无暇顾及他人,因而表现得冷漠,但人情上的冷漠并不是人性上的冷酷,他们的内心依然有着最起码的道德良知。他们对于陌生人虽然冷眼相待,但是若产生了交集,往往会主动搭把手,让彼此感到人情的温暖。

镜头4:

在慌乱的逃亡中,原本同一节车厢里的乘客分散在了不同的车厢。当石宇等人冒险穿过丧尸密集的14号车厢,想要到达安全的15号车厢时,里面以金常务为代表的乘客却拒不开门。由于他们的阻拦和拖延,与石宇并肩作战的尚华不慎被咬,他在即将变成丧尸的最后一刻仍在坚持阻挡丧尸,与此同时,金常务等人还在阻拦石宇等人进入安全车厢。

/思考/

在极端环境下,恐惧会使人“变异”

在15号车厢内乘客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泯灭和人对未知的强烈恐惧。在极端境遇下,恐惧经常会使人心中的关于善恶的天平倾斜,求生本能高于一切,不顾道德,就会做出异常的行为。15号车厢内的乘客是弱者的代表,强者寻找出路,而弱者只会待在原地期待黎明的曙光,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绝不希望自己的安全区域内出现不安全的元素。一旦有这种元素出现,就算他们没有主动加害别人的想法,强烈的恐惧也会使他们为了求生而对别人的生死冷眼旁观,被动地剥夺他人生存下来的权利。

在灾难面前,虽然利己的行为是人之常情,本能的求生欲是常态,但是明明可以帮助对方却无所作为,导致对方死亡.也是卑劣人性的体现。

镜头5:

石宇等人进入15号车厢后,石宇愤怒地指责金常务等人拒不开门的行为,不料金常务拒不认错,反而大喊石宇一行人中有人被感染了,煽动众人把他们赶出去。他的造谣立即得到了其他乘客的响应,他们联合起来,野蛮地将石宇一行人赶至下一节车厢。

/思考/

集体的卑劣是因为多数人丧失了自我 这一幕主要体现了众乘客的三个心理。一是“从众”,从社会心理学讲,从众来源于群体压力和对偏离群体的恐惧,也就是当大家都想要将石宇一行人赶出去时,如果自己不说,可能也会被赶出去。二是“责任分散效应”,也就是虽然自己明知这件事是错的,但如果一起做的人很多,那么个体对于这件事所承担的心理责任就会下降。三是“去个性化”,也就是人在极端群体中会丧失自我意识,从而做出自己平时不会做的非理性行为。众乘客受到金常务的恶意误导,在非理性的驱动下,既不加思考和判断,又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于是就出现了集体漠视他人生命的卑劣行为。

镜头6:

由于列车行进的路被堵,列车长通知幸存者下车换乘。石宇一行人悄悄地下车,而15号车厢内金常务将其他幸存者推向丧尸以争取自己逃生的时间,他还顾不上关好车门,使得丧尸蜂拥而出,追赶所有幸存者。金常务在逃跑中不慎摔倒,眼看就要被咬,见此情形的列车长赶过去救他,不料金常务故技重施,将列车长推向身后的丧尸,自己得以逃生。

/思考/

人心,不可直视

东野圭吾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如果说作为都市人代表的石宇的利己心在女儿秀安的质疑下,以及与他人的并肩作战中,终于化为了人性之爱的话,那么金常务代表的便是为求生存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加害他人的权力持有者。他在社会上拥有特权,在车厢里也掌握着最高话语权,领导着从众的弱者。在灾难中,金常务屡次牺牲他人性命,以换取自己存活的机会,虽然最后他也成为丧尸,却又咬伤了已回归善良的男主。这样的剧情安排,一反“善恶终有报”的常态认知,令人错愕。也许导演更想表达的是善与恶并不容易区分,因此安排自私、惜命的金常务在变异的前一刻说出——“我想回釜山的家,我想看看我的妈妈”这句话,让这个角色染上了一丝温度和令人怜惜的色彩。金常务固然卑劣可恶、自私自利,但他也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复杂的人性下,英雄不只是英雄,坏人不只是坏人,归根结底,他们都只是一个“人”。

镜头7:

影片的最后,只有盛京和秀安活了下来。她们走在黑暗又悠长的隧道里,秀安伤心地唱起原本想唱给爸爸听的歌,就是这歌声让隧道外的狙擊手判断她俩为幸存者,放弃了上级下达的射杀指令。此时,一抹光线照在了隧道的尽头。

/思考/

只要有希望,就还有未来

列车上有形形色色的人,但为什么最后存活下来的,却只有孕妇与小女孩呢?影片最后,隧道的尽头是美好的阳光,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角色都带有希望的属性:孕妇所代表的女性,隐喻人类的生存繁衍;小女孩所代表的孩童,正是人类、民族的未来。虽然她们本身很渺小,无法通过自己的搏斗、反抗,毫发无损地躲过丧尸的围攻,但她们的背后存在其他人为了保全她们做出的伟大牺牲,这种牺牲展现出入性和人情之美,因此,她们的幸存有着传达影片主题的必然性。

虽然影片也揭露了人类的阴暗面,但是对人性“丑”的展示,不是为了让人悲观地感慨“人心才是最可怕的”,而是通过“美”对“丑”的战胜,让我们坚信在一个崩坏的、末日来临的极端环境当中,人之所以为人,是出于对弱小者的庇护,对同类的援助,对陌生人的信任……只要有人性的光辉和人情的温暖存在,这世界就永远值得我们依恋和热爱。

猜你喜欢
丧尸常务釜山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 08:32:58
第六届第八次常务理事会会议现场
腐植酸(2020年6期)2021-01-14 07:36:48
釜山国际电影节,展现国际新姿态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54
第六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
腐植酸(2018年1期)2018-03-05 08:49:59
丧尸登陆
人物(2017年10期)2017-10-13 21:49:32
丧尸套路为何玩不腻
华声(2017年6期)2017-05-03 23:37:42
丧尸套路为何玩不腻?
华声(2017年5期)2017-04-17 10:32:21
第一次常务副会长、副会长联席会
大社会(2016年4期)2016-05-04 03:41:32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在京召开
河北遥感(2015年1期)2015-07-18 11:11:24
西方 丧尸文化的前世今生
世界文化(2015年7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