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

2019-09-10 22:24:51石琼芳
健康前沿 2019年7期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训练针灸

石琼芳

摘要:目的:评判针灸+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9月撷取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人数均为40例。研究组接受针灸+康复训练,参照组接受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7.5%,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比较,虽然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但治疗后研究组和参照组NIHSS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接受针灸+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实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建议在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针灸;康复训练;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改善效果

脊髓损伤,为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引发节段以下肢体严重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构成严重威胁[1]。同时,发病后患者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临床症状:脊髓震荡、脊髓休克、呼吸困难、排便障碍等。本次研究,将近年来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为主,分析采用针灸+康复训练、单独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方法

1.1临床相关资料

我院2015年7月~2017年9月,共撷取了脊髓损伤患者80例,通过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分为研究组、参照组,每组均为40例。研究组男性、女性各22例、18例;年龄搜集范围45~70岁,平均(57.5±5.6)岁。包括交通事故伤者、高空坠落伤者、重物压伤者各18例、12例、10例。参照组男性、女性各25例、15例;年龄搜集范围49~72岁,平均(60.5±5.8)岁。包括交通事故伤者、高空坠落伤者、重物压伤者各17例、14例、9例。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加以严格处理,P>0.05。

纳入标准:通过脊柱CT/MRI检查确诊[2]者、存在不同程度躯干自发性疼痛、损伤段感觉障碍、排便功能障碍等表现。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者、脑血管病症者。

1.2方法

1.2.1 参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加强站立训练,以此保持脊柱为稳定状态,每次训练的时间为15min,每日2次,循序渐进过度到直立训练。恢复期,经康复医师对患者步行进行指导,可采用平衡杠协助站立和步行。然后,加强坐位、卧床、上下楼梯、穿衣、脱衣、洗漱、进食,以及如厕等方面的训练。

1.2.2 研究组通过康复训练+针灸治疗,前者方法同上,损伤阶段针灸大椎穴、命门穴、腰阳穴、灵台穴。针对上肢截瘫患者来讲,可加手三里穴、外关穴及曲池穴;对于下肢瘫痪者,建议加三阴交穴、太溪穴,以及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并发排便障碍者,加气海穴、膀胱俞穴和关元穴。上述穴位采用20号毫针针灸,运用治疗机以间断波刺激方式处理,时间为0.5h,每日1次,连续治疗10d,停止5d后再继续治疗,以此种方法治疗,共治疗12周。

1.3观察项目

1.3.1 观察、比较两组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NIHSS评分。

1.3.2 临床疗效的评判:参照NIHSS评分评判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90%,并且肌力恢复≥3级,没有发生残疾情况,即为治愈。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50%,但没有达到90%,同时肌力恢复≥1级,即为好转。治疗后,没有达到治愈和好转的标准,即为无效。(治愈+好转)×100%=治疗总有效率。

1.3.3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予以评分。总分42分,分数更高即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的临床数据,均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数资料率%和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均借助X?实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均数差X±S与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对比,均通过t实行统计学检验。对比数据为P<0.05時,能够判定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的对比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性存在,P<0.05,如表1。

2.2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在NIHSS评分方面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相比较,差异性不突出,P>0.05。而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性存在,P<0.05,如表2。

3.讨论

脊髓损伤,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致残率较高的病症,发病的原因和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以及重物压伤等有关。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促使患者的脊髓功能、神经功能及早恢复。中医方面表示脊髓损伤为督脉损伤的范围,肢体功能受损后,需结合患者的病情实行辩证治疗,以针灸脊髓损伤穴位,预防肌肉萎缩的效果较好。同时,利用针灸方法处理,可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等效果,在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新陈代谢、中枢神经方面均有较强的优势[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NIHSS评分方面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说明,针灸+康复训练,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对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均十分有利,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可知,经针灸+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存在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一鹏.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国医论坛,2017,32(6):38-39.

[2]赵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8):173-174.

[3]梁廷营.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5):88-89.v

猜你喜欢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ADL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探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09:35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行动学习法在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自助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