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相对于其它节日被商家包装成“购物狂欢日”时,这个节日显得有些冷清。
尽管冷清,但政府部门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各城市的书店品质不断提升,以阅读为主题的各类活动越来越多,形式不一,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最为可喜的是读者参与的氛围较之前浓厚。比如,书香羊城十大好书评选活动早巳成为了我们广州市全民阅读的品牌项目,该品牌活动自2011年首次举办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今年更是将该活动推向了一个“至高点”,首先是针对阅读推广大使的评选工作更加严谨;其次是通过优化评选流程和机制,严格把关图书评委的选择,在书目的筛选上兼顾导向性和市场性,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身为2019年度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推广大使,关于“阅读”这个话题,我实有千言万语。大人们都在指责现在的孩子不爱读书,沉迷手机玩游戏,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孩子是否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都源自于家庭的书香氛围和父母的引导教育。
读书之所以可以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是爸妈从小的教育使然。生于70年代的我,那会儿的物质生活比较匮乏,可爸爸每个月依然会抱着几本杂志回家直至我们姐弟初中毕业:《儿童时代》、《儿童文学》、《故事会》、《读者》,还有各种小人书……在当时,很多家庭更愿意把钱花在买肉上,但爸爸却坚持为一家人购买精神粮食。其二也是职业所致,作为一名媒体从业人员,要想做好本职,不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强的阅读能力根本就无法胜任。
朱永新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中国历来都有重视读书的传统和底蕴,可纵观当下的阅读情况,难免让人汗颜。在物质生活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阅读增长量却少得可怜。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以色列为60本、日本为40本、法国为20本。阅读量排在第一的以色列,虽然是一个人口只有800多万的小国,但却已经诞生了14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面对这些数据,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实际上于当下,值得我们反思的不仅是如何有效提升阅读数量,同时也更需要科学的阅读方法。近年来,网上出现了很多阅读平台,一些听书APP悄然盛行,不可否认,这一模式备受欢迎。很多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就能囫囵吞枣“消化”一本原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读完的书。从某个角度看去,固然也能推动全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但无形中也让人产生惰性。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自然就失去了自我深度思考和辨析的机会。
因此,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父母一定要身体力行陪同孩子进行艰难的阅读探索,比如纸质阅读,或是在电子阅读器上完整地看完一本高质量的书,而不是将网络上的零星碎片奉为圭臬。
祁丽珠
家庭期刊集團《孩子》杂志家校共育版总编
广东省家庭教育讲师团副团长
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广州青少年阅读指导专家委员会专家
南方阅读公益基金会阅读大使
近10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的研究指导和培训工作,活跃于家庭教育推广第一线,身体力行倡导推行“亲子共成长”和“亲子共阅读”科学育儿理念,为全国中小学、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开办专题讲座近干场。在多家媒体发表撰写育儿及家教文章,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的家教课题研究和撰写,主编广东省学龄前家庭教育指导丛书《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和好家教成就好家风教育丛书《你的童年有故事相伴吗》、《治家有方:名人家书集锦》、《名人家风》,著有《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和《读懂你的孩子》等教育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