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理论在发电厂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9-09-10 22:55李勇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44期
关键词:发电厂安全管理

李勇

【摘 要】在发电厂安全管理工作中,如何将本质安全理论与实践活动相融合,确保人员与设备的安全与稳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此,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人、设备、环境等层面对其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促进发电厂的安全管理做铺垫。

【关键词】本质安全理论;发电厂;安全管理

引言:安全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要基础,也是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电力产业的不断发展,本质安全理论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很多发电厂都相继开展了本质安全型管理活动,通过人、设备、环境等层面对其不断调整与优化,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发电厂的生产系统,确保一切安全隐患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本质安全理论的概念,然后明确指出本质安全理论在发电厂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本质安全理论的概念

本质安全是指对人员、设备安全未发生不安全事件的一个重要体现,属于现代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概念是指安全管理理念的改革与优化。其含义包括两大内容,即:广义与狭义。对于狭义而言,其是指利用设计等方法增强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的安全性能,其涉及到偏差安全性能、故障安全性能等。对于广义而言,其是指利用生产系统或监督系统的管理与环节控制手段等,避免作业人员出现一些不安全因素,利用优化设计的运行、生产、安装、调试、运营、检验、维护等过程,将其中蕴藏的一些安全隐患完全消除;然后通过创建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弥补其存在的缺陷,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够处于可控状态,把一切安全隐患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使人、设备等安全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与防范。在发电企业中,本质安全理论强调的是“预防为核心”,这也是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的一个最高境界,是公司实现不断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二、本质安全理论在发电厂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结合本质安全理论的内容来看,发电厂若要确保安全生产,那么一定要遵循相关原则: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避免一切不安全活动的出现;强化设备管理,增强设备的维护效果,消除其蕴藏的一切安全隐患;优化作业环境及加强劳动安全保护,消除运行期间蕴藏的不安全要素;創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弥补管理层面的缺陷。在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中,务必要从人员、设备、环境等层面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由此来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

(一)人员本质安全

生产员工涉及到的岗位是比较多的,例如安监、运行、维护、检修等,对此,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具备不同岗位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确保能够在生产整个环节中强有力地控制一系列安全运行活动,以便于能够对其中存在的一些故障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

若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与指导,由此能够增强员工的职业操守、职业安全技能等。并且加强岗位分析、故障分析、风险分析等管理,通过仿真机、实践操作等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等,确保生产岗位的员工能够持证上岗,并进一步参加一系列岗位练兵活动,由此能够增强基层员工的应用实践能力,确保其综合素质不断提升[1]。并且还需要加强发电厂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其能够在面对应急事故的过程中,能够具备一定的逃生、急救等能力,由此能够督促公司员工掌握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真正地改变他们存在的一些不良用电习惯,并通过安全活动、案例学习、班组交流、安全演讲等活动,提升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其政策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其一切行为都能够符合本质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二)设备本质安全

在发电厂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中,设备本质安全是一项重要内容。若缺乏稳健、安全、可靠的设备,那么是无法实现安全生产的,甚至无法实现本质安全。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加强定检维护与修复,这也是确保发电厂设备能够长期安全运行的一个必要手段。针对设备类型、安全组装等方面的工作过程来说,需要进一步增强定修管理效果,优化设备绩效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在巡检与定检等基础上,对设备实施精密度筛查与诊断,并且加强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2]。其次,利用精密点数据分析,对设备的性能、经济指标等实施状态检修,确保其能够达到安全防控的目的。另外,还需要创建一套完善的技术监控制度,最大化地凸显出技术监控网络的功能,由此能够对发电厂的运行状态实施全方位的监控与管理,针对出现的异常问题,给出有效且及时的应对策略。

(三)环境本质安全

在发电厂现场作业过程中,若要确保电力生产的稳定与安全,那么一定要尽最大可能地消除一些安全隐患。对此,加强发电厂现场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其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电气、高空作业、机械、起重等。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其对应的安全防护设施一定要满足相关法律规定与标准要求,并且还需要为作业人员提供标准、规范的防护用具,由此能够达到安全作业的目的。另外,针对环境本质安全而言,具体是指空间环境、时间环境、自然环境、现场环境等等。若要对发电厂的生产空间实施改造与优化,那么一定要注意加强安全卫生设施管理,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够符合国际要求,由此能够达到空间环境的全方位管理。例如在生产设备、安全系统等方面,一定要增强其抗震、防风、抗高温、防洪涝等性能,加强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优化与定期演练,由此能够增强自然环境的本质安全管理[3]。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现场的目视管理,确保相关安全警示牌的配置合理、充足、规范等,并且要加强各类防护设施的优化,确保在生产现场的洞、沟、高处作业等环境防护设施方面,一定要符合标准要求,确保作业现场环境能够达到本质安全标准。

三、结束语

本质安全的实现需要企业通过长期努力,利用各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进行落实,同时由被动防范转变成主动防范,由此能够在源头上真正地达到安全防范、事故预防等目的,确保系统无漏洞、管理全方位、设备安全化等,为实现发电厂本质安全等奠定稳固基础。

参考文献:

[1]程云.本质安全理论在发电厂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电力安全技术,2010(12):5-7.

[2]蔡承伟.本质安全管理在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向明."本质安全"理论在火电厂的实践与运用[C].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学术会议.2012.

(作者单位:神华国能哈密电厂)

猜你喜欢
发电厂安全管理
破坏发电厂
发电厂的类型(二)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壮观的海风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