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丽
内容提要:在语文学习中,习作一直是学生们惧怕的内容,究其原因,大多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为此,笔者从“还原生活,再现‘材’路”、“导演生活,创设‘材’路”、“品味生活,珍藏‘材’路”三方面出发,广开“材”路,从源头上解决学生们的“材”路短缺的问题,从而让习作敞开心扉。
关键词:习作 生活 “材”路 敞开心扉
每次布置作文后,学生们坐在那,要么怨声载道,要么搔头挠耳,要么抓耳挠腮,要么两眼茫然,要么咬着笔杆,总而言之就是一副难产的模样。
每次作文,学生“抓耳挠腮”,作文“索然无味”,问题到底出在哪儿?问题在学生,也在老师。学生未真正敞开心扉在习作,未找到他们习作所需要的“材”。而老师,也未进行好好地备课,未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情丝,未能引导学生们去观察生活,融入生活,让孩子们的写作思维跳动起来。
一、还原生活,再现“材”路
(1)借助照片,唤醒记忆。画面的定格就成了一张照片,有意义的拍摄能够帮助我们记住很多难忘的瞬间,衍生出很多有趣的故事,唤醒孩子们记忆的大门。
取景“周三社团课”,演绎别样的学习画面。每周三的下午,是学校最精彩的时刻,七巧板、石头画、航模、手工......一项又一项的活动总是吸引着学生们的目光。取景周三社团,让孩子们用文字来演绎精彩的瞬间,何乐而不为?
取景“课间小活动”,定格难忘的游戏场景。课间,走上我们的大操场,跑一跑,跳一跳,不管是整齐响亮的口号,还是轻松愉快的校园集体舞,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还有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在雨中为他人撑伞,这些身边无处不在的美丽画面。这样的精彩怎能不说?这样的话题怎能少呢?
(2)利用视频,插上翅膀。如果说,照片是静态的,有些许死板之处,那么视频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丰富的动态资源更能引导孩子们进行作文。但视频的拍摄和运用不是随意的,恰到好处的运用才更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再者视频的时间不宜长,要学会挑选最精彩的瞬间,让孩子们进行片段描写。
(3)游戏重现,化苦为乐。孩子们都是爱玩的小精灵,“游戏”在孩子们那儿总是充满着活力,游戏的内容也层出不穷。抓住这快乐的源泉,进行精心组织和巧妙安排,将其与习作结合,不仅能把学生认为是苦的事转化成乐事,还为学生们的习作提供了具体可感、丰富生动的材料。
在空闲的时候,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们尽情地玩,体会游戏的奥秘,引导学生们畅谈游戏的内容、步骤及其在游戏过程中的种种感受,那么文章就跃然纸上了。在具体的游戏中玩一玩,马上动笔写一写,深刻的印象在此时转化为文字,必定是最有效的。
(4)情境模拟,积累材料。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们之间的小事情时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学生们所熟悉的,适当地进行引导,排练成情景剧,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说,这样不单单加强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也积累了孩子们的写作“材”料。
二、导演生活,创设“材”路
(1)主阵地,深挖掘。①预埋式备“课”。四年级的语文总共八单元,每单元结束后都有相应的习作练习,并且习作主题都与本单元的课文相关,所以,笔者在课前进行预埋式备课——片段描写。怎样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写小动物的特点要注重写好生活习性,观察小动物的习性 ,要从鸣叫、吃食、睡觉、玩耍等方面来进行。怎样写具体,笔者引导学生们抓住生活中的有趣事例、有趣细节来写,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要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尽量使用人格化的描述,把它当作自己的好朋友来观察。如此一预埋,进行片段的仿写,到习作时,学生们就“言之有物”了。②生活中导“材”。源于生活的习作才是有效的习作,更能抒发学生们的情感。四上第七单元的习作是“写一封回信”,文中虽然有来信,但毕竟不是真实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写起来易“空洞无物”,留于形式。再者,在这个信息时代,“信”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陌生的。为此,笔者事先给每位家长发了一条信息,希望家长们抽空给学生们写一封信,认真书写,并写好信封寄到学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收到来信。
(2)次战场,重开发。①联姻音乐课,巧拓展。动听的音乐,诗化的语言,总能给予人们无限的遐想。在学完《春天举行音乐会》一歌后,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会唱歌的春雨,会弹琴的春风,会打鼓的春雷,会鼓掌的春水,会指挥的春笋,当他们齐聚一堂,你的眼前后展现了怎样美丽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呢?选择一两个你喜欢的角色说一说,写一写。学生们畅所欲言,编出了《春笋指挥家》《春雨唱起歌》等有趣的故事。如此,转优美的音乐为习作素材,不但拓宽了学生们的习作“材”路,也让音乐更有灵性。②结缘美术课,画藏诗。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一提起他,人们便会马上想起苏轼对他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章与美术自古便相融想通,有效地结合,定能唤起学生们的诗意。学生们每每完成一幅作品,都视为珍宝,于是,笔者有意引导,如果能配上一首诗或者一小段文字的简介就更有意义了。一点拨,几个爱好者便去写了,写好笔者帮忙已改,在班中大力表扬,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便也学着做了。如此一来,无形中扩展了习作的一条“材”路。
三、品味生活,珍藏“材”路
(1)小日记,写心声。习作,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而日记,是生活最好的积累。日记中可以记载我们的生活,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写人、记事、状物、写景都可,还可以写写我们想到的、听到的......为了不让学生们的日记留于形式,笔者便邀约和学生们一起写日记,并展开了日记评比活动,让学生们精心挑选日记本,努力记载日记。
(2)小活动,藏精彩。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们常常可以亲历很多活动,学校的组织的,班级开展的,层出不穷,并且往往会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展开,而这,也是学生收藏习作“材”路的好去处。
总之,只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沉淀,习作的“材”路就会向我们打开,习作就不会再“抓耳挠腮”,让人惧怕。只要教师有颗童心,急学生所急,不断钻研思索,就能帮学生们创造出“永不枯竭”的习作源泉,让我们的學生视习作为乐趣,让习作敞开心扉。
参考文献】
1、柴冬青:《一路风景一路歌》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5年6月
2、陆云峰:《作文要回归儿童生活的家园》[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新课标资料库语文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