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语言感染力的创造

2019-09-10 07:22:44许爱琼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9期

摘  要:语言是一种通过后天学习而拥有的能力,作为一种工具,在人类的交际中所发挥的传达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作用,是其它肢体语言、声音等非自然语言工具所不能比拟的。认识并领悟语言的力量,坚持以拨动受语者心弦、引起受语者共鸣、突破受语者心防三大创造语言感染力为原则,以掌握丰富语言的思想内容、学习语言的表达技巧为创造语言感染力的途径,通过学习、使用有效的修辞策略来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是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语言力;语言感染力

语言是进行有效信息传递、交流思想情感的媒介,是一种促进人与人之间实现有效团结协作、推动各项工作开展,通过后天学习而拥有的能力。人类的任何交际活动都是“有所为而为之”的,言语交际的目的性很强,是为了完成某一预定的交际任务而进行的。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直接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组织与执行,其工作中面对的交际对象主要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教师与已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学生,工作的开展不仅仅局限于在各种会议上进行口头通知以及日常工作中与老师们的口头交流,还包括通过QQ、微信等便捷交流小程序、小软件发布的一些日常通知以及正式的事项通知、活动总结、新闻报道等书面文件的撰写。因此,针对其特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了解语言力的产生与作用,在口头、书面语言表达中充分体现感染力,利用语言特有的力量客观地描述纷繁复杂的事物,展现自己丰富的思想情感,推动工作顺利展开非常重要。

一、语言力及语言感染力的定义

语言力,指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交际者为了保证交际达到预期目的,首先必须研究其所面对的受交际者,准确把握言语交际时特定的情境,然后有针对性地创意造言,运用或创造性运用特定的表达法(修辞策略),使语言表达产生特殊的效力,从而使传情达意的效果最大化。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体现的就是语言巨大的力量。从不同的层次与视点看,语言力大致可以分为“说明力”、“表达力”、“突破力”、“说明力”、“感染力”、“辩驳力”、“沟通力”和“理解力”八大类。

感染原本是一个医学术语,亦称“传染”、“浸染”。经过比喻引申后,词义的范围逐渐扩大,意指“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激起他人相同的思想感情”。语言感染力,按以上对感染的定义,则指交际者说写时有意识地使用一些特定的表达法(即修辞手法),“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激起他人相同思想感情,让人深切感动的力量”,即施语者以汉语为媒介,引发受语者强烈的认同感,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并欣然从之。

二、创造语言感染力的途径

语言感染力主要来源于语言中施语者期望表达的情感、思想、要求等让人有共鸣,令受语者产生深切的感动与认同,或是施语者在表达方式上的创意造语与众不同,所使用的技巧让人耳目一新,让人佩服。因此,提升语言感染力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两个。

(一)丰富语言的思想内容

感染力的创造更多是与施语者的思想深度与情感厚度密切正相关的。高校基层教学秘书,在语言内容中所包含的情感、思想、理念如果能引发教师、学生在思想或情感上产生共鳴,就能令其情不自禁产生深切的感动与认同,充分实现语言的力量而达到目的。因此,在与具有较高理解能力的教师、学生等受语对象进行联系、沟通时,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语言的表达上,更需要注意语言的思想内容,在行文达意上注重创造语言感染力,使用深富感染力的语言打动人心,发挥语言力的作用达成更高的交际效果。比如,在口语表达中,注意语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远离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运用得体、规范并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表情、姿态等方面配合;在书写文字的内容上,则首先要注意“角色”定位非常准确,将“言语交际”导入自己预定的“人际沟通”目标的话语权。因不能直接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来表达需求、目的,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则应将自己即将使用的语言转换为受语者即教师、学生等在情感上接受的语言,要站在受语者的角度来理解语言的内容,做到感同身受,以避免原意的变化而令其在字面内容、意思上产生歧义。这样不仅没有感染力,反而产生副作用。

(二)学习语言的表达技巧

如果语言文字在形式上的表达方式具有独到的创意造言,表达技巧有令人耳目一新或憾动人心的魅力,让人为之折服感佩,那么往往能给人惊喜,突破受语者的心防,激发出一种鼓舞人心的感染力。因此,学习修辞学知识,掌握恰当的语言表达技巧,是创造语言感染力的重要途径。修辞学家们通过对历代别开生面的修辞实践进行长期研究、总结,形成了有规律性、系统性的修辞学知识。虽然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个体使用语言进行表达或描述时,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只要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修辞学知识,掌握语言表达技巧,便能充分发挥创意造言的智慧,迅速提升语言感染力,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如何创造语言感染力

感染力的创造并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更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而可以反复套用的范本,不过,我们可以在认识创造语言感染力的原则基础之上,通过学习合适的修辞方法,掌握表达技巧,擅用有效的修辞策略将语言表达得生动、感人,借语言的力量引起受语者共鸣以达到言语交际的目的。

(一)掌握三大原则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虽然用得较多的是一些布置、安排、执行工作的用语,但这些看似普通的语言,如果能使用创意造言的技巧有策略的表达出来,便能使其深富感染力,引起高校教师、学生这些受语者的共鸣,实现语言的力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创造语言感染力时,要注意坚持“拨动受语者心弦”、“引起受语者共鸣”、“突破受语者心防”三大原则。

拨动受语者心弦。在创意造言中,首先要做到“以理夺人”、“以情动人”,在遣词造言中注意使用能拨动受语者心弦的文字。人是有感情的,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情绪,同时又是社会的人,在宣泄各种情感情绪时,必须考虑社会的习俗与规约,顾及受语者的感受。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自己的语言使用时,只有讲究合适的表达技巧,注意丰富语言的思想内容,在思想内容上以理夺人,以情动人,其蕴藏在语言中的情感、情绪才有可能得到教师、学生的同情与认可。

