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经过半,我们的几个大项目也都得到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最终的结局现在还说不好,可是关于性价比这件事却已经又能引起我的一些感慨
老话说得好,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话在没有上当受骗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对于品质有更高的追求,想要得到更好的品质,那两分钱两分货,甚至以此类推就显得太天真了,有的时候饶是多花了钱也未必能买到更合心意的产品。
钱是个好东西,谁都想要,谁的钱也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这就导致花钱的人想尽一切办法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而想要挣钱的人则会竭尽所能包装自己的产品,让它看起来能够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而事实上,生产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产品是不可能的,而挣钱的的欲望又是无穷尽的,那最省钱达到目的的办法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称来进行美化宣传。所谓的美化宣传所指的就是对自己产品的长处极尽放大之能事,而于短板则只字不提,或是尽量淡化,腹黑一点的甚至还会给友商下绊。
从业这几年来,各种宣传手段非常让人长见识,所以也对这类的宣传有了一定的免疫性。特别是在经过去年和今年的耐久测试之后,更是对车辆内在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各种风向的言论有了更深的分辨能力。
汽车这种大件商品,普通消费者能够看到的地方无外乎也就是外观内饰,所能够感受到的驾驶和使用体验其实也非常有限。这种情况就导致了绝大多数人在选择汽车产品的时候会对看的见的部分更加在意,而忽视长期使用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很多人会觉得日系车便宜耐用,其实很多时候并不了解5000公里一次保养所带来的金钱和时间成本;与此相对,喜欢欧美系车型科技感的配置的人可能又会对电子系统在经年累月的使用中容易出现的故障准备不足。
其实,作为现代民用工业中最为复杂的产品,能够在真正购买之前能够对产品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而且网上纷繁的声音和销售的话术也都有可能将消费者带偏。除此之外,眼花缭乱的金融服务和各种强制消费更是将买一辆车究竟需要花多少钱这个事情搞成了玄学。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更希望正规4S店在买车的时候能够实现真正的透明化,哪怕收服务费也收得光明正大,别通过强制保险强制装潢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点上特斯拉真的应该成为榜样,不管车好不好,至少在买车的过程中透明方便。
省心省事当然是消费者一厢情愿的事情,而对于卖家来说,不把水搅浑怎么能挣到钱呢?所以在我几次买车的过程中,提到零增项买车的时候,销售的不愿意溢于言表,以至于都不愿意再搭理我的讨价还价。更让我感到不舒服的是在全北京甚至都找不到一家愿意满足我要求的卖家,即使我愿意付出服务费。
综合消费者和卖家的诉求来看,现在的购车形势还远不够理想,但也是现阶段最可执行的一种方式。毕竟消费者的观念也是五花八门,要是真的统一收一个服务费而没有对应的实物的话,很多人也是接受不了的。
话说回几分钱一分货的话题。在我看来,50万以内的汽车就是一分钱一分货,价格上的差距基本可以反应产品力的差距,可能在这个区间里的产品会有这样那样的短板,但是除了极个别情况,跨级别的车型是不存在的。现实中,在买车这个环节吃亏上当的情况其实并不多,但是与之相关联的服务和后续使用中的千差万别的情况才是应该注意的,也是各种深坑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