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进 许伟 陈邓新
2019年11月21日,美团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的业绩。
财报显示,美团Q3总营收275亿元,净利润为19亿元。在这份拿得出手的财报发布之后,美团CEO王兴在电话会议中,明确地提出:“我们的共享单车是明年核心的一个投资领域。”
自去年4月以27亿美元接盘摩拜单车之后,给美团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乌云笼罩。这次收购完成后,不到一个月净亏损就超过4亿元。
以至于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对于共享单车的问题,美团的策略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收缩和低调。
而这次久违的高调,让业界沸腾。
有人说,美团业绩上升,底气足了;有人说,在共享单车市场份额上美团已经被拉开了距离,再不出手就真的输了……
2018年12月,对于中国昔日的两大共享单车巨头来说,注定是特别的。
这一年的12月4日,ofo的创始人戴威,收到了“限消令”,加入到失信被执行人的行列。上千万用户排队退换押金,让戴威从天选之子跌入低谷,成为业界围观的最苦逼创业者。
而与此同时,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辞去摩拜单车CEO职务,跟随她一起离开的还有15亿元人民币。一个“80后”,只用了3年时间就成了亿万富翁,跟戴威的境遇比起来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当然,也就在摩拜原始团队纷纷退出的时候,摩拜单车未来的故事也交由美团单车来书写了。
但美团因共享单车承受的重压,超出了其预期。
美团在收购摩拜的近10个月中,股权变更、原团队退出、裁员、从微信下线……直至2019年1月23日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发布内部信,宣布摩拜单车正式更名为美团单车,美团APP成为其唯一入口。
这一系列将摩拜融入美团的动作,是必需的,但是也让美团付出了巨大成本。
首先就是折旧费用。
截至2018年4月30日数据,摩拜单车共有4810万名活跃单车用户及710万辆单车;当月,摩拜拥有2.6亿次骑行,每次收入0.56元,总收入1.47亿元,折旧3.96亿元,经营成本1.58亿元,总亏损4.07亿元。
王兴
而随着闲置、待维修检查的单车越来越多,美团在这方面的费用在一段时间内还在持续增加。这带来的后续影响也直接反应到了美团2018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中:收入为198.03亿元,毛利为44.81亿元,经营亏损为37.35亿元。
其实,2018年4月4日收购摩拜100%股权起,摩拜贡献的收入为15.07亿元,同期带来亏损45.5亿元,摩拜单车业务被并购9个月中形成的亏损占美团点评全年亏损额的41%,摩拜单车成为了美团亏损中的重灾区。
面对困境,美团采取了收缩战略。关闭了所有的国际业务,将重点放在中国国内市场。裁掉了亚太市场运营团队,并在亚洲以外地区进行更多裁员。
美团CFO陈少晖曾表示,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美团计划进一步减小摩拜的运营亏损。但止损仅仅是美团解决摩拜经营压力的一种最直接简单的方式。
战略收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成本增效益,盈利始终是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在经历了一轮行业洗牌之后,活下去的道路很明晰了,一味低价的策略也走到了终点。2019年7月,美团单车涨价了。起步价从1元涨至1.5元,时长费不变,维持每15分钟0.5元的价格。
而涨价已经在三个月前成为了行业共识。
今年4 月,哈啰单车、小蓝单车陆续宣布调整北京地区的计费规则。哈啰单车从 4 月 15 日起实行新的计费规则,每 15 分钟 1 元。小蓝单车计费标准为:起步价 1 元/ 15 分钟,时长费为0. 5 元/ 15 分钟。
到了10月,美团单车迎来了第二次涨价,以北京为例,全部车型新的计费规则为,30分钟之内收取1.5元,超出30分钟,每30分钟收费1.5元。而这一次涨价,又是所有共享单车平台的一次集体行动。两次涨价之后,一位长期使用共享单车的用户告诉记者,价格上涨之后,算下来比坐公车要贵了。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玮
在共享單车领域处于颓势的美团,为何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突然高调宣布明年要重点发展共享单车业务?是烟雾弹,还是要大干一场?