引起受语者共鸣。一个具有正常语言能力的人,都能将自己的情感或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说写出来。不过,在言语交际中,仅仅这样表达出来,只能算是实现了语言的基本功能。而我们使用语言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让自己所表达的情或意被受语者很好地接受,引起他们在思想或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学校政策、制度在推行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与部门的实际情况有些不符而因教师、学生的抵触情绪难以执行。教学部门在执行这些政策、制度时,作为最直接的信息发布者与执行者的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如何把困难用语言反映到学校,是需要技巧的。再如,按照学校要求,安排老师编写、上交一些繁琐的教学资料时,有的教师肯定牢骚满腹,甚至有个别教师可能出现抵触情绪而拒绝配合,此刻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心里可能万般委屈而有苦说不出。以上情况出现时,就需要身处其中的管理人员具备高度的智慧与语言表达技巧,在与上级、教师或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注意措辞,将抱怨之意表达得非常婉转,让受语者深感其中而做出相应的行动。

突破受语者心防。以语言文字为工具与人进行交际,其目的是多样化的。不论是因为何种交际目的而进行说、写,都必须要讲究表达策略,作为高校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角色”定位非常准确,要将“言语交际”导入自己预定的“人际沟通”目标的话语权,将语言的思想内容深入到教师、学生的心坎里,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以适合其心理倾向的表达策略,在创意造言中用足够的智慧,直探其本心,切情应境地应对受语者,直击其情感的软肋,突破其心防,令教师、学生在内心深处认同自己所要表达的理论或观点,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建议或鼓动,或是令其对自己所表露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产生共鸣并予以深切的同情,打心眼里为自己所展露的真情而感动,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达到言语交际的目标。

(二)擅用有效的修辞策略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特别是学校政策、制度在执行中有困难,或与有抵触情绪的教师、学生沟通时,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如何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教师、学生虽心有所怨却又深感其中,仍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就需要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学习一些合适的修辞法,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与语言表达策略,擅用有效的修辞策略,在借鉴他人成功的修辞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精确地表达出来,把感情圆满地呈现在受语者的脑海中。以下列举三种创造语言感染力的方法。

夸张。“夸张”是一个众所周知且非常有效的修辞策略,有“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的效果,感染力极强。“夸张”是一种有违客观事理与逻辑规约的语言表达形式,对所叙说的内容进行夸大,具有“唤醒听、读者好奇心的特殊魔力”。要引起受语者思想或情感上共鸣的感染力,做到“为情而造文”,避免“为文而造情”,就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出于表达者的思想或情感需要,二是要符合“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原则。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用夸张的修辞策略进行语言表达时,可以在保证上述原则的情况下,将紧急的事情说得严重一点。

反复。反复修辞策略,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创造感染力非常有效的手段。反复修辞文本的感染力,源自于表达者饱满的情感。要建构出深切感人的反复文本,要求表达者有郁积或在创意造言上睿智而有技巧。比如近年在工作通知中,出现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语言表达。施语者将同样的文字内容,重复发布三遍,以提醒受语者加深印象,表明语言里包括的内容或要求是必须的或紧迫的。

设问。设问是一种虽然“胸中早有定见,但话中故意设问”的修辞文本模式。比如老师对给他(她)安排的教学任务有意见,希望能把时间或班级再进行调整。有时一个老师课表的变动,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时是不适宜再进行调整的。但此时面对老师,教学管理人员不好直接回绝,就可以告诉老师,“如果我对你的课表按你的要求进行调整了,就会改变其他几位老师的课表,你看你先去跟他们商量一下行吗?如果他们同意我这里没问题。”诸如此类的做法,让提要求的老师自己不好回答,知难而退。

除以上列举的三种方法外,创造语言感染力的修辞方法还有很多。虽然创造感染力的修辞策略有很多,创新表达形式和修辞策略固然重要,但是,表达形式和修辞策略都是外在的东西,在语言表达时,最主要的还在于内在的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在创造感染力时要有思想深度与情感厚度。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多实践、多总结,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在传情达意中,要在准确、明白的语言交流基础、层次之上,善于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策略。如果仅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其思想、觀点没有真知灼见,展露的情感未发自内心,则是无法让人深受感染的。

总的来说,在实际交际中,具体运用何种修辞策略创造语言感染力,都必须考虑受语者的文化层次、理解水平等。高校师生虽然都是受了或正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但不同的个体,由于自身的经历、文化层次、理解水平等差异,以及交流双方亲疏程度,同样的语言在他们身上所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既可以产生正能量,促进工作的开展,也可能产生负能量,导致受语者心理抵触不配合工作。因此,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用语,都要注意多使用礼貌用语,要有分寸、有礼节、有教养、有学识,避免涉及他人隐私、浅薄、粗鄙等语言出现;字里行间都要让教师、学生感受到管理人员与他们的立场是一致的,往上是能为他们代言,往下是能与他们打成一片的。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养成使用积极语言的习惯,通过深富感染力的语言多赞美、鼓励他人,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推动高校基层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吴礼权.感染力[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

[2]  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3]  吴礼权.修辞心理学(修订版)[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4]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基金项目:2018-2019学年广东培正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运用语言力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效果研究(19pzxmyb15)

作者简介:许爱琼(1975-),女,重庆奉节人,广东培正学院管理学院教务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