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

2019-09-10 01:25:38岳文杰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1期
关键词:分业宏观系统性

岳文杰

金融监管在当代被广泛提及,尤其是在金融危机频发时期,它所涉及的内容不单纯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随着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的相关理论也日趋完善和规范。金融监管体制也因此成为现代金融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来实现整个市场的平稳运行,以此提升监管效率。“一行两会”与其他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则由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来统一负责,统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共同构成“一行一委两会”的新型金融监管体系。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概述

2018年召开的“两会”,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我国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重组,设立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并且将该机构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将原本归属于银监会和保监会的银行业、保险业相關法律法规草案的拟定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还将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权力划给中国人民银行。这样一来,宏观审慎政策的权限已经基本划入了人行,以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双支柱方案更加清晰完备,并且对于微观审慎监管也有涉及。中国银保监会和证监会主要负责开展专项微观监测职能,其中包括对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以及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而监管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则由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来统一负责,强化了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它们共同构成了“一行一委两会”的新型金融监管体系。

二、传统分业监管模式的局限性

1、重复监管及监管真空

长期以来,我国采用“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是针对“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实践而进行的专业化分工,其目的是保证各个监管委员会能够在各自负责监管的领域内根据其行业特点,实现高水平的金融监督与管理。由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领域的混业经营趋势已经愈发明显,我国金融业实际上己经进入了混业经营的新时代,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远比先前分业经营模式下的情形复杂,金融机构合并重组等活动频频发生。传统的以专业化分工为主的分业监管模式,己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金融业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存在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领域,导致以“一行三会”为主的监管模式显得十分被动和无力。

2、金融监管风险意识薄弱

就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整体情况而言,尽管金融监管已经步入了新的阶段,但是金融监管机构在金融监管风险意识方面仍然较薄弱,尤其体现在监管机构更多的是采取事后监管的手段,而对于预防性质的事前监管缺乏足够的重视,未建立有效的事前监管机制,直接导致了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无法适应金融业发展的需要。虽然目前我国相关金融监管机构从实际出发,逐步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金融行业的稳定与发展,但是由于缺乏金融监管的风险机制,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仍然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在风险监管方面,金融监管模式相对单一,监管体制设计不够合理,对于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仍有负面的影响。

3、金融监管创新力度低

在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创新的脚步不断加快,我国的金融创新力度也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金融监管体制相对而言稍显滞后。“谁的孩子谁抱走”的首要前提是明确该项业务、行为应当由哪个机构负责监管,但是金融工具的创新往往并不单单涉及到一个金融机构,许多金融机构都对其负有监管责任,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对于金融创新的监管空白和盲区。尤其是在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金融监管机构往往不能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很好地调整其监管对象和产品,以此应对金融市场中的创新,谁也无法明确未来的趋势和创新带来的潜在风险,如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监管问题。传统以“一行三会”为代表的分业监管体制无法适应跨行业金融业务,对于混业经营监管的有效性大幅缩水,从而形成金融监管创新的体制性障碍。

三、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模式分析

1、加强了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建设

2017年末,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了,以期完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建设,将监管标准进行统一,避免出现不同监管部门之间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的现象。设立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是为了确保我国由先前分业监管模式向综合型监管模式的转变过程的一致性与流畅性。即在现存分业监管的模式下,提前建立起一个正式的监管协调机制。该机制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带头建设,因为央行本身就承担着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责任,并且在监管信息的收集方面具有其他监管机构没有的先天优势,因此央行可以搭建一个专门的信息共享平台,与其他监管机构的专业人员一同共享监管信息,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监管漏洞和监管重复,大幅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

2、“双支柱”监管体系引入了宏观审慎金融

监管理念的转变目前表现最明显的,体现在审慎监管以及对于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开始被重视起来。我国在监管方式的转变上必须重视审慎监管,而宏观审慎政策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其能够弥补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微观审慎监管主要是针对单个金融机构进行监督,保证不同的监管机构合法经营,宏观审慎监管就意味要着眼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证监会与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微观层次的监管,至于宏观与微观间,“一行两会”与其他监管部门间协调安排则由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一负责。在宏观方面,由人行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发挥宏观审慎功能(即双支柱),两大支柱分别致力于实现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两个目标。在微观层面,除中国人民银行外的其他监管机构在各自的监管职责范围内履行职能,瞄准单个金融机构和部门的稳定,对每一家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防止这家机构出现问题,这是微观审慎的范畴。

3、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

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始终把防范系统性风险放在核心位置,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为金融行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外,还需建立跨行业、跨部门以及跨层级的系统性风险监督机制。系统性风险与金融业的顺周期性有很大的关联程度,即金融体系内部以及金融体系与外部之间的影响放大机制,因此在宏观角度我们需要引入逆周期因子,防微杜渐,起到逆周期的调节作用,并且不断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和监管机制,充分利用监管工具和动态指标信息处理协调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处置,以便全面及时地了解、掌握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状况,更利于做好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猜你喜欢
分业宏观系统性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业金融分业和混业的思考
商情(2020年36期)2020-08-20 07:48:50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宏观与政策
宏观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23
宏观
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及其改革
企业导报(2014年10期)2014-08-27 02:43:56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名作欣赏(2014年29期)2014-02-28 11:24:31
宏观资讯
时态的系统性研究
外语学刊(2011年6期)2011-01-22 05: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