这就要从美团收购摩拜单车的初衷谈起了。
摩拜单车为重要的线下入口,在王慧文看来,除了财务模型不太好,这就是个完美的生意:“不仅高频刚需,流量来自线下,自带曝光,基本不需要营销成本了,何况摩拜是有规模效应的,还有政府准入。”
换而言之,作为“高频刚需”的摩拜自带流量,当美团APP代替摩拜APP和微信扫码成为其国内唯一入口,也就意味着美团拥有了这一部分线下流量。
而在用户扫码借还单车这一过程中,必然会经历“观看点击”、“信用免押”、“结账付款”这三个过程,它们又分别对应“广告”、“金融”和“支付”,这三块业务正是当下互联网企业争夺的重点业务。
那么,作为线下入口的共享单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但让美团始料未及的是,当时以为“共享单车企业不太好的财务模型只是现状”,后来却成为了让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共享单车仅仅依靠押金赚钱的模式并不成立,而依靠骑车费和广告收益获得盈利也不容易。
一家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润支撑运营,必然很难稳定和长久地发展下去。
自2017年开始,酷骑、小蓝、町町、悟空等共享单车企业集体倒闭、破产,以及用户押金挤兑现象频发都是实证。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被美团寄予厚望的摩拜单车业务自然是没能达到预期。
要知道,2018年美团净亏损85.2亿元,其中由摩拜业务带来的亏损就高达45.5亿元。以此来看,共享单车业务反而成为了美团的“拖油瓶”。在此情况下,做出收缩单车业务的决定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理,美团单车业务的发展出现转机,以至于将成为“明年核心投资领域”则是基于美团今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整体盈利、新业务能及时止损且营收转正的基础之上。
对此,王兴表示,美团在过去几个季度一直都在改善经营效率,减少亏损,并在不同板块间协调资源。而未来,“美团将在具备成长性的新业务上加大投入,加大在单车上的投入以带来更多线下曝光。”
既然线下流量如此重要,作为流量入口的单车业务在经过业务调整后又有了显著起色,那在自家主营业务获得连续两个季度盈利的情况下,继续向看好的项目加注又何乐而不为呢?
看来这一次,王兴真的是要大干一场。
美团高级副总裁王慧文
王兴欲重返战场,但共享单车市场却早已变天。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公开表示:“摩拜、ofo在过去数年间不计代价的缠斗,以及过于粗放的发展策略,最终导致共享单车的双巨头格局逐渐成为过去式。”
当前,共享单车市场由昔日ofo、摩拜双寡头主导的上半场,进入哈啰单车、美团单车、青桔单车三足鼎立的下半场,竞争依然激烈与残酷。
2019年6月,广州共享单车招标结果显示,美团单车、哈啰单车与青桔单车中标,其余品牌出局。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哈啰单车在广州投放10万辆单车,用户总骑行次数约3000万次,两个月内率先完成布局。
今年7月底,北京市只有哈啰单车、美团单车、青桔单车、ofo单车与便利蜂单车这5家公司被纳入监管,意味着其余品牌也出局了。
事实上,共享单车变成了互联网巨头之间的游戏:哈啰单车从低线城市起家,逐步上跃高线城市,2019年终于覆盖北上广深,而摩拜单车逐步置换为美团单车,小蓝单车则被替换为青桔单车。
这场厮杀,哈啰单车的打法是开拓增量市场,美团单车的打法是守住存量市场,自然美团单车被哈啰单车反超了。
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李开逐于今年年初宣称:“哈啰单车占据一半市场份额,目前排名第一。”
QuestMobile发布的《2019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显示,哈啰单车月活规模达6300万,而美团单车月活规模为4898.7万。
倘若美团单车明年的打法由防守转为进攻,主战场会在哪儿呢?
一名共享单车公司前高管告诉记者:“角力下半场,除了拼投放份额与精细化运营,更为重要的是抓住共享电动车这个新的赛道。”
从2018年起,共享电动车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之下掀起一场出行的革新。
电动车相比自行车,优势为速度快、里程远、便捷,劣势为投入成本较高、价格较高、维护难度提升。
不过,共享单车经过两轮涨价后,价格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譬如美团单车前30分钟为1.5元,考虑到学校、街道等应用场景多为3公里的短途,两种出行方式的耗时都可控制在30分钟内,共享电动车只比共享单车贵0.5元,也在用户的承受范围内。
目前,哈啰与滴滴在该细分赛道布局超前。
哈啰成立了子品牌哈啰助力车、滴滴推出街兔电单车品牌,双双切入战场,而美团也顺势跟进了该业务,不过未独立运行,重视程度明显不及前两者。
而明年隨着美团的资源倾斜,在共享电动车领域的扩张步伐加快,哈啰、美团与滴滴的“三国杀”必将更为惨烈。
王兴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