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不能丢

2019-09-10 07:22欧阳睿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大生贵金属信誉

欧阳睿

聚焦热点

2019年8月21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甘肃省2019年第2批工业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结果通报”,其中抽检50批次贵金属首饰及制品,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近两成。周大生、中国金店、中国黄金等多个品牌上榜。主要存在质量偏差、贵金属纯度不符合标准要求等问题。对此,中国金店对记者表示,不合格产品是加盟店私自采购的。周大生则发布声明称,不合格产品陈列时间过长,经清洗抛光造成了重量偏差。

解读

1.监管到位,防微杜渐

从被抽检的50批次贵金属首饰及制品中近两成的不合格率来看,类似现象还比较普遍,可以说是行业顽疾。是什么导致行业“短斤少两”、掺假缩水呢?抛开企业求利因素外,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或失察失职亦是一大主因。少了、缺了约束,在利益的诱惑下,企业主易利欲熏心,抛舍行规,丧失原则。作为监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全方位、全天候对管辖的行业实施监测,确保“足斤实两”。

2.恪守信誉,守住底线

做生意,犹如做人,得讲究诚实守信。企业要长久生存发展,靠的是品牌。而信誉乃铸就品牌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任意一次欺诈顾客,都会给自身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为这是生存底线。周大生、中国金店、中国黄金等多个品牌,竟存在质量偏差、贵金属纯度不符合标准要求等问题,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品牌效应在消费者心中会慢慢消失。只有恪守信誉,坚守初心,才会走得更远。

3.敢于担当,赢取信赖

被抽检的产品出现了状况,首先想到的不应是找借口推卸责任,而是坦诚、勇敢地接受事实,并采取适当的办法予以补救。这样才能体现出做大做强的胸怀、气度、诚意及应有的姿态,也才能换回广大消费者的理解与支持。反之,则会在自己前行的路上设置障碍。

视角

那些把问题推到加盟商头上的说辞,简直就是强词夺理。毕竟,即使是加盟商不规范经营惹的祸,那也是你们内部的事情,是管理加盟商的问题,与消费者无关。消费者关心的,永远是产品的质量。

(作者:蔡湘婷)

作为商家,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洗掉重量也好,乱加重量也罢,那都是企业内部追责的事,不是对消费者抗辩的由头;但凡“短斤少两”之事实存在,使得消费者糊里糊涂多付了钱,自己便理亏。否则,所有贵金属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说,缺少的重量是被洗掉了。

(作者:杨润恒)

因为贵金属首饰质量问题的鉴别,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很多消费者自然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假使像周大生、中国金店、中国黄金等这些知名品牌亦不可信,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商家把“锅”甩给加盟店是很难说过去的。既然专柜打着品牌的名號,且商家也收取了加盟费用,那就该拿出品牌的专业度来,岂能“鱼目混珠”,让消费者自己去辨别?不管怎样,做生意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作者:谢荣佳)

频道

很显然,对于标重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好几位的商品来说,如果洗一洗就能洗掉几十块钱,品牌商家不可能不知情。如果知情,就应该在清洗之后重新标重,如果知情而不重新标重,那就是明目张胆的欺诈。

如果连缺斤短两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如果连加盟商都管理不好,那还出来混什么呢?洗掉的金子可以找回来,洗掉的责任和良心还能找回来吗?洗掉的信誉和消费者的信任还能找回来吗?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不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眼里,随意欺骗消费者的企业,从来没有能够生存得长远的。

(摘自《齐鲁晚报》2019年8月22日)

面对贵金属首饰“缺斤短两”之类乱象,监管部门有必要继续加强监管,通过黑名单制度和加重处罚等手段,完善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同时针对贵金属首饰质量问题鉴别难,提供更多便捷服务。而对那些首饰商家来说,卖的物品名贵,还得靠品质与信用去赢得信任——卖了缺斤短两的商品,事后再拿“洗掉了重量”作解释,再怎么“洗”恐怕都无法为自身洗白。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9年8月22日)

文章

贵金属制品缺斤短两,“洗掉”的是信誉

在抽检不合格并被曝光后,榜上有名的周大生居然拿清洗抛光来作借口,让人大跌眼镜。

就算是清洗可能造成重量损耗,那么为什么不提前采取预防或者事后补救?所以,只要产品出现缺斤短两的情况,商家给出任何理由都缺乏说服力,消费者更在意的是,如何避免这样的现象再发生。

有近两成的不合格率,说明类似现象比较普遍,可以说是行业顽疾。早几年,“央视3·15晚会”就曾报道过周大生的黄金掺铱。当时周大生董事长出面道歉称将严格把关,让消费者放心。如今又出现质量不合格的问题,让人怎么能放心呢?

对于这些屡教不改的企业,消费者大不了用脚投票。这就是企业不对自我严格要求,不把信誉放在首位的后果。市场上早有无数的经验教训,无须赘言。但问题在于,如果很多企业都这样,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踩坑,显然就不能再靠企业自觉,而是要靠监管的及时到位。

这次周大生等品牌的问题,是相关部门抽查发现的,证明了监管的必要性。“央视3·15”属于媒体监督。但消费者也会忍不住追问的是,在他们曝光出行业问题之后,相关部门有没有加强抽查监督力量。如果监管部门及时充分地呈现了监管压力,那这些企业为什么还敢铤而走险?换言之,监管常态化而不是一阵风,才有利于行业秩序的保证。

长远来看,监管要有效力,无非两个方向:其一是“全覆盖”,监管部门在行业的存在感强,总是会不定期地检查抽查,偷奸耍滑的情况就很容易被发现。这需要更大的监管队伍、更健全的制度保证。其二是“高威慑”,监管部门未必查得很勤,可一旦企业被发现问题,就要面临高昂的惩罚,付出惨痛的代价。当质量问题成为真正的高压线,那企业自然就会更谨慎。

但从现实来看,这两个方向都有必要加强。“选择性监管”的现象在很多地方依然普遍,特定时间特定范围抽查严格,但日常很稀松,这样企业难免有投机心态;另外,“惩罚性赔偿”等制度空白,导致企业无所畏惧,就算高额罚款也很可能收不到预期效果,监管的效力无疑会大打折扣。

所以,要想改变行业缺斤短两很普遍的怪现象,根本上还是要反思监督的制度和执行。市场虽然自带优胜劣汰、自我调节的力量,但好制度能让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加快,从而更好地造福消费者。

猜你喜欢
大生贵金属信誉
基于单片机MCU的IPMI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哲理漫画
小酸浆
祖传的舌头
平安电话
废旧电子芯片中贵金属的再生利用研究
ICP—MS法在测定痕量贵金属中的应用探析
成功箴言
2014年度《中国质量万里行》质量信誉跟踪产品名录
我国废家电拆解回收产业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