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0 07:22:44宋玉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9期
关键词:视觉艺术医学教育应用

宋玉梅

摘  要:本文阐述了视觉艺术内涵,分析了其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方法和对策,阐述了我国未来应用视觉艺术开展医学教育需要改进之处,为二者的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视觉艺术;医学教育;应用

一、视觉思维策略教学法概述

视觉教学法是一种借助艺术讨论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沟通技能的循证模式教学方式,最初其教学场地定在美术馆或者博物馆,后经过多年的发展拓展到教室之中,艺术教师在课堂之中起到重要作用,小组教学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学生以一幅艺术作品为切入点,教师以问题导向深入开展教学,最为典型的课堂开始问题为:“你看这幅作品在传递什么东西?”“为什么你觉得这幅作品传递了这样的观点?”教师借此积极地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每一个学生的观点进行客观和中立的总结,给学生创造一个辩证分析和多角度总结的机会与平台。

视觉教学法在和美国的初等教育结合的过程中饱受赞誉,在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学者渐渐地探索起将视觉教学法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的途径和方法,而其中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研究最为深入。视觉教学法可以提升医学生共情能力、协作能力、临床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习惯,而这些素养是学生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可见视觉教学法和医学教育的融入大有可为。教师可以将临床诊断的不确定场景引入其中,让学生像解读美术作品一样解读场景,锻炼学生循证能力、观察能力和批判能力,指导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还要渗透一些临床观察基本原则:如矛盾数据的分析、全面检查的方式和鉴别诊断的路径等等,并鼓励学生讲自身观察到的感受和自己以往参加的临床实践结合在一起,加强自身对医学知识的认知。视觉教学法以提升学生终身关怀能力为目标,理论学者还组建了囊括医护人员、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在内的团队来探讨和研究,从各自专长的角度来提升多维度帮助学生理解观察物体,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整体照护理念在临终关怀之中的重要性。纳格辛等学者将医学教师和艺术教师整合为一个团队,挖掘了将艺术基本概念和身体检查之中某些特征联系在一起的方法,比如运用视觉艺术的方法帮助学生辨别不同类型的皮疹。

二、视觉艺术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方法

将视觉艺术应用到教育之中开展评价有其独特的属性,因此教学评估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教学之中的关键环节。截止到目前为止,教学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价方法,评价的内容集中在同理心、对模糊的容忍程度、批判性思维和观察能力等维度。教师可以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主观方式多为让学生填写教学问卷,书写教学反思等等。纳瓦提就引导学生写一篇自己的心得来分享自身在视觉教学模式下的体验,并引导其分析如何将之运用于临床实践。

客观评价方法一般则采取讀图测试的方式进行测验。纳格辛在课程教学之中先后两次进行了读图测试,要求学生对2张艺术画作、3张患者图片进行描述和解释,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和解释结果来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精确度。图片之中应当包含患者体征、临床影像等多样内容,每一次的问题之中都包含指出问题、描述问题、分析病因三个环节。不同的医学课程目标选择的读图素材也各不相同,如在利用视觉艺术来锻炼学生眼科诊断技能时,学生需要观察的是视网膜和眼周疾病的临床影像

近年来,学者将成熟的量表引入教学,作为评估工具。比如模糊容忍度量表和沟通技能态度量表等,这些量表可以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估。模糊容忍度量表测量的是学生对不确定情境的谨慎程度和威胁评估程度,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医学实践是随时变化的,疾病诊断、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很大的变数,模糊容忍度量表能够准锻炼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素养。尼瓦莱恩等人在研究中发现,新入职的医生如果持续地面临不确定性的医疗环境,那么就会积攒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通过量表和视觉艺术的引进,学生可以提升对不确定性情境的适应性。沟通技能态度量表则衡量的是学生的沟通技巧,这对学生在未来护理医患关系、与患者良好沟通。再比如,同理心量表可以测量出学生能否在未来的工作之中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不能对患者及其家属有感同身受之情。

三、对我国进一步开展视觉艺术融入医学教育的思考

我国一些高等院校虽然开设了公共美术课程,但是其本质不是未来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服务的,在教学之中不可避免地陷入到灌输式和观摩式教学模式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教师多数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和客观性的评价方式。视觉艺术在医学教育之中的应用依然处于摸索和探索阶段,多数是在理论上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实证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比较少。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艺术资源场所;第二,组建跨学科指导团队,将心理学、社会学、临床医学、伦理学、视觉艺术等专家组成团队,帮助学生街进行画作分析和解读;第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不确定场景,让学生观察画作的细微末节之处,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平等的平台上进行交流和互动,营造鼓励开放思维和批判思维的教学环境,教师要知道学生将具体的观点和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融合在一起,提升实践能力;第四,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选择相关图片素材,让不同的流派风格和艺术作品都可以纳入其中,并将真实患者的情况作为训练素材;第五,根据课程具体目标选择主客观结合的测评方式,并根据课程将来在临床实践之中的影响来构建长期的追踪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进行持续跟踪。

参考文献

[1]  邵池,潘慧.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的方法和效果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08):13-14.

[2]  杜华,刘理.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现状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01):43-45.

[3]  唐骅.视觉艺术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视觉艺术医学教育应用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海峡姐妹(2020年11期)2021-01-18 06:16:06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科技传播(2019年23期)2020-01-18 07:58:06
电视综艺节目宣传中视觉艺术的创新思考
传媒评论(2018年7期)2018-09-18 03:45:52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03:12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47:01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02:20